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其病原型别鉴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军团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8年累计采集上海市黄浦、静安、徐汇、松江4个区内的31家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标本4 817份,对采集的年份和月份的时间特征、地区和场所类型特征、标本的类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处理、培养和分离鉴定后,再对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军团菌型别特征分析。结果:4 817份标本中,军团菌阳性率为21.57%(1 039份),其中单种型别阳性占96.25%(1 000/份),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占84.31%(876份),其次为嗜肺军团菌7型和6型,分别占4.72%(49份)和3.75%(39份);同时检出多种型别阳性29份占2.79%(29份);有10份标本无法进一步分型。5—10月份中,以7和8月份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7.61%(222份)和28.61%(230份),不同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中央空调冷却水和冷冻水的阳性率最高(32.40%),不同水样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和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均为嗜肺军团菌1型、7型、6型为主的多样性分布,以嗜肺军团菌1型占比最高,不同情况下占阳性标本的比例均超过71.64%。 结论: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存在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的较严重污染,每年夏季需加强大型商场、超市、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冷却水/冷冻水的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氯乙烯和三氯乙烯标准限值的制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我国使用量逐年上升,饮用水和环境水体中均有检出,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基于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健康效应方面最新研究成果,我国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将氯乙烯标准限值由原来的0.005 mg/L调整为0.001 mg/L,三氯乙烯标准限值由原来的0.07 mg/L调整为0.02 mg/L。本文对确定上述标准限值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水环境中存在水平和暴露状况、健康效应、安全基准值的推导和卫生标准限值的确定等,并对标准实施后限值要求的落实情况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2020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淋浴用水嗜肺军团菌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9—2020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淋浴用水嗜肺军团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于2019—2020年,根据马鞍山市花山区和雨山区人口密度分布和洗浴场所营业规模,选取8家公共洗浴场所(包括3家大型、3家中型和2家小型公共洗浴场所),共采集淋浴水及其蓄水池水308份(294份淋浴水和14份蓄水池水),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处理、培养和分离鉴定后,再对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嗜肺军团菌型别特征分析。结果:308份淋浴水及蓄水池水检出嗜肺军团菌阳性120份,总体阳性率为39.0%(120/308)。共检出154株嗜肺军团菌,包含10种不同血清型,主要以血清型1型(LP1)和血清型3型(LP3)为主,占比分别为40.9%(63/154)和22.7%(35/154);14种毒力基因全部阳性的嗜肺军团菌有23株,占比为14.9%(23/154),其中19株为血清型1型(LP1),4株为血清型8型(LP8);对154株嗜肺军团菌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聚类分析,得到60种不同的带型。结论:马鞍山市公共场所淋浴水环境中嗜肺军团菌污染严重,血清型别种类分布较广,菌株毒力较强,且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拉市海流域景观格局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及尺度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4/7/20
识别景观格局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及其特征尺度是水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以滇西北拉市海流域为研究区,以50个水样点为中心,按照50m的间距,计算其50~250 m的5个缓冲区的景观类型组成和10种景观格局指数,并与水体总磷、总氮进行相关性分析,识别景观格局对地表水质影响的特征尺度.结果表明:流域尺度景观格局具有山区-坝区显著分异特征,水样点缓冲区尺度景观格局指数在100 m缓冲区时出现明显变化;总磷和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0.12 mg·L-1和1.61 mg·L-1,具有自上游向下游不断升高的趋势,样点间的污染程度空间差异明显;邻近水体的草地的地表水总磷浓度较高,山区林地的地表水总氮浓度较高;水样点缓冲区100m时其景观格局与地表水质参数相关性最高,其中总磷浓度与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分裂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应重点关注坝区草地和拉市海周边100 m内的景观格局,以改善地表水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地表水体溶解氧异常机理及修复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溶解氧异常已经成为地表水水质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重、温室效应加剧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解析溶解氧异常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修复对科学实施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和阐述了氧的溶解度、复氧速率、水体耗氧对地表水体溶解氧浓度变化影响及其异常机理,总结了污染源控制、人工增氧、水生态系统重构等溶解氧异常的修复调控方法,提出地表水溶解氧预警和调控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将研究重心放在制定时空差异化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搭建流域溶解氧实时空间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系统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3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纯水培养对重金属污染地区红裸须摇蚊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潜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对在重金属污染的天津市渤海湾淡水区域鉴定出的摇蚊耐污种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进行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和潜在功能研究,了解生境的变化对摇蚊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将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天津市渤海湾淡水区域鉴定到的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用实验室蒸馏水饲养7 d作为实验室培养组,并提取实验室培养组和野外采集组的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对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数据质控、序列对比和过滤,分析肠道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变化并预测肠道细菌潜在功能.[结果]基于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肠道细菌16S rRNA测序结果共注释到11个门、13个纲、33个目、54个科、71个属、90个种以及105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实验室培养组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肠道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较野外采集组下降,两组优势菌门相似,均包含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 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 菌门(Bacteroidota)及脱硫弧菌门(Desulfobacterota),野外采集组4龄幼虫肠道内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高于实验室培养组的;实验室培养组4龄幼虫肠道内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沙雷氏菌属Serra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及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的平均丰度较野外采集组显著降低.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揭示,野外采集组和实验室培养组的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肠道内存在丰度差异显著的细菌物种.KEGG分析结果显示,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肠道内细菌基因组中有关新陈代谢的基因相对丰度极高,实验室培养组红裸须摇蚊4龄幼虫肠道内细菌基因组中有关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进程的基因相对丰度较野外采集组的显著下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野外不良环境中生存的红裸须摇蚊幼虫与实验室纯水环境培养幼虫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基因功能存在显著差异,这有助于从环境角度切入研究摇蚊个体抗性机制,为进一步探索摇蚊幼虫肠道内共生微生物抵抗环境胁迫发挥必要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昆虫在不良环境中的耐受机制与其肠道菌群稳态调控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黄河流域河南段浮游藻类功能群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研究黄河流域藻类功能群分布及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于2021年6-7月在黄河河南段设置16个采样位点,对黄河流域河南段浮游藻类群落组成、藻类功能群分布特征、不同空间环境因子特征及藻类-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分析,(1)共鉴定浮游藻类7门65属154种,在物种数上,绿藻门类(68种)>硅藻门类(60种)>蓝藻门类(11 种),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颗粒沟链藻极窄变种(Aulacose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束丝藻(Aphanizomenon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为流域内主要优势种(优势度≥0.02);(2)黄河流域河南段浮游藻类共划分为23个功能群,分别是功能群B、C、D、E、F、G、H1、J、LM、Lo、M、MP、N、P、S1、T、W1、W2、X1、X2、X3、Xph和Y,所调查流域功能群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干流功能群种类最少,支流种类最多;从优势度来看,以适应富营养化、混动水体的功能群C、D、MP、P和J占优势;(3)RDA分析结果表明,优势功能群C与TN呈负相关;功能群MP与TP、NH+-N、WT、pH和CODMn呈负相关;功能群P与NH4+-N、WT和CODMn呈正相关;功能群D与TN呈正相关,功能群J与NTU呈正相关,与DO呈强负相关,其中CODMn是驱动藻类功能群分布的关键因子;(4)结合地表水环境评价、基于功能群的Q指数与Qr指数评价、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此次调查流域水体呈重度氮污染,水库呈轻度磷污染,洛河流域相对其他支流水质偏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微塑料PVC与磺胺甲恶唑联合暴露大型溞引发的急慢性毒理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研究微塑料和抗生素的联合毒性效应与机制,文章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为代表性污染物,开展污染物吸附互作和联合暴露实验(包括48h急性和21d慢性毒性实验),关注污染物暴露对大型溞的生长生殖、氧化应激、肠道损伤和行为运动指标变化.结果显示,PVC对SMZ具有物理吸附作用;在48h急性毒理实验中,PVC(1 mg/L)的存在减少了大型溞体内SMZ的含量,从而降低了SMZ的致死率;在21d慢性毒理实验中,SMZ单独或者与PVC(1 mg/L)联合暴露对大型溞致死率、蜕皮数和体长无明显影响,但均会引发大型溞氧化应激和肠道损伤,降低其运动能力,并且PVC会加剧SMZ诱发的上述毒性效应.研究发现,与短期暴露(48h)相比,慢性毒性实验(21d)更能真实反馈PVC和SMZ的联合毒性;两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长期共存时,微塑料对抗生素的毒性增强作用需引起重视.研究可为微塑料-抗生素共存时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新烟碱类农药在水环境系统中污染现状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新烟碱类农药是继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后的第4大类杀虫剂.近年来,因新烟碱类农药的普遍使用,该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频繁被检出,并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对新烟碱类农药在地表水、地下水、水源水以及饮用水中的污染现状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生态标准和评估其暴露水平、检测工作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淮河干流信阳段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时空分布及水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对淮河干流信阳段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 4次野外调查,分析了该段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河流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流域内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隶属于3门7纲42科,不同月份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存在明显变化,其中秀丽白虾在2022年7月和9月成为流域内的绝对优势种.在不同采样月份,流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摄食类群以撕食者占据主要优势,为35.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中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所差异,其中2月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电导率,7月为温度,9月和11月均为氧化还原电位.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指数和Shannon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