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许兰毛癣菌热应激相关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为了筛选和鉴定许兰毛癣菌热应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探索许兰毛癣菌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平台PE150测序策略,对热应激(42 ℃)、生理温度(37 ℃)处理30 min和常温生长(27 ℃)条件下的许兰毛癣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和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等.结果 常温组、37 ℃和42 ℃热处理样品的RNA中30076菌株分别获得146 351 442、142 326 366和134 764 862条原始reads.对30079菌株分别获得143 815 046、134 081 574和117 121 246条原始reads.对于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酰胺代谢过程"(13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肽生物合成过程"(12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核糖体"(11个上调基因)亚类(校正P<0.05).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显示,参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以及热休克蛋白编码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热应激对这些通路的影响很大.结论 本研究中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与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尤其是编码热休克蛋白的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许兰毛癣菌在热应激条件下的致病机制,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卡介苗灌注治疗肾移植继发膀胱癌患者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肾移植继发膀胱癌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5例肾移植后继发膀胱癌行卡介苗膀胱灌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期间1例(例1)继发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3例(例2、3、5)继发低级别NMIBC,1例(例4)继发腺性膀胱炎后发展为低级别NMIBC;5例继发膀胱癌的年龄为(59.7±4.0)岁。例1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膀胱灌注表柔比星,例3、例5 TURBT术后规律膀胱灌注吉西他滨,例2 TURBT术后未灌注药物;此4例于术后(20.1±9.7)个月膀胱癌均复发,均再次行TURBT,病理提示其中3例(例1、2、5)为高级别NMIBC,1例(例3)为低级别NMIBC;4例第2次TURBT术后2周予膀胱灌注卡介苗。例4 TURBT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NMIBC,术后2周灌注卡介苗。5例卡介苗灌注治疗期间,继续应用免疫抑制剂。从患者灌注卡介苗后开始随访。结果:卡介苗灌注治疗期间,5例中4例出现卡介苗相关局部炎症反应,其中2例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1例表现为血尿,1例表现为血尿合并低热。伴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患者经大量饮水、卧床休息、服用左氧氟沙星(0.5 g/d×7 d)治疗后症状好转,低热患者予以退热处理;卡介苗灌注治疗期间未预防性应用抗结核药物。5例未出现结核感染的相关表现和败血症,移植肾功能正常,未出现排斥反应。5例随访时间7~24个月,其中1例在卡介苗膀胱灌注第7个月后失访,随访过程中5例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未降低灌注卡介苗的生物学活性,同时卡介苗灌注未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全身毒性反应,未影响移植肾功能;膀胱灌注卡介苗是肾移植继发膀胱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热疗联合化疗下调HIF-1α、CYPJ的表达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HIF-1α、CYPJ在舌鳞癌细胞(TSCC)中的作用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热疗对HIF-1α、CYPJ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T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标本中HIF-1α、CYPJ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qPCR、蛋白印迹检测Cal-27细胞在常氧及乏氧状态下以及用42℃热疗、化疗及热化疗处理时HIF-1α、CYPJ的表达情况。细胞划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IF-1α、CYPJ蛋白在T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且二者表达升高与TSCC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均 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均 P>0.05)。Cal-27细胞中HIF-1α、CYPJ表达水平在乏氧微环境中升高(均 P<0.05),且单独热疗也促进其表达(均 P<0.05)。相比于单独热疗及化疗,热化疗联合使用在明显抑制二者的表达的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均 P<0.05)。 结论:HIF-1α、CYPJ是TSCC肿瘤发生和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热疗后肿瘤复发可能源于热疗触发了HIF-1α表达,其通过激活下游靶基因促使适应热处理的肿瘤细胞生长存活,而热疗联合化疗可能是治疗TSCC一种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短波辅助治疗儿童大叶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超短波辅助治疗儿童大叶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护理(对有发热症状患儿给予退热处理,有咳嗽、咳痰患儿给予止咳化痰等治疗)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超短波干预。于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儿病情改善情况;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检测2组患儿血清中TNF-α、IL-6含量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2.5% vs 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 P<0.05);并且观察组退热时间[(3.24±0.65)d vs (4.38±1.14)d]、止咳时间[(5.13±1.17)d vs (6.51±1.54)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32±1.61)d vs (7.85±2.01)d]、X线吸收时间[(10.82±2.17)d vs (12.38±2.73)d]、平均住院天数[(12.4±2.53)d vs (14.6±3.2)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TNF-α[(50.46±15.03)pg/ml vs (65.32±16.57)pg/ml]、IL-6[(28.58±6.94)pg/ml vs ( 39.43±7.58) pg/ml]、CD8 +T细胞百分比[(21.81±2.04)% vs (25.23±2.17)%]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CD4 +T细胞百分比[(35.02±2.53)% vs (14.6±3.2)%]、CD4 +/CD8 +细胞比值[(1.49±0.31) vs ( 1.25±0.21)]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结论:超短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大叶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IL-6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载锶纳米管化纯钛种植体成骨性能的动物实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载锶纳米管化纯钛种植体的体内成骨性能。方法:使用阳极氧化和水热处理的方式在纯钛种植体表面构建载锶纳米管涂层(载锶纳米管组),并制备单纯纳米管化种植体(纳米管组)、未处理的光滑纯钛种植体(对照组)。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载锶纳米管组种植体第1~28天锶元素释放量。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种植体表面形貌,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各组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并用纳米压痕仪检测各组种植体硬度(每种检测每组3枚种植体)。将3组种植体植入兔股骨骨骺端并于术后4、12周取材(每组每个时间点4枚种植体),通过显微CT、免疫荧光、组织学切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载锶纳米管组种植体锶元素第28天的释放量为(2.6±1.5)ng/ml。载锶纳米管组种植体表面形成管状阵列样形貌(纳米管管径约70 nm)。对照组、纳米管组、载锶纳米管组种植体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34.8±5.3)、(66.2±4.3)、(85.7±10.6)nm( F=37.59, P<0.001),纳米管组和载锶纳米管组表面粗糙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术后4和12周载锶纳米管组骨体积/总体积[分别为(37.7±1.9)%和(51.9±2.1)%]比对照组相同时间点[(24.7±1.1)%和(40.7±0.9)%]均显著增加( P<0.05);纳米管组和载锶纳米管组种植术后第7天茜素红标记的新生骨组织占总标记骨组织百分比[分别为(35.4±3.7)%和(40.9±0.9)%]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9.2±2.9)%]( P<0.05),即载锶纳米管化提升了种植体周围早期再生骨组织占总再生骨组织的百分比。 结论:载锶纳米管化可提升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新骨形成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绞股蓝皂苷糖基水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的全草,具有清热、补虚、解毒的功效.研究发现绞股蓝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具有抗肿瘤、保肝、保肾、免疫调节、抗氧化等药理活性.皂苷类化合物中糖单元对于药理活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绞股蓝皂苷进行糖基水解并总结其构效关系是挖掘活性绞股蓝皂苷及衍生物的重要手段,包括理化水解(酸水解、碱水解、热处理)以及生物转化(微生物转化、糖苷酶)两类方法.该文对绞股蓝皂苷糖基水解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现糖基部分变化所带来的药理活性变化,旨在为后续绞股蓝皂苷糖基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GC-IMS比较米泔水制苍术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比较米泔水制苍术过程中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对苍术药材、生饮片、水制品、米泔水制品和家种苍术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采用直观比较及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气味分析可明显区分苍术不同炮制品,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有机物有 60 个单体及部分化合物的二聚体、聚合物.壬醛、(E)-2-己烯醛、2-戊烯醛、3-甲基-2-丁烯醛和庚醛是苍术药材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甲酸、乙酸甲酯是苍术饮片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β-榄香烯、β-罗勒烯、柠檬烯、α-异松油烯和β-月桂烯是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3-甲基丁醛和 2-甲基丁醛是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乙偶姻、芳樟醇、异丁酸芳樟酯、α-松油醇是家种米泔水制苍术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2-糠醛是苍术经热处理后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物.结论:苍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有机物确有差异,米泔水的加入起到了减少萜类成分的作用,为更好地阐明经典名方中传统炮制方法原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SEMA4D修饰钛表面通过巨噬细胞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SEMA4D修饰钛表面对巨噬细胞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功能的间接调控作用.方法纯钛试件抛光清洗后,通过碱热处理和自组装技术在其表面制备SEMA4D涂层.以光滑钛(Ti)试件为对照组,浓度为 25、50 和100 ng/mL的SEMA4D溶液制备的SEMA4D修饰钛表面(Ti-4D25、Ti-4D50 和Ti-4D100)试件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各组的表面微形貌和亲水性.在4 组试件表面接种巨噬细胞,将获得的上清液制成条件培养基培养内皮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的炎性表达和VEGF表达,通过荧光染色和划痕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 SEMA4D修饰钛表面呈现多孔微结构并且被有机薄膜覆盖,无细胞毒性.该表面可降低巨噬细胞炎性表达,上调VEGF表达,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结论 SEMA4D修饰钛表面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增强内皮细胞的运动功能,从而获得有利于软组织修复的生理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纯钛表面纳米结构改性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研究的热点领域.目的:评价碱热处理纯钛表面纳米改性后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生长的影响.方法:取直径15 mm、厚度1.5 mm的四级纯钛片,分3组处理:光滑处理组经250目、800目、1 500目碳化硅砂纸逐级打磨抛光;喷砂酸蚀处理组在0.45 MPa气压下用100 μm的Al2O3颗粒对光滑处理后的钛片进行喷砂处理,然后进行酸蚀处理;碱热处理组将经过光滑处理的钛片置于反应釜内,加入10 mol/L NaOH溶液浸没钛片,置于100℃烘箱中加热12 h.检测3组钛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及亲水性.将成骨细胞MG63分别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光滑处理组钛片表面带有均匀的划痕,喷砂酸蚀处理组钛片表面凹凸不平,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形成均匀一致的纳米级三维孔洞形貌;喷砂酸蚀处理组、碱热处理组钛片的粗糙度值大于光滑组(P<0.05),水接触角低于光滑处理组(P<0.05);②MG63细胞接种3,6 h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喷砂酸蚀处理组、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的黏附细胞数量高于光滑处理组(P<0.05);接种12 h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对于光滑处理组,喷砂酸蚀处理组和碱热处理组钛片表面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更加伸展,大部分细胞伸出较粗壮的伪足,利于后续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③结果表明,碱热处理可在钛片表面制备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纳米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载药TiO2纳米管对软组织细胞粘附增殖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TiO2纳米管是Ti经阳极氧化及热处理后得到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高亲水性、无明显细胞毒性的材料.大量学者认为这种材料可用于口腔种植体颈部与软组织接触的位置,并且有研究证明TiO2纳米管可以促进软组织细胞早期粘附、增殖.又因为TiO2纳米管具有装载分子及缓释的作用,有学者在纳米管中装载金属离子、药物、活性分子等物质,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软组织封闭,但促进作用有限,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及药物浓度下才对软组织粘附、增殖有促进作用,并且纳米管缓释效果又受到纳米管尺寸、装载分子电荷性质等多因素影响.载药TiO2纳米管与软组织封闭之间的关系是很新颖的研究方向,期待能有更多研究着眼于探究如何得到稳定的TiO2纳米管缓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