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参芪地黄汤结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 144 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 72 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治疗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治疗,参芪地黄汤治疗组加用参芪地黄汤(组成:生黄芪、桑寄生、旱莲草、猪苓、茯苓皮、生薏苡仁、丹参、石韦各 30 g,党参、山茱萸、泽兰、淮山药各 15 g,生地黄、荔枝核、蚕砂、莪术各 10 g,决明子 6g),每日 1 次,共治疗 3 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微炎症状态及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0.28%(64/72)比 77.78%(55/72),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L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RRF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mL/min:4.82±1.18比 3.96±1.05),而 24h尿蛋白(mg:62.26±12.16 比 97.71±16.28)、BUN(mmol/L:16.25±3.64 比 20.65±4.13)、SCr(μmol/L:242.25±25.62 比 280.62±26.63)、hs-CRP(mg/L:5.86±1.15 比 7.78±1.32)、IL-6(ng/L:3.26±0.64比 4.62±1.13)、TNF-α(μg/L:29.23±5.64 比 32.66±6.13)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治疗后参芪地黄汤治疗组JAK、STAT均较治疗前呈增加趋势,而磷酸化JAK(p-JAK)、磷酸化STAT(p-STAT)均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均P<0.05),常规治疗组血清JAK/STAT途径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均P>0.05),故参芪地黄汤治疗组治疗后JAK、STA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JAK(μg/L):1.46±0.28 比 1.26±0.26,STAT(μg/L):1.37±0.25 比 0.99±0.24,均P<0.05],p-JAK、p-STAT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JAK(μg/L):0.45±0.08 比0.65±0.13,p-STAT(μg/L):0.66±0.13 比 0.82±0.2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8%(10/72)比 9.72%(7/72),P>0.05].结论 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芪地黄汤可有效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以及微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骶神经调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骶神经调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6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治疗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分级为C或D级)下尿路症状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分为NUR组(神经源性尿潴留组)16例,NOAB组(神经源性膀胱过度活动组)20例。骶神经调控电极植入术(Ⅰ期)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50%时,可植入骶神经永久刺激器(Ⅱ期)。术前、Ⅰ期术后及Ⅱ期术后采用排尿日记、残余尿量、清洁导尿次数、OABss评分、1 h尿垫试验参数等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共21例(58.3%)患者测试有效并接受了Ⅱ期手术,其中NUR组7例(19.4%),NOAB组14例(38.9%)。NUR组患者术后膀胱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5),NOAB组患者手术后尿频、尿急、尿失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P<0.05)。随访中,2例尿潴留患者电刺激失效,予对侧S3行Ⅰ期测试治疗后,疗效恢复。1例患者术后感染,予感染灶清除术后伤口愈合。 结论:骶神经调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安全有效,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肾功能的保护。虽不能改善全部症状,但对于不能耐受传统治疗或治疗无效的患者,骶神经调控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新入腹透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一般人口学资料和血生化检查结果,并评估残余肾功能。记录随访期间患者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发生情况,按照患者是否发生腹壁疝和/或阴囊积液分为腹壁疝和/或阴囊积液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的差异。Cox回归模型法分析腹透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 29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56.2±15.1)岁,男性占50.9%,合并糖尿病者占39.6%,有腹腔手术史者占16.3%。中位随访时间30.1(13.2, 61.7)个月,期间有54例(4.2%)腹透患者发生腹壁疝或阴囊积液,发生率0.012次/患者年,其中腹壁疝46例,阴囊积液8例,分别占比85.2%和14.8%。与对照组比较,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组男性占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和握力水平较高(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是腹透患者发生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 HR=8.368,95% CI 2.413~29.016, P=0.001)。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的患者中41例(75.9%)经疝修补术或联合精索鞘膜结扎术后继续接受腹透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5.3(10.4, 39.7)个月,2例复发(4.9%)。8例(14.8%)患者放弃手术转血液透析治疗,5例(9.3%)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维持腹透。 结论:本中心腹透患者合并腹壁疝或阴囊积液发生率为4.2%,低于既往报道。75.9%的患者经手术修补后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蛋白清除率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膜蛋白清除率(peritoneal protein clearance,Pcl)对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规律随访且透析龄>3个月的患者。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或研究终止日期(2018年10月1日)。按Pcl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Pcl组和低Pcl组,比较两组腹透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cl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Pcl对腹透患者心血管疾病事件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71例患者,其中男性135例(49.8%),年龄(56.92±0.84)岁,中位腹透龄38.77(19.00,63.10)个月,合并糖尿病70例(25.8%),有心血管疾病史81例(29.9%),中位Pcl为67.93(52.31,88.36)ml/d。与低Pcl组(Pcl<67.93 ml/d)相比,高Pcl组(Pcl≥67.93 ml/d)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体重指数、脉压差、脑钠肽和肌酐的物质转运面积系数(mass transfer area coefficient of creatinine,MTACcr)均较高,血清白蛋白较低(均 P<0.05)。两组患者性别、透析龄、合并糖尿病比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持续性非卧床腹透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24 h尿量、24 h超滤量和残余肾功能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 β=-0.388, P<0.001)、体重指数( β=0.189, P<0.001)和MTACcr( β=0.247, P<0.001)与lg(Pcl)独立相关。研究期间,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55例,心血管疾病死亡39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Pcl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著高于低Pcl组(Log-rank χ2=6.902, 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lg(Pcl)是腹透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 HR=7.654,95% CI 1.676~34.945, P=0.009)。 结论: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MTACcr是腹透患者Pcl的独立相关因素,Pcl可预测腹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探究骨化三醇联合钙受体激动剂治疗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 β2-MG、FGF-23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chronic renal failure-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CRF-SHPT)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联合钙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有效性及对其血清 β2-微球蛋白( β2-microglobulin, β2-MG)、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的影响。 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86例CRF-SHP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骨化三醇治疗)和联治组(43例,骨化三醇+钙受体激动剂治疗),评估治疗效果,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血磷(P 3-)、血钙(Ca 2+)、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 β2-MG、FGF-23及肾功能、血脂指标水平,统计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联治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 χ 2=4.91, P=0.027);治疗后联治组iPTH、P 3-水平[(220.16±23.76)ng/L、(1.22±0.1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01.25±31.71)ng/L、(1.64±0.18)mmol/L],联治组Ca 2+水平(2.59±0.41)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26±0.34)mmol/L( t=13.42、12.08、4.06, P均<0.001);治疗后联治组血清 β2-MG、FGF-23水平[(34.67±4.12)mg/L、(71.36±8.05)ng/L]显著低于对照组[(40.36±4.87)mg/L、(78.97±8.73)ng/L]( t=5.85、4.20, P均<0.001);治疗后联治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1.51±0.19)mmol/L、(4.11±0.5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74±0.24)mmol/L、(4.75±0.59)mmol/L]( t=4.93、5.38, P均<0.001);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无明显变化( P>0.05);治疗期间联治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给予CRF-SHPT患者骨化三醇联合钙受体激动剂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iPTH水平,改善钙磷失衡及脂代谢紊乱,下调血清FGF-23及 β2-MG水平,且未损伤患者残余肾功能,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体化管理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告1例63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该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全身水肿,伴心力衰竭、重度贫血、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及顽固性高血压。我们采用“多学科交叉协作”及“医患协作”等一体化的管理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容量负荷保护残余肾功能,兼顾基础疾病与并发症的治疗,将透析时与透析间期的临床参数相融合,以及将主观临床症状评分与客观指标分析相结合,最终达到了有效控制患者干体重、缓解并发症、改善营养及保护残余肾功能等目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腹膜透析(PD)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残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PD治疗且合并HFpEF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分为两组,观察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加用缬沙坦,分别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和治疗后6、12个月期间的临床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观察组61例,男44例,女17例,年龄(52±13)岁;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57±1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透析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观察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基线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在治疗12个月时残余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幅度[0.52(-0.05,1.19)比1.72(0.97,2.39)ml·min -1·(1.73 m 2) -1, P<0.001]及24 h残余尿量下降幅度[200(-100,300)比300(137,400)ml, P=0.018]均小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6例(26.2%)和13例(34.2%)发生高钾血症,分别有3例(4.9%)和1例(2.6%)出现低血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PD合并HFpEF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控制血压。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更有利于延缓PD合并HFpEF患者残肾功能的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定向斑块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TurboHawk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术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症状、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及下肢动脉CTA变化。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无远端栓塞事件,无支架与刀头卡顿及支架损坏事件;术中有1例因旋切及扩张后支架近端仍有>30%的残余狭窄而进行补救性支架置入(7.7%),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ABI平均为(0.90±0.08),较术前明显升高( P<0.05)。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4个月,1例在术后13个月因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在术后8个月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下肢血管CTA检查提示支架内再狭窄Tosaka Ⅱ级,予以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后症状消失,1例CTA随访期间出现Tosaka Ⅰ级再狭窄,但患者无明显症状,未予处理,术后一年原发性通畅率84.6%。 结论:应用定向斑块旋切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近中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对罗沙司他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对罗沙司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应用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146例维持性PD患者,分为无RRF组[RRF< 2 mL·(min·1.73 m 2) -1,75例]和有RRF组[RRF≥2 mL·(min·1.73 m 2) -1,7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血红蛋白(H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铁蛋白以及Hb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达标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RF预测罗沙司他治疗后Hb达标率的价值。 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H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01)。有RRF组患者治疗后的Hb和Hb达标率均高于无RRF组(119.99 g/L vs. 100.31 g/L、74.6% vs. 21.3%,均 P<0.001)。两组患者的hs-CRP、白蛋白、TS、铁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RF、尿量、治疗前Hb与罗沙司他治疗后的Hb达标率均有相关性(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RF( OR=3.169,95% CI:2.098~4.787)、治疗前Hb( OR=1.061,95% CI:1.027~1.096)是罗沙司他治疗后Hb达标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RF预测Hb达标率的曲线下面积是0.861,截点值为2 mL·(min·1.73 m 2) -1时,灵敏度为0.768,特异度为0.766。 结论:保护RRF和尿量有利于维持性PD患者应用罗沙司他后Hb达标。PD患者应用罗沙司他治疗早期需加强监测Hb,尤其是保留RRF患者,及时调整罗沙司他的治疗方案,合理控制肾性贫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膜透析治疗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目前有很多新的治疗方法,但利尿剂抵抗的HF患者病情复杂、严重,其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HF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主要机制为各种因素导致机体对利尿剂的反应降低、水钠潴留,腹膜透析因其具有超滤、排钠、改善心功能、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势是治疗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该文简介腹膜透析治疗HF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