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其病原型别鉴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011—2018年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军团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8年累计采集上海市黄浦、静安、徐汇、松江4个区内的31家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标本4 817份,对采集的年份和月份的时间特征、地区和场所类型特征、标本的类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在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处理、培养和分离鉴定后,再对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军团菌型别特征分析。结果:4 817份标本中,军团菌阳性率为21.57%(1 039份),其中单种型别阳性占96.25%(1 000/份),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占84.31%(876份),其次为嗜肺军团菌7型和6型,分别占4.72%(49份)和3.75%(39份);同时检出多种型别阳性29份占2.79%(29份);有10份标本无法进一步分型。5—10月份中,以7和8月份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7.61%(222份)和28.61%(230份),不同月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中央空调冷却水和冷冻水的阳性率最高(32.40%),不同水样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和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均为嗜肺军团菌1型、7型、6型为主的多样性分布,以嗜肺军团菌1型占比最高,不同情况下占阳性标本的比例均超过71.64%。 结论:上海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存在以嗜肺军团菌1型为主的较严重污染,每年夏季需加强大型商场、超市、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中央空调冷却水/冷冻水的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地表水体溶解氧异常机理及修复调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溶解氧是衡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溶解氧异常已经成为地表水水质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环境质量下降、富营养化加重、温室效应加剧等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解析溶解氧异常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修复对科学实施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和阐述了氧的溶解度、复氧速率、水体耗氧对地表水体溶解氧浓度变化影响及其异常机理,总结了污染源控制、人工增氧、水生态系统重构等溶解氧异常的修复调控方法,提出地表水溶解氧预警和调控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应将研究重心放在制定时空差异化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搭建流域溶解氧实时空间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系统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3个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烟台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其病原型别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分析山东省烟台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及鉴别其病原型别.方法 选取 2019 年1 月至 12 月山东省烟台市的 150 份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军团菌检出率进行统计,对检出军团菌型别构成进行统计及比较,同时分析及比较不同水样、场所、菌落总数、季节及地点的军团菌检出情况.结果 150份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标本中共有 43份检出军团菌,检出率为 28.67%.40 份检出单一型别,3 份检出混合型别,其中嗜血军团菌的检出率高于非嗜血军团菌,且以Lp1 型占比高于其他型别,单一型别占比高于混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菌落总数样本的军团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调冷却水、医疗单位、夏季及郊区水样本的军团菌检出率高于其他水样、场所及季节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东省烟台市公共场所人工水环境中军团菌污染情况较为突出,单一型别占比较高,且空调冷却水、医疗单位、夏季及郊区水样本的军团菌检出率相对更高,且不同水样、场所数及季节的检出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干预与防控措施制订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2019-2020年上海市医院人工水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污染状况与分子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背景]全球军团菌病发病率升高,人工水环境成为其暴发常见来源之一,而分子分型技术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军团菌.[目的]了解上海市医院人工水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军团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每年5-10月采集上海市14家医院人工水环境中水样,包括8家三甲医院,6家非三甲医院.共采集水样 984份,包括 312份冷却水、72份冷冻水和 600份自来水.对水样进行嗜肺军团菌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型鉴定并保藏,以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作为污染状况指标.对保藏菌株进行复苏,得到 81株存活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结果]共检出嗜肺军团菌水样124份,样本检出率12.60%,其中三甲医院检出率(16.54%,87/526)高于非三甲医院(8.08%,37/458)(χ2=15.91,P<0.001).不同类型水样之间冷却水的检出率(23.40%)最高,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9,P<0.001).医院不同场所自来水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5).2019年的检出率(15.06%,75/498)高于2020年(9.84%,49/498)(χ2=6.23,P<0.05).5-10月中,8月的年平均检出率(16.46%)最高,10月的年平均检出率(8.54%)最低,不同月份之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9,P= 0.37).不同区之间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8,P<0.001).共分离得到131株嗜肺军团菌,以血清型 1型(80.15%,105/131)为主.对复苏存活的 81株嗜肺军团菌进行PFGE分型,菌株条带相似性系数为41.30%~100%,分为29种PFGE带型(S1~S29),每种带型包括1~10株菌,S28为优势带型.聚类得到 4个聚类簇(Ⅰ~Ⅳ),占所有菌株的 66.67%(54/81),包含13个带型.[结论]上海市 2019-2020年医院人工水环境中存在嗜肺军团菌持续污染,自来水中污染值得引起重视.检出嗜肺军团菌血清型以 1型为主,PFGE分型揭示其存在基因多态性.因此,需加强医院人工水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监测及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水环境中抗性基因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环境中抗性基因的产生,抗性基因一旦形成便难以控制和消除.目前,抗性基因在水环境中普遍检出,传播扩散迅速,污染形势严重,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去除水环境中抗性基因的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消毒技术(含紫外消毒和加氯消毒)、高级氧化技术(包括Fenton氧化、光催化氧化和臭氧氧化)和人工湿地技术对水中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指出了各技术的应用优势和限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为今后这一方向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区县尺度下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北京房山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伴随郊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强度人工管控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持续胁迫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损害.以北京房山区河流水系为例,于2016--2017年在区域内的31处样点进行野外调查.选取河流的水环境功能、防洪效益功能、生态效益功能和支持利用功能4方面16个具体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构建区县尺度下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健康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房山区河流的防洪效益功能与生态效益功能中“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比例分别为58.0%与41.9%,而水环境功能与和支持利用功能中“较差与差”状态比例为71.0%与41.9%;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整体水平较差,勉强满足河流生态系统一般需求.同时,房山区境内的拒马河与小清河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远优于大石河与永定河.河流生态基流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适当释放库区截留水量与调配区外清洁水体,已成为恢复房山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与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座河道型水库浮游植物与附着硅藻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浮游植物是湖泊或湖泊型水库的常规调查要素,而附着硅藻则是河流监测常用的方法,河道型水库监测中是采用浮游植物还是附着硅藻依赖于浮游植物与附着硅藻群落对环境要素的响应特征.在热带地区一座典型河道型水库中采集浮游植物的同时,设置人工基质采集附着硅藻;鉴定出的浮游植物和附着硅藻分别为131种和138种;浮游植物和浮游硅藻群落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演替上,空间差异小;附着硅藻群落的变化则体现在种类组成和优势种演替两个方面,群落的空间差异较大.多元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和附着硅藻群落的环境因子不同,温度是浮游植物、浮游硅藻和附着硅藻的关键解释变量(P<0.01),溶解氧和硝氮也是附着硅藻的解释变量(P<0.05);环境因子对附着硅藻群落变化具有更高解释度(R2=0.27).因此,对于河道型水库而言,附着硅藻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灵敏,与浮游植物反映的环境信息有一定的差异,结合附着硅藻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水环境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湿地法处理生活污水对仙桃湿地地表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随着中小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大,致使水源水质污染呈恶化趋势.[目的]了解湿地法处理生活污水对湿地地表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对人工湿地(仙桃)参照点(-2 000)、200、400、600、3 000、5 000 m水平方向6点地表水进行理化检测,再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并探讨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生活污水的污染效应.[结果]当湿地法处理的生活污水到达5 000 m时,化学需氧量、氨态氮、总氮和总磷均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且理化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样品在门水平上的优势物种分别为变形菌门(Pro 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可用来作为排放生活污水污染物的指示性微生物,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可用来作为排放生活污水净化的指示性微生物.[结论]首次比较分析了湿地法处理仙桃生活污水地表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情况,可使人们从微生物层面更加明确地了解人工湿地运作机理及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厦门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调整与建设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城市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依赖于自然-社会-经济各子系统之内的健康、协调发展.伴随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 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多种水环境问题正威胁城市的持续性发展, 亟需一个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基于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存在问题的讨论, 结合可持续发展与景观生态学理论, 提出"城市水环境景观格局调整与建设"这一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思路与实践框架, 并据此建立逐步实现城市子系统到城市整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建设新途径.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 分析流域水质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 模拟估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阈值, 从而规范厦门城市用地开发利用, 达到改善城市流域水环境目标.通过厦门市的实证研究, 验证了以水环境可持续为切入点调整城市景观格局, 进而解决城市发展中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并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思路, 最后对城市未来水环境与景观格局调整提出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工喷泉中一株军团菌的系统遗传学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喷泉水中的1株军团菌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方法 采集潍坊市一处人工喷泉水水样,用细菌基因组试剂盒提取水样中的总细菌基因组DNA,使用针对军团菌属16S rRNA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军团菌属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与从GenBank获得的另外41株军团菌的16S rRNA的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采用PAUP*4.0b10软件对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数据矩阵进行最大简约法分析并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 PCR扩增喷泉水提取物中军团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片段,片段碱基数654 bp.测序分析该菌株(命名为WF-B)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Legionella beliardensis 16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较近,相似度达99.8%,在构建的最大简约进化树中该菌与L.beliardensis以自检值97%聚类为一枝.结论 该喷泉水中检出的军团菌WF-B与L.beliardensis的亲缘关系较近,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降低其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