-
食管闭锁儿童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调查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EA患儿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4.0版(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TM 4.0,PedsQL TM4.0)对2007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2~18岁EA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回收合格问卷130份,其中男孩80例,女孩50例,中位年龄3.3(2.7,5.0)岁。将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EA患儿PedsQL TM4.0问卷的总分为(73.07±17.80)分,低于全国常模的(81.18±12.03)分(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孩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女孩( P=0.001),近1个月存在消化道问题(烧心、呕吐、吞咽困难、食物嵌塞、吞咽疼痛)、呼吸道问题(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部紧压感)或喂养问题(避免进食某些食物、吃小块食物、需高能量食物、进食时间>30 min、饮水辅助进食)的儿童总分均显著降低( P<0.05),既往接受胃造瘘术也与生活质量总分降低相关( P=0.0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咳嗽、进食时间>30 min是生活质量总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EA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规范化随访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步一步做好牙体缺损修复后食物嵌塞的预防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食物嵌塞是牙体缺损修复后常见并发症,长期、大量食物嵌塞可引起牙周病、龋病等不良后果,影响修复效果。因此,如何在修复前预防食物嵌塞、在出现嵌塞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也是临床工作的挑战。本文从牙体缺损修复后食物嵌塞的检查、病因分析以及对因治疗3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临床医师一步一步做好牙体缺损修复后食物嵌塞的预防与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160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根管填充术治疗,根据采用的不同术后修复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给予金属预成冠修复术,对照组(80例)给予树脂填充修复。比较两组牙龈健康情况(牙龈指数)及修复效果,包括有无继发龋、牙龈情况(有无充血)、有无食物嵌塞;随访1年,比较两组牙体情况(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以及修复安全性(修复体情况、磨耗情况)。结果:修复前,两组牙龈指数[(0.76±0.41)比(0.7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牙龈指数为(0.86±0.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62)( t=5.288, P<0.001);观察组无继发龋、食物嵌塞等,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继发龋8例、食物嵌塞4例、牙龈出血9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6.826, 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黏合合格者79例(98.75%),咬合合格者78例(97.50%);对照组黏合合格者70例(87.50%),咬合合格者69例(86.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07、6.781,均 P<0.05);观察组边缘密合性成功率、邻接关系成功率以及修复体情况、磨耗情况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8.75% 比86.25%、100.00%比87.50%、100.00%比85.00%、98.75%比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9.009、10.666、12.973、11.272,均 P<0.05)。 结论:采用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黏合合格及咬合合格成功率高,不良缺陷少,可减少食物嵌塞以及牙龈出血的发生,降低继发龋病风险,能较好的保护剩余牙体组织,维护正常咀嚼功能,有利于恒牙的萌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后牙种植单冠修复中数字化和硅橡胶印模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和硅橡胶印模技术对牙列缺损患者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64例牙列缺损患者,男性31例,女性33例,年龄(49.3±13.3)岁;植入113枚种植体,根据取模方式不同分为数字化印模组(70枚)和硅橡胶印模组(43枚),上部修复体均为螺丝固位的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完成后随访观察3~36个月,分析种植体存留率、上部修复体、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边缘骨吸收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评价两种印模技术用于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64例患者中数字化印模和硅橡胶印模占比分别为62%(40/64)和38%(24/64),113枚种植体存留率为100%(113/113);种植单冠邻接丧失率为22.7%(41/181),食物嵌塞发生率为8.0%(9/113),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为2.7%(3/113),均为基台螺丝松动;患者均可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植体周炎发生率为0.9%(1/113),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为4.4%(5/113);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为(0.24±0.11)mm;患者各项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中位数为9~10分;以上各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两种印模技术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高,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因素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龈乳头缺陷易造成菌斑滞留和食物嵌塞,发生在上前牙时将影响美观和发音,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龈乳头缺陷的成因复杂,临床上提出了许多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策略和手段。本文回顾并分析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手段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影响龈乳头缺陷的相关因素,并梳理了相应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前牙黑三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牙龈乳头缺失形成牙龈黑三角,导致美观、发音和食物嵌塞等问题,由于龈乳头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黑三角的治疗一直困扰着口腔界多个学科.近年来,龈乳头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前牙黑三角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其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本文现就龈乳头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的基础研究、临床操作、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其治疗黑三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种植牙龈外展隙与运动型食物嵌塞的关系思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龈外展隙是指相邻牙齿邻接区向龈方形成的三角形区域[1].一般情况下,龈外展隙被牙龈乳头所充盈.受牙槽骨吸收等因素影响,种植牙周围龈乳头常发生萎缩,形成"黑三角"[2].部分学者主张增加接触区面积,减小龈外展隙,认为该做法可减少黑三角,降低食物嵌塞发生率[3].然而,其他学者认为牙冠外形不宜过于宽大,应保证牙冠周围的龈外展隙空间,以利于龈乳头健康,方便牙周清洁[4].对于种植修复体龈外展隙的设计标准,临床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报道了 4例,其中2例患者通过调磨过凸的龈外展隙,食物嵌塞不适感明显减轻.另2 名患者在戴牙时,其龈外展隙外形参考邻牙龈外展隙进行设计,患者术后未诉明显食物嵌塞,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9月收治的78例行上颌单颗后牙种植术患者,共植入78颗种植体.种植修复后1个月,根据牙周探诊结果分为薄龈生物型组(n=32)与厚龈生物型组(n=46),比较种植修复后6个月的颊侧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mucosa width,KMW)、骨吸收量(implant bone loss,IBL)、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种植体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LI)、种植体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PD)、龈乳头指数(papilla index Score,PIS)、食物嵌塞、牙龈边缘颜色满意度指数(gingival margin color satisfaction index,GMCS).通过 Pearson 分析评估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牙龈生物型及角化龈宽度患者发生黏膜退缩的情况.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厚龈组KMW高于薄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龈生物型与KMW呈正相关(r=-0.416,P=0.000).薄龈组IBL显著高于厚龈组,薄龈组种植体PPD显著小于厚龈组,薄龈组PES评分显著低于厚龈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牙龈生物型与PIS、GMCS、mBLI、PPD呈负相关,与食物嵌塞、IBL、mPLI呈正相关(P<0.05);KMW与PIS、GMCS、mBLI、PPD呈正相关,与食物嵌塞、IBL、mPLI呈负相关(P<0.05).KMW>2 mm时,薄龈组和厚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KMW≤2 mm和>2 mm时,厚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生物型对上颌单颗后牙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软组织健康及龈乳头美学效果存在影响,对于预测种植体长期成功及美学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龈乳头重建新兴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龈乳头退缩产生的"黑三角"会导致美观缺陷、发音障碍、食物嵌塞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影响牙周健康.因此,龈乳头重建对于口腔的美观和功能来说都十分重要.但由于血供来源少且位置狭窄,龈乳头部位的组织重建是美学区域最困难的治疗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文献,从龈乳头重建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当前治疗龈乳头退缩的手术术式和非手术治疗方法,重点总结了用于龈乳头重建的新兴策略如激光疗法、生长因子疗法、细胞疗法、支架疗法,以期为龈乳头重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新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应对策略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7/6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所引发的问题是近年研究热点,学者们一致致力于其原因和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寻求解决与PCL相关问题的方案.前驱力作用、颌骨及牙槽窝等终身改建以及种植牙的骨整合特性是PCL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下颌的闭口运动通过后牙牙尖产生了将牙齿往近中移位的前驱力,使上下颌后牙、下颌前牙近中漂移,同时,可使上下颌前牙唇向移位;另一方面,颌骨、牙槽窝、牙根的改建以及咀嚼肌的前向水平分力、下颌向前向上的动力分量以及牙尖斜面产生的向前分力使天然牙向近中漂移;此外,天然牙终身具备水平、垂直向移位以及旋转的能力,以适应口颌系统的改建和维持口腔的功能,而种植牙骨整合缺乏天然的牙周膜,缺乏近中漂移生理基础,垂直向平均动度微小,种植牙骨整合沉默性不具备天然牙整体漂移特点,增加了 PCL发生的可能性.PCL高发生率与戴牙时间和近中位置有明显相关性,但也受咬合力大小、对颌牙状况、邻牙情况、修复方式、牙位、上下颌骨、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PCL与食物嵌塞呈显著相关性,但并不一一对应,不满足充分必要条件.PCL也与种植体周病变以及龋齿等有关.PCL的预防包括知情同意、定期检查、固位方式选择、接触点增强、配戴保持器以及应用多用途数字化牙冠.PCL的处理包括邻接触点增补、正畸牵引以及咬合调整.现有方法可以短期解决食物嵌塞情况,综合干预以寻求稳定的远期效果.对称、平衡的考量将拓展处理有关PCL引发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