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自身免疫病相关眼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身免疫病(AIDs)具有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的特点,尤其眼部受累是其很常见的突出表现,多见于RA、SLE、SS、AS及白塞病等。AIDs相关眼病的种类较多,在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各有异同。在某些情况下,根据眼睛受累的特点对AIDs又具有诊断意义。本文将对RA、SLE、SS、AS及白塞病及其相关眼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管型白塞病的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以黏膜、眼部、肌肉骨骼、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炎症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其治疗根据患者器官受累程度、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白塞病可分为血管型、胃肠型和神经型,其中血管型常导致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被推荐为血管型白塞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随着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使用,其成为治疗难治性血管型白塞病的新的选择。本文就血管型白塞病的治疗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白塞病MR小肠造影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MR小肠造影(MRE)对肠白塞病的诊断价值。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6例肠白塞病患者,分析其MRE征象。6例患者在MRE上均表现为回盲部深大溃疡伴肠壁息肉样增厚,病变肠壁扩散受限,均无肠腔梗阻征象。1例患者回盲部邻近腹膜轻度增厚并强化程度增高,手术证实为回盲部溃疡穿孔。本研究表明MRE能无创性定性评估肠白塞病,及时发现穿透性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白塞病为表现的GATA2基因突变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GATA2缺陷是属于吞噬细胞缺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白塞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受累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眼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心脏、血管、神经等多个系统,属于风湿性疾病中的一种。本文报道1例以白塞病为主要表现的GATA2缺陷的病例,从原发性免疫缺陷的风湿病表型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疾病的临床特点,旨在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回肠末端巨大溃疡伴狭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但多数疾病无诊断金标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给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小难度。本例患者病史长,以口腔、外阴和回肠末端溃疡为主要表现,先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经消化内科、消化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诊治,最初考虑白塞病可能,最终诊断为CD,经积极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主动脉术式中国专家共识——白塞病主动脉根部置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塞病(Beh?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反复发作,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1937年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Hulusi Beh?et首先报道,随后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实质型神经白塞病25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脑实质型神经白塞病(P-NBD)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重点关注其头晕主诉。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0年至2022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就诊并最终确诊为P-NBD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人群年龄中位数为37(17~85)岁,回顾性分析性别、起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血清免疫指标、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因子水平、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治疗和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1)本组男性居多,16例(64.0%),平均发病年龄为4~58(28±14)岁,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头晕(32.0%)主诉不少见。(2)80.0%(20/25)患者血清免疫指标异常,包括补体(C3和C4)、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16例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多数颅内压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升高[中位数分别为44(15~380)×10 6/L和0.73(0.49~2.81)g/L ]。5例行脑脊液细胞因子检查,4例结果异常,以IL-6升高为著,其次为IL-1、IL-8。(3)头颅磁共振最常受累部位为脑干和基底节,各有15例(60.0%),其次为白质[12例(48.0%)]和皮质[11例(44.0%)]。9例(36.0%)患者病灶伴强化,6例(24.0%)患者为团块样病灶。3例(12.0%)患者脊髓受累,以胸髓多见。(4)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干预治疗,随访结局普遍良好。 结论:P-NBD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且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头晕症状并不少见,且易被忽视。早期充分的免疫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肠白塞病与克罗恩病MR小肠造影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肠白塞病(BD)及克罗恩病(CD)的MR小肠造影(MRE)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肠BD及CD患儿的临床及MRE影像学资料,其中肠BD患儿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5~12(8.4±2.6)岁;CD患儿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7~15(10.2±2.7)岁。观察MRE图像,评估内容包括病变肠管范围,肠壁增厚形式(均匀增厚、偏心增厚)、脂肪抑制T 2WI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病变肠壁强化方式(均匀强化、分层强化)、肠腔狭窄,肠腔扩张、肠系膜梳状征、肠系膜脂肪纤维化、肠周淋巴结肿大、肠外并发症(包括肛瘘、盆腔积液)。组间MRE征象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患儿均完成MRE检查,肠道充盈良好,无不良反应。肠BD患儿与CD患儿间病变肠管范围、肠壁增厚形式、DWI信号、肠腔扩张、肠周淋巴结肿大、肛瘘、盆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脂肪抑制T 2WI信号、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狭窄、肠系膜梳妆征、肠系膜脂肪纤维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RE安全、有效,肠BD及CD患儿MRE征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586例 发热—反复卒中—左心占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反复卒中和左心室多发占位为临床特点的患者。患者因“间断发热3周,左侧肢体偏瘫1周”于2023年2月21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病程中反复发热、卒中,既往有痛性口腔溃疡病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和二尖瓣存在两种性质、活动度不同的赘生物。多次血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行左心室占位切除+二尖瓣置换术,左心室占位病理为炎性肉芽组织,二尖瓣赘生物病理可见纤维素性坏死和脓肿形成。诊断为白塞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不除外。术后予抗炎、抗凝和抗感染治疗,体温和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白塞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右心系统为主,左心血栓极为罕见,易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青年男性发热伴心脏占位的患者中应高度警惕此病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白塞病临床特征及诊断评估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可累及全身脏器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其累及消化系统称为肠白塞病,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文章从肠白塞病的病变分布、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疾病活动度4个层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肠白塞病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