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雅慧从"痰泻"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缓解期多表现为便次增多、便中夹有黏液、偶见少量脓血、黏膜活检炎症指标明显改善等."痰泻"之名首见于《医宗必读》,黄雅慧教授基于书中对痰泻的论述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病位虽在肠腑,实则与脾肺肾密切相关.黄教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核心病机为湿阻酿痰成瘀,临证以通、化二字为治疗大法,使津气通利、水湿得化而痰泻得止.针对气虚不运、湿流于下,施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培土生金以培本;针对阳虚不温、水气流滞,施以四神丸合真武汤加减益火补土以治标;针对湿滞痰阻、气滞血瘀,施以苓桂术甘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蠲饮祛瘀以求缓.临证常取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及血压变异性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型及24h血压变异性(BPV)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收集2023年5月—9月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平均真实变异性(ARV)评估患者的BPV,计算24hARV.根据患者是否发生MACE分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24hARV、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等.以MACE为结局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24hARV与MACE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AM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和寒凝心脉.与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相比,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组的MACE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24h收缩压ARV和舒张压ARV与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AMI患者的主要证型,虚证AMI患者更易发生MAC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的关系.方法 研究旨在回顾分析2021年9月—2023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收治的160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将患者分为4组,即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脾肾气虚型组和气阴两虚型组,各40例患者,另设40例体检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MS患者LAP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MS患者的L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AP水平从低到高顺序依次为健康对照组<脾肾气虚型组<气阴两虚型组<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结论 ①LAP水平与MS具有相关性.②LAP水平可以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蔡连香治疗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蔡连香教授认为,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以瘀为主,临床可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寒湿瘀阻4个证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基于经方,审证求变,临证中还应重视精血理论,注意扶正祛邪,避免损伤阴血。其善用中药灌肠和外敷法,并灵活应用药对,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癌因性疲乏与非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症状特点及证型聚类分析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癌因性疲乏(CRF)中医证候要素和证候类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021年1-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比CRF与非CRF患者在中医证素、症状及舌脉上的分布差异,并对CRF的中医症状进行聚类分析,总结CRF常见中医证型。结果:共纳入306例肿瘤患者,229例(75%)为CRF,77例(25%)为非CRF。气虚、血虚、寒湿是CRF常见的虚性和实性证素,肝虚、阴虚、血瘀证素在非CRF中发生的频率高于CRF。CRF患者中频率大于50%的中医症状从高到低依次为乏力>气短>失眠或多梦>神疲>健忘>懒言>急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象、舌苔和脉象分别为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虚。77例非CRF患者频率大于30%的症状由高到低分别为急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失眠或多梦>气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肢体麻木>健忘。出现频次较高的舌象、舌苔和脉象分别为舌淡、舌红或少苔、无苔,脉细。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6种CRF常见证型。结论:CRF是不同类型肿瘤普遍存在的症状,总体以虚证为主,气虚、血虚为其常见证素,常见高频症状及舌脉为乏力、气短、神疲、健忘、舌淡、脉细,常见中医证型可初步总结为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6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自评辨识量表的研制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制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自评辨识量表,并对量表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专家咨询法形成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自评量表的条目池,通过专家咨询法、临床调查法,结合频数法、相关系数法、Cronbach's α系数法、因子分析法联合进行条目筛选,以主客观联合赋权方法确定条目的权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确定诊断阈值,通过Cronbach's α系数、因子分析法等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制订的冠心病常见证素自评辨识量表共计6个证候要素36个条目,包括血瘀3个条目、痰浊9个条目、气滞7个条目、气虚5个条目、阴虚6个条目、阳虚6个条目,诊断阈值分别为1.000、45.300、36.400、66.600、33.900、30.500;量表各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均>0.7,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540~0.848;因子分析方面,提取每一个公因子载荷系数>0.4的变量,结果与量表的条目设置完全吻合,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3.822%。结论: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自评辨识量表信度及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科研与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 68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为UA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19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UA住院患者1 684例,应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实验室指标[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HbA1c]、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痰浊闭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心肾阳虚证)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患者一般资料、血脂、血糖及凝血指标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证型的危险因素。结果:1 684例UA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气阴两虚证(44.7%)、痰浊闭阻证(35.3%)、气虚血瘀证(7.4%)、心血瘀阻证(5.3%)、气滞血瘀证(4.6%)、心肾阳虚证(2.6%);男性多于女性( P<0.05);6个证型间性别、年龄、BMI、TC、HDL-C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年龄小于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 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年龄小于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心肾阳虚证(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BMI大于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T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 P<0.05);痰浊闭阻证患者HDL-C水平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C[ OR(95% CI)为0.761(0.592,0.978)]、HDL-C[ OR(95% CI)为2.131(1.145,3.966)]是预测气虚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1.017(1.008,1.026)]、住院时间[ OR(95% CI)为1.019(1.001,1.038)]、DBP[ OR(95% CI)为0.984(0.975,0.993)]、HDL-C[ OR(95% CI)为0.984(0.975,0.993)]是预测气阴两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0.965(0.946,0.985)]、HDL-C[ OR(95% CI)为2.329(1.206,4.500)]是预测气滞血瘀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0.982(0.973,0.991)]、住院时间[ OR(95% CI)为0.978(0.958,0.997)]、BMI[ OR(95% CI)为1.048(1.015,1.082)]、DBP[ OR(95% CI)为1.014(1.004,1.024)]、HDL-C[ OR(95% CI)为0.505(0.351,0.726)]是预测痰浊闭阻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年龄[ OR(95% CI)为1.031(1.003,1.060)]、DBP[ OR(95% CI)为1.028(1.001,1.056)]是预测心肾阳虚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UA中医证型分布呈一定规律,以气阴两虚证、痰浊闭阻证多见,性别、年龄、BMI、TC、HDL-C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可为UA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证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中医药辨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有关中医药治疗SAP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lementine 12.0、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核心处方。结果:纳入处方289首,涉及中药185味,包含中医证型38种。基于SAP“病”的整体研究发现,临床治疗SAP以活血化瘀药、补虚扶正药、理气化痰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甘草、黄芪、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川芎-当归、川芎-红花、川芎-枳实等。药物复杂网络图及聚类分析显示,补阳还五汤化裁方是治疗SAP的基本方;基于SAP“证”的研究发现,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是SAP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型,三者用药均以温、平为主;药味均以甘、辛、苦为主,多归肝、脾、肺、心经。其中,气虚血瘀证以黄芪、川芎、丹参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痰瘀互结证常以制半夏、川芎、薤白等高频药物组成的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气滞血瘀证以川芎、当归、枳壳等高频药物组成的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药物聚类分析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可分为3类,痰瘀互结证可分为4类。结论:虚、瘀、痰、滞是SAP的重要病理因素,其中气虚为发病基础,血瘀贯穿本病始终,或兼痰浊及气滞之证。围绕着本虚标实的病机,临床多治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辨证选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心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0月青岛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一科149例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检查的3级高血压病患者相关资料,并依据《证素辨证学》相关内容进行病性证素判定。采用 χ2检验分析各病性证素间心肺功能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病性证素与心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149例高血压病患者病性证素的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阴虚、湿、阳亢、血虚、血瘀、气虚、阳虚、气滞、热、食积、动风、脓。各病性证素间心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阴虚证素与峰值氧脉搏(Peak O 2 pulse)呈负相关( r=-0.213, P=0.009),血瘀证素与峰值摄氧量(Peak VO 2)( r=-0.170, P=0.039)、Peak O 2 pulse( r=-0.192, P=0.019)呈负相关,痰证素与无氧阈(AT)( r=-0.192, P=0.019)呈负相关。 结论: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主要集中于痰、阴虚、湿、阳亢,病性证素与心肺功能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中医证型、证素的临床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临床调查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86例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创伤科、重症医学科、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的病例107例,符合纳入标准共计86例,应用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病位、病性证素进行统计分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归属于血瘀气滞证、脾肾阳虚水停证、瘀结水留证、热毒炽盛证、脾肾气虚血瘀证、肝肾气血两虚证及痰湿中阻证;病位证素10个,尤以肾、脾、胃、肝、膀胱比较多见;病性证素12个,尤以血瘀、毒、阳虚、水停、气虚、血虚、气滞、湿、闭等比较常见.结论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相符合,辨证素更明确地揭示了疾病发生的病位、病性及病理因素,更能形成统一的辨证分型及论治用药.故而当临床中可采用证素辨证来避免医者主观判断所造成的偏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