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热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晚期乳腺癌预后较差,疾病特征复杂,后线解救治疗较为困难,但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基因靶向治疗使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诊断、遗传风险预测、疗效监测、耐药提示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手段,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病理诊断、靶向药物选择以及治疗模式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归纳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和临床意义、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检测基因和分子标志物、循环肿瘤DNA、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的应用,总结规范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中使用的注意事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基因检测,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基因检测信息,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循环微RNA在监测和预测肿瘤患者化疗反应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细胞内微RNA(miRNA)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而细胞外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用途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不断有研究证实某些胞外miRNA的水平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相关。文章从循环中肿瘤特异的胞外miRNA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化疗反应预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认为体液中miRNA的检测是标志物研究中一个有前景的领域。但是循环miRNA主要来源于血细胞、内皮细胞及其他一些血流量较高的器官,肿瘤特异的miRNA表达信息容易被掩盖,仍然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实验流程和加大样本量来提高相关研究的说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循环肿瘤细胞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释放入血,CTCs检测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以及现有诊疗模式改善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因泌尿系肿瘤缺乏特异性标志物,原发性尿路上皮癌在早期诊断、进展预测、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随着CTCs研究的发展有望帮助解决目前面临的这些困境。本文就CTCs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检测技术及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现况等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癌外周血循环微RNA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癌的早期诊断、有效的治疗和复发转移监测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微RNA(miRNA)在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代谢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其可以释放到血液、尿液和唾液等体液中。外周血中miRNA可作为肝癌诊断、疗效评估、复发转移监测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甚至可能成为肝癌的治疗靶标。文章就将外周血循环中的miRNA作为肝癌诊疗监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目前常用的细胞因子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活性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细胞因子参与了众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不仅可以作为疾病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还能够用于不同自身免疫病的鉴别诊断,是疾病临床过程监测及预后的重要靶点。此外,针对细胞因子的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被逐步应用于临床,也为自身免疫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论述了不同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2016-2018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种类及分布特点,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MDRO感染的院内传播。方法: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获取MDRO阳性结果,对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MDRO感染的分布及病原菌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共39 481例,发生MDRO感染193例,感染率为4.89%;检出MDRO构成比最高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54株(27.98%),其次为ESBLs+大肠埃希菌39株(20.2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74例(38.34%),其次为泌尿道36例(18.65%);科室分布居前三位的依次为ICU 47例(24.35%)、呼吸内科26例(13.47%)和肿瘤科23例(11.92%)。结论:该院2016-2018年MDRO感染率逐年下降,MDRO感染的分布特征无明显改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减低感染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种点尿法估算中国人群24 h尿钠排泄量的可行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Kawasaki法、INTERSALT法和Tanaka法估算中国人群24 h尿钠排泄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在浙江省抽取义乌市、海宁市、泰顺县、宁波市鄞州区、丽水市莲都区的1 499名18~69岁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24 h尿液后记录尿量并检测尿钠、尿钾和尿肌酐浓度,最终共有1 426名调查对象通过了尿液完整性检测。分别应用Kawasaki法、INTERSALT法和Tanaka法估算24 h尿钠排泄量,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46.71±14.04)岁,其中男性700名,占49.1%。调查对象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为(167.10±74.70)mmol,Kawasaki法估值偏高,为(184.61±57.10)mmol,INTERSALT法和Tanaka法估值偏低,分别为(134.62±39.21)和(143.20±35.66)mmol。估算差值(95 %CI)(mmol)由小及大依次为Kawasaki法[17.51(13.54,21.47)]、Tanaka法[-23.90(-27.60,-20.20)]和INTERSALT法[-32.48(-36.29,-28.67)]。随着24 h钠盐摄入量的增加,各估算方法均由高估转为低估:在24 h钠盐摄入量<9.0 g者中,INTERSALT法估算差值(95 %CI)最小,在<6.0和6.0~8.9 g者中分别为[43.15(37.73,48.57)]和[1.26(-2.10,4.63)]mmol;在24 h钠盐摄入量≥9.0 g者中,Kawasaki法估算差值(95 %CI)最小,在9.0~11.9和≥12.0 g者中分别为[-12.50(-18.14,-6.86)]和[-53.73(-61.25,-46.22)]。Bland-Altman法一致性分析显示,Kawasaki法估算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最好,范围外点数最少(69个,占4.84%)。 结论:在3种点尿法中,Kawasaki法对预测中国人群24 h尿钠排泄量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7—2018年上海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中不同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明确上海某医院MRSA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二甲医院2017—2018年期间72株MRSA,综合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72株MRSA中,46株分离自临床病例,26株分离自医院环境。46株临床分离菌株包括33株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以及13株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且来自医院的不同的病区。感染MRSA的住院患者所在科室以老年科(34.8%,16株)、内科(26.1%,12株)和外科(26.1%,12株)为主。MLST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MRSA菌株的ST型差别较大,但ST764是不同来源的MRSA菌株的优势克隆群(40.3%,29株),且PFGE聚类结果显示12株不同来源的ST764型MRSA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0%)。结论:ST764型MRSA可能在社区、医院及环境中存在播散,应持续监测MRSA及其变异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TNF-α水平监测及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监测及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泌尿系统感染预防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根据不同检验方式将研究组分为常规检验组(57例)和微生物检验组(5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生物检验组的确诊率高于常规检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23%(52/57)vs.75.44%(43/57), P=0.023]。治疗14 d后,微生物检验组的重度及中度感染患者少于常规检验组,轻度感染患者多于常规检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泌尿系统感染和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0.271, P=0.012)。 结论:血清TNF-α水平是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潜在诊断标志,而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也是可行的,能有效判断病原菌感染类型,对临床防治及诊治作用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流感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株2022年淮安市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通过全基因组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应用Nanopore三代测序平台对H3N2亚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对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树,解析氨基酸变异特征。结果:8个基因节段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1%~100.0%,相似性差异最大的是HA基因(97.1%~99.9%),差异最小的是MP基因(98.6%~99.9%)。核苷酸位点变异频率最高和最低的节段分别是HA基因(3.06%)和MP基因(1.43%),不同基因节段核苷酸变异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93, P=0.046)。HA和NA基因发育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3株隶属3C.2a1b.2a.1a进化簇,1株独立属于3C.2a1b.1b进化分支且糖基化位点相较于另外3株在HA1蛋白142NWT、149NGT和NA蛋白436NLS位点发生丢失。4株淮安株均对NA抑制剂和金刚烷胺类药物敏感。 结论:1株淮安株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与当年疫苗株匹配性较低,建议持续加强H3N2流感病毒的基因监测,为流感防控及流感疫苗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