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光子联合氢醌治疗黄褐斑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光子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30例,年龄28~54(38.6±6.5)岁;将其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为联合治疗组、超光子组及氢醌组。联合治疗组用超光子联合氢醌治疗,超光子组仅用超光子治疗,氢醌组仅用氢醌乳膏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分析3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有效10例、超光子组有效5例、氢醌组有效2例,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超光子组和氢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治疗后平均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均 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治疗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指数评分低于治疗后的氢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超光子及氢醌乳膏单独治疗均能改善黄褐斑,但超光子联合氢醌乳膏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鼠白癜风疾病模型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比较氢醌乳膏和莫诺苯宗乳膏诱导野生型C57BL/6J小鼠产生白癜风样表型的作用,构建组织病理学相似度高、脱色效果持久稳定且成本低、易操作的白癜风样小鼠模型,为选择白癜风疾病动物模型以研究人类白癜风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效果、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3组小鼠于背部相同部位去毛后,对照组涂抹乳膏基质,莫诺苯宗组涂抹40%莫诺苯宗乳膏,氢醌组涂抹2.5%氢醌乳膏,均1次/d,建模周期为50d.肉眼观察造模部位皮肤变化;建模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病变部位皮肤组织,进行酪氨酸酶(TYR)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TYR、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莫诺苯宗组和氢醌组小鼠均出现明显皮肤脱色,TYR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莫诺苯宗组和氢醌组小鼠血清TY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莫诺苯宗组和氢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氢醌组小鼠血清IFN-γ、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莫诺苯宗组(P均<0.05),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莫诺苯宗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IFN-γ、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5%氢醌乳膏和40%莫诺苯宗乳膏涂抹法均可成功建立野生型C57BL/6J小鼠白癜风模型,其中2.5%氢醌乳膏更易诱导建立白癜风表观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Q开关1 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探讨Q开关1 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汉油田总医院收治的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氢醌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Q开关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的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SI评分均降低(治疗3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1个月),且观察组患者治疗1、2、3个月的M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4.88%)低于对照组(19.52%),观察组复发率(2.44%)低于对照组(14.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1 064 nm Nd∶YAG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中重度黄褐斑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安全系数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三种木质素降解酶对皮肤和毛发黑素的脱色活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对优黑素和褐黑素的脱色活性并观察外用LiP对308 nm准分子光诱导豚鼠皮肤色沉斑的影响.方法 碱溶法从人毛发及皮肤黑素瘤组织中提取褐黑素并商业购买优黑素,将等量(0.02%)黑素与相同活性单位(200 U/L)的3种木质素降解酶孵育3h,使用酶标仪测定反应液A475值变化;用308 nm准分子光诱导豚鼠皮肤色沉斑模型,将LiP与加热灭活LiP反应液外涂于色沉斑处,同时用3%氢醌乳膏与乳膏基质作对照.用皮肤色度计测定L值变化;胶带法采集脱落角质层细胞,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观察脱落角质层细胞与皮肤组织中黑素颗粒的分布与数量.结果 3种木质素降解酶对优黑素及褐黑素均有脱色活性,其中LiP脱色效率为40% ~ 70%,MnP约为22% ~ 42%,漆酶约为9% ~21%;体内实验显示,LiP反应液与3%氢醌乳膏均可使色沉斑颜色变浅.脱落角质层细胞中黑素颗粒的平均数量,LiP组为199±11,低于空白组(923±12)和酶热灭活假处理组(989±13).组织学检查发现氢醌组表皮增厚,全层黑素颗粒减少,而LiP组表皮正常,仅表皮浅层黑素颗粒减少,深层仍有黑素颗粒存在.结论 LiP对皮肤及毛发黑素脱色作用最强,优于MnP和漆酶,能否替代氢醌制剂成为新一代高效安全的皮肤增白剂用于临床有待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在评估黑变病综合疗法效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检测仪在评估综合疗法治疗黑变病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黑变病患者6例,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即避光、防晒、保湿,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次,每3天1次,连续使用8次,口服氨甲环酸片0.25 g每日2次、维生素E 60 mg/d、维生素C 0.1 g/d、自制中药,外用氢醌乳膏、积雪苷霜软膏、左旋维C精华液.每2个月随访1次,随访12个月.治疗前及每次随访时均使用RCM、皮肤镜及VISIA皮肤检测仪检测.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治疗前后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12个月后,6例患者皮损颜色均变淡,面积变小.治疗前RCM表现为真表皮交界处正常结构消失,可见较多强折光形态各异的细胞,对应组织病理上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有较多轻至中度折光的圆形/椭圆形细胞,对应组织病理上噬黑素细胞及淋巴细胞,治疗12个月后液化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改善.治疗前皮肤镜下可见灰褐色小点/小球,呈假网格状外观,隐约可见血管影,治疗2~4个月后灰褐色小点/小球明显减少,可见线状、分枝状或网状血管,治疗12个月后镜下未见明显灰褐色小点/小球及血管.VISIA棕色斑指数治疗前为47.7±0.9,治疗12个月后为42.3±0.4,治疗前后比较,t=6.740,P=0.001;VISIA红色区指数治疗前为36.2±2.1,治疗12个月后为32.8±1.4,治疗前后比较,t=6.69,P=0.001.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黑变病有效,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测试仪可辅助评估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对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治疗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的疗效.方法:140例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两组,两组间年龄及病程无显著差异.①治疗组患者外用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外用氢醌乳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②两组患者的皮肤黑色素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结果:治疗组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7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4.29%,相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 =4.516,P<0.05).结论:自制甘草黄酮中药祛斑膏治疗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能显著改善,治疗总体疗效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适于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氨谷乳膏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氨谷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外涂6%氨谷乳膏2次/d,对照组40例外涂3%氢醌霜2次/d.两组患者同时口服维生素E 0.1g/次,1次/d,维生素C 0.2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黄褐斑评分和满意度评价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00%,治疗组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的面积、黄褐斑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0%,治疗组为67.50%.结论 局部外用氨谷乳膏也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剥脱性Lux1540nm点阵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非剥脱性Lux1 540nm点阵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笔者医院进行黄褐斑治疗的女性患者7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者(40例).对照组使用氢醌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术联合氢醌乳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4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随后随访1年,访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剥脱性Lux1540nm点阵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消斑颗粒联合面部围剌及黄芪注射治疗脾虚型黄褐斑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中药颗粒口服联合面部皮损围刺及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并统计围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黄褐斑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黄褐斑的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医综合组,每组30例.西药组:口服维生素E丸、维生素C丸,外用2%氢醌乳膏治疗.中药组:口服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房加工之中药颗粒剂,外用2%氢醌乳膏治疗.中医综合组:在中药组口服中药颗粒剂的基础上,结合面部围刺和黄芪穴位注射治疗.综合患者皮损颜色、面积评分、中医主要兼症指标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综合疗效分析的比较:中医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的比较:中医综合治疗组的皮损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的皮损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3组中医主要兼症评分比较: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主要兼症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的中医主要兼症评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颗粒口服联合面部皮损围刺及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治疗的黄褐斑患者35例,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20例,单纯强脉冲光治疗15例.35例均为女性,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Ⅲ、Ⅳ型.35例患者4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随访半年,通过患者满意度与医师评价对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治疗后均无不适,均得到有效随访.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组患者满意率73.3%,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满意率100%.两组满意度以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为高.医师对35例患者治疗前后照片进行对比,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组有效率53.3%,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有效率85.0%.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组对治疗有效率和效果明显高于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组(x2 =4.09,P<0.05).35例患者均未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