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泌尿道感染首发的内脏肌病1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 病例资料男,9 岁,因"肉眼血尿 1d"入河北省儿童医院(我院).入院前 1d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深茶色,为全程血尿,无血丝、血块,伴有尿频、尿痛,伴下腹部疼痛.无发热、咳嗽、浮肿,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腹部CT示膀胱壁及输尿管壁增厚,伴双侧肾盂少量积水,符合不全肠梗阻表现.经导尿及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儿尿色无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1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患者因“口干10余年,加重伴双手麻木、刺痛5个月”就诊。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体重指数33.2 kg/m 2,糖化血红蛋白10.7%,初步诊断为T2DM、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脂血症,脂肪肝,泌尿道感染,甲状腺结节。在降糖治疗方面,停用达格列净,予胰岛素强化治疗,门冬胰岛素早8 U、午8 U、晚8 U,甘精胰岛素睡前16 U皮下注射,联合盐酸二甲双胍0.5 g(3次/d)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仍不达标。调整降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皮下注射、盐酸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26 U、晚26 U皮下注射,血糖稳步下降。出院后随诊,司美格鲁肽剂量加至1.0 mg(1次/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剂量减至早22 U、晚22 U皮下注射。3个月后空腹血糖6.2 mmol/L,餐后2 h血糖8.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体重减少13 kg,体重指数28.1 kg/m 2。患者不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482例——呕吐,发作性头晕,皮肤无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性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性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2016-2018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种类及分布特点,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MDRO感染的院内传播。方法: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获取MDRO阳性结果,对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分布及病原菌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共39 481例,发生MDRO感染193例,感染率为4.89%;检出MDRO构成比最高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54株(27.98%),其次为ESBLs+大肠埃希菌39株(20.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74例(38.34%),其次为泌尿道36例(18.65%);科室分布居前三位的依次为ICU 47例(24.35%)、呼吸内科26例(13.47%)和肿瘤科23例(11.92%)。结论:该院2016-2018年MDRO感染率逐年下降,MDRO感染的分布特征无明显改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减低感染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感染部位来源的脓毒症患者的宿主反应差异: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前我们关于不同部位的感染源是如何影响宿主对脓毒症的反应的知识还十分有限。为此,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感染来源的脓毒症患者(<24 h)的宿主反应差异。该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对621名脓毒症患者的16种血浆宿主反应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检测,这些标志物反映了关键宿主反应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个亚组( n=335)中比较了不同感染源之间的血液白细胞转录组的变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整个脓毒症队列( n=2019)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血浆生物标志物队列感染源包括呼吸道( n=334,53.8%)、腹部( n=159,25.6%)、泌尿道( n=44,7.1%)、心血管( n=41,6.6%)、中枢神经系统(CNS; n=18,2.9%)或皮肤( n=25,4%)。相对于呼吸系统,腹部脓毒症患者会出现更强的炎症和细胞因子反应、血管完整性丧失和凝血激活。内皮细胞活化在泌尿道、心血管和皮肤感染中最为突出,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宿主异常反应最小。白细胞转录组反应显示腹部和肺部感染之间的相似度最高(相似度为76%)。不同感染源之间的白细胞转录组差异主要存在于止血、细胞因子信号、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以及代谢转录途径方面。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不同部位的感染源仍然是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因素(未调整的 P=0.001,调整后的 P=0.028)。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脓毒症患者产生异质性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感染源的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4例在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出现真菌感染的患者。例1男性,55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多次体外碎石史。因发热性尿路感染收入肾内科,抗菌治疗期间发现右输尿管结石,转泌尿外科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出现发热及真菌性败血症。例2女性,48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外院右肾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转阴。停用氟康唑后2~4周症状复发并尿细菌培养结果转阳,病情反复迁延1年。我院CT检查示双肾多发小结石,右肾结石为残石或复发无法明确。例3男性,74岁,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左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依据药敏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症状略有缓解但尿细菌培养不转阴,停用氟康唑后症状加重,病情迁延1.5年,CT检查示左肾下盏结石。例4男性,47岁,既往体健。左肾结石术后反复尿频、尿急、尿痛0.5年,尿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满视野,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合并左肾铸型结石。结果:例1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真菌血流感染,予静脉滴注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出院后1周出现真菌性眼内炎于眼科继续治疗。例2患者一期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治疗2周后行双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尿路真菌感染治愈。例3患者行左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引流,同时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体温正常后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但术后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仅至术后1周,导致左肾盂内真菌球形成并二次行输尿管软镜手术清除肾盂内真菌球,术后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配合氟康唑300 mg肾盂内持续滴注1周,最终治愈。例4患者行经皮肾造瘘引流配合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2周后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术后持续口服氟康唑200 mg,每日1次,至支架管拔除、尿细菌培养转阴,患者治愈。结论:糖尿病是上尿路结石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如不彻底清除结石,真菌感染难以控制,术后易复发。应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清除结石,术后应持续抗真菌治疗直至尿路支架管拔除后至少2周。真菌血流感染诊断后的1周内应行眼科检查筛查眼内炎,明确有无组织播散,以决定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由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和北美绝经学会于2014年提出并给出了全新的定义,即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因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生殖道、泌尿道萎缩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的集合。GSM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少有专门针对GSM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国内对GSM的临床处理大多依据主观经验,缺乏明确的标准可依。因此,提出针对GSM临床诊疗及长期管理的专家共识十分必要。本共识采用了循证医学的方法,在分析现有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临床研究结果,旨在为妇产科同道提供临床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诊断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是由肾脏和泌尿道胚胎期发育缺陷所致的以先天性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为临床特征、表型多样的一组疾病,是导致儿童期终末期肾病的最主要原因。目前,CAKUT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不少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病与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异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利用适宜的影像学方法及一些新型的生物学标志物,能够对CAKUT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此外,CAKUT的产前筛查及干预对于预防和延缓CAKUT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儿童CAKUT的病因学研究、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旨在使医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儿童CAKU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与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提供预防策略。方法: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2 766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人数57例,现患率2.06%(57/2 766),感染60例次,例次现患率2.17%(60/2 766);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分别为9.92%(13/131)、9.38%(6/64);感染部位,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0%(30/6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 χ2值为18.22, P<0.001)、使用呼吸机( χ2值为37.84, P<0.001)、泌尿道插管( χ2值为180.57, P<0.001)、糖尿病肾病( χ2值为34.71, P<0.001)及进行血液透析患者( χ2值为368.60, P<0.001)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今后院感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神经外科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医护工作者可针对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糖尿病肾病及进行血液透析等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及花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急性肾绞痛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泌尿道感染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肾绞痛患者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与泌尿道感染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及恩泽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妊娠期急性肾绞痛行输尿管D-J管置入治疗的109例患者资料,其中31例(28.4%)在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至分娩前发生泌尿道感染者为感染组,78例未发生感染者为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评估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预后因素。结果:109例患者年龄28(25,33)岁[ M( Q1, Q3)],孕周26(21,31)周,体重指数24.84(22.60,27.43)kg/m 2。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既往尿培养阳性比例较高[38.7%(12/31)比15.4%(12/78),χ2=6.56, P=0.010],孕周数较低[23(20,28)比27(21,32)周,Mann-Whitney U检验, P=0.006],有糖尿病病史的比例较高[45.2%(14/31)比11.5%(9/78),χ2=13.86,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 OR=7.739,95% CI:2.579~23.223, P<0.001)、既往尿培养阳性( OR =3.249,95% CI:1.131~9.330, P=0.029)、孕周( OR =0.201,95% CI:0.042~0.955, P=0.044)是妊娠期急性肾绞痛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糖尿病病史、既往尿培养阳性、孕周是妊娠期急性肾绞痛输尿管D-J管置入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