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毁损肺患者剖宫产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年龄28岁,身高157 cm,体质量50 kg,因"孕28周+3 d伴咳嗽4 d,喘息、气促6 h"入院。自诉有肺结核病史,曾行胸腔镜引流术,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前4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偶有少许绿色粘液痰。6 h前突感憋喘气促,遂于本院急诊就诊。肺部CT检查结果示:肺气肿、右肺多发巨大肺大疱(较大的约84 mm×100 mm);双肺陈旧性结核、左肺毁损(见图1)。心脏彩超结果示:二尖瓣、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顺应性降低,EF 56%。ECG结果示:窦性心动过速。实验室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14.33×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12.54×10 9/L、红细胞计数3.50×10 12/L、Hb 107 g/L、ALT 59.6 U/L、AST 56.3 U/L、D-二聚体1.15 μg/ml FEU。血气检查结果示:pH值7.34、PaCO 2 51 mmHg(1 mmHg=0.133 kPa)、PaO 2 117 mmHg。随即由急诊收入本院ICU治疗。术前诊断:毁损肺;孕28周+3 d;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介入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68岁。于2020年10月9日以"心脏术后5年,间断胸闷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1)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重度;(4)心功能保留心衰;(5)心功能Ⅳ级;(6)重症肌无力;(7)消化道出血;(8)气管狭窄;(9)脑梗塞;(10)肺叶切除术后;(11)心房颤动;(12)2型糖尿病。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重、合并症多,于2020年10月21日全麻下行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好,术后7天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矽肺合并空洞性肺结核63例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矽肺合并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63例矽肺合并空洞性肺结核患者(A组)及同期住院的矽肺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63例患者均为男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咯血为常见症状。CT示空洞性病变常累及多肺叶,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段,厚壁空洞多见,可伴有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灶、气胸、胸腔积液等。B组患者1 225例,咯血59例(4.8%),空洞3例(0.2%),咯血和/或空洞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6~24月复查CT,52例(82.5%)空洞缩小/愈合,8例(12.7%)复发,3例(4.8%)形成毁损肺(死亡2例)。 结论:矽肺患者出现咯血和/或CT出现空洞时需高度警惕合并肺结核,抗结核治疗和/或动态CT随访有助于实验室检查阴性患者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伤寒沙门菌播散性感染致支气管胸膜瘘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伤寒的病原菌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播散至血液与骨髓等肠外组织,很少累及肺部。现报道1例以肺部感染为主要症状、全身多部位播散的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该患者儿时有结核病史,伤寒病后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咯血"多次入院,结合病原学培养及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为伤寒沙门菌滞留于结核"毁损肺"中致支气管胸膜瘘,造成肺与胸腔感染迁延不愈。予抗菌、抗结核、支气管动脉介入手术及胸腔镜下脓腔清除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该病例提示伤寒沙门菌可引起肺部严重感染及瘘口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引导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时并发气胸的预防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采用胸交感神经阻滞穿刺针、按安全距离和只进不退的穿刺技术,行胸交感神经链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对气胸并发症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中心行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链化学毁损性阻滞治疗769例多汗症和雷诺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穿刺方法为CT引导下设计穿刺路径、采用胸交感神经阻滞穿刺针(尖端65°钝头)按"安全距离"和"只进不退"的操作原则穿刺至肋骨小头上方的壁胸膜外,穿刺成功后通过CT肺窗观察有无气胸发生,确认无气胸发生后两侧各注入无水乙醇2.5 ml(含30%碘海醇注射液0.25 ml)行阻滞治疗。结果:769例患者(1 538侧神经链节段)均穿刺成功,CT肺窗观察均无气胸发生。注入无水乙醇阻滞治疗后,3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经向该侧星状神经节注射生理盐水后霍纳综合征消失;术后出现相应节段肋间神经痛者188例,均于1~3个月自愈。结论:胸交感神经链阻滞穿刺时,通过采取CT引导、改进穿刺针具和相应的穿刺技巧可避免气胸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的15例IE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包括起病方式、头颅影像学特征、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CT、脑脊液特点以及患者的治疗方式、预后等。结果:IE患者合并脑出血时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颅CT检查示脑出血容易出现在脑叶。IE患者可合并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心腔内赘生物的发生部位、瓣叶毁损情况及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学检查可见血象升高、血沉增快,病原学检查常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胸部CT可见肺部感染,脑脊液检查可见炎性改变。IE的治疗主要是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合并瓣膜损坏时可行瓣膜置换术,本组病例病死率为3/15。结论:当年轻患者出现脑叶出血,合并头痛、发热、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时应想到IE并发脑出血的可能。IE合并脑出血时预后不好,病死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的33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47.5±16.2)岁(范围:19~68岁)。所有病例均有胸膜粘连,其中30例全胸膜腔粘连闭锁,21例有胸腔淋巴结钙化。17例合并曲霉菌感染,4例为耐药结核病。手术切口位于第5肋间腋中线处,长度4~5 cm。术中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松解胸膜粘连,根据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流程解剖和处理病肺。行上叶切除术12例,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术11例,下叶切除术3例,全肺切除术3例,中叶+下叶切除术2例,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基底段楔形切除2例。总结分析手术操作技巧、围手术期评估和治疗、并发症处理及治疗效果等。结果:6例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或开胸手术,其中3例因肺门致密炎性粘连及钙化淋巴结嵌顿,术中损伤肺动脉导致出血而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例因胸腔炎症重,粘连松解后胸壁广泛渗血,中转开胸手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因纵隔移位、牵拉暴露困难而中转开胸手术。27例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8.7±76.8)min(范围:60~420 min),术中出血量(400.4±315.9)ml(范围:50~1 200 ml),术后引流时间(12.7±8.3)d(范围:3~42 d),术后住院时间(15.2±7.9)d(范围:6~43 d)。术后发生持续性肺漏气12例;胸腔活动性出血2例,1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支气管胸膜瘘1例持续胸腔引流控制感染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植入支气管单向活瓣后治愈。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运用合适的手术流程和技巧,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手术结果、早期恢复和远期预后总体较好,可降低手术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塞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再次手术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心包补片"袖状"重建技术在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瓣环严重毁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总结报道临床应用经验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22年5月白塞病合并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患者资料,共60例患者接受66次主动脉根部手术,其中19例术后瓣周漏的再次手术患者入选研究。其中15例行常规全根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环严重毁损的采用心包补片"袖状"重建技术行全根置换术。查阅病历资料记录人口学及围术期临床资料。出院后电话随访收集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9(36,42)岁,其中5例为女性,术后发生瓣周漏距前次手术中位时间间隔为5(3,14)个月。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5例行常规全根置换,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置入体外膜肺氧合,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置入IABP,1例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中位随访55.00(29.25,71.25)个月。2例失访,1例术后3年因感染死亡。1例再次出现瓣周漏。2例出现远端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再次手术。4例心包补片"袖状"重建者,1例行气管切开,中位随访5.50(5.00,11.25)个月,未观察到瓣周漏及假性动脉瘤,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瓣环严重毁损再次手术中,使用心包补片"袖状"重建技术进行全根部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烟曲霉免疫球蛋白G检测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对慢性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烟曲霉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GM试验)及两者联合检测在慢性肺曲霉病(CP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武汉市肺科医院住院的310例疑诊CPA患者,检测BALF-GM试验、血清烟曲霉IgG,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1例确诊或临床诊断CPA患者,以60例非CPA病例作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资料。统计学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BALF-GM试验、血清烟曲霉IgG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CPA的效能。 结果:151例CPA患者中确诊病例130例,临床诊断病例21例,男106例(70.2%),年龄为(54.6±15.5)岁;60例非CPA患者的年龄为(53.6±17.8)岁,男42例(70.0%)。CPA组合并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以及咯血发生率分别为79.47%(120/151)、86.09%(130/151)、26.49%(40/151)、43.71%(66/151),高于非CPA组的10.00%(6/60)、25.00%(15/60)、8.33%(5/60)、11.67%(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6.14、74.56、8.44、19.48,均 P<0.05)。非CPA组间质性肺病比例为28.33%(17/60),高于CPA组的2.65%(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61, P<0.001)。CPA患者常见影像学表现为肺空洞[70.86%(107/151)]、空洞内含物[41.72%(63/151)]、肺毁损[33.77%(51/151)]。血清烟曲霉IgG诊断CPA的特异度为81.7%,灵敏度为68.9%,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95%可信区间(95% CI) 0.681~0.825, P<0.001];BALF-GM试验的特异度为76.7%,灵敏度为67.5%,AUC为0.724(95% CI 0.649~0.800, P<0.001);二者串联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5.0%,灵敏度为44.4%,二者并联检测特异度为60.3%,灵敏度为94.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AUC为0.843(95% CI 0.783~0.903, P<0.001)。 结论:血清烟曲霉IgG联合BALF-GM试验对CPA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血清烟曲霉IgG检测无创、特异性高,有利于CPA早期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链射频消融治疗肺癌转移侵犯颈胸交感神经链致全身灼热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因肺癌淋巴结肿大压迫周围组织,侵犯颈胸交感神经链导致由右手掌发起的全身灼热症,给予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链射频消融治疗,随访1个月,上肢及全身灼热症状未再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