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应用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治疗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膨胀性白色白内障315例(34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常规撕囊法手术69例(82眼);减张组,采用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撕囊手术246例(258眼)。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并发症和撕囊成功率。结果:常规组有13眼(15.85%)晶状体囊裂开,其中1眼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改行白内障囊外摘出术,2眼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减张组有15眼(5.81%)囊裂开,使用囊剪完成撕囊,未影响超声乳化操作,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减张组撕囊成功率94.19%(243/258),高于常规组的84.15%(69/82)( χ2=8.299, P=0.004)。 结论: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能解决膨胀性白色白内障高张力和皮质溢出问题,提高撕囊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纺锤式"复位法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介绍一种"纺锤式"肠扭转复位方式治疗肠旋转不良,分析该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收集228例,其中男96例、女132例,年龄8(3,28)d,体重3.5(2.0,4.3)kg。收集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28例均经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74例(174/228,77.6%)因呕吐首次就诊;48例(48/228,21.4%)临床表现为便血;6例(6/228,2.6%)因其他原因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手术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时间(58±15)min,术后开奶时间2.5(1,4)d,住院时间11(9,18)d。44例中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包括:肠管扩张积气25例(25/44,56.8%)、合并梅克尔憩室15例(15/44,31.8%)、系膜血管破裂腔镜下难以止血4例(4/44,9.0%)。9例术中诊断为肠扭转复发,复发时间最早发生在术后第10天,最晚出现于术后2年6个月。肠扭转复发患儿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一例复发。4例出院后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下"纺锤式"复位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操作简单,复位时间短,疗效好,手术容易掌握,可作为一种新的肠扭转复位方法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 Ⅲ型和Ⅳ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评估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治疗Gartland Ⅲ、Ⅳ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四川省骨科医院儿童骨科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30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5.8±2.9)岁;左侧62例,右侧68例;伸直尺偏外旋型106例,伸直尺偏内旋型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至3 d,其中急诊手术20例。骨折分型:Gartland Ⅲ型64例,Gartland Ⅳ型66例。按照整复骨折手法、置入克氏针顺序和方式不同分为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 n=65)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 n=65)。通过数字影像学检查系统测量伤肢Baumamn角,评估术后肘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度数、术后Baumamn角改变及丢失角度和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结果:所有入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骨折均愈合。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手术时间为(38.03±18.17)min,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手术时间为(24.99±12.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随访时间为(14.57±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5.04±5.72)d;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随访时间为(14.03±2.0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4.26±4.9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后期随访中,伤肢发生肘内翻畸形共3例(其中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2例,分别为-6°和-5°;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1例,为-3°),克氏针松动2例(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和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各1例,均于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伤肢发生肘内翻畸形例数比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2例,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1例)和克氏针松动例数比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1例,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针道感染1例(为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患儿,出现于术后2周,予加强换药、外擦莫匹罗星软膏后治愈),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无一例针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均无一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和骨化性肌炎。术后3个月,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肘关节ROM角度,屈肘角度为(136.01±4.26)°、伸肘角度为(7.04±2.11)°、过伸角度为(6.11±3.67)°;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肘关节ROM角度,屈肘角度为(141.90±3.76)°、伸肘角度为(4.90±2.78)°、过伸角度为(3.27±2.27)°;两组伤肢肘关节ROM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术后即刻Baumamn角为(72.0±6.5)°,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术后即刻Baumamn角为(74.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术后12个月及以上(末次随访)Baumamn角丢失角度为(3.86±1.07)°,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术后12个月及以上(末次随访)Baumamn角丢失角度为(3.58±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两组Flynn肘关节功能比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组中优53例、良5例、可5例、差2例;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组中优6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带针旋转复位法较三维立体旋转整复法治疗Gartland Ⅲ、Ⅳ型儿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后期肘关节屈伸功能和提携角外观恢复均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外侧支持带松解法治疗髌骨外侧过度挤压综合征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向近端松解和“L”型松解外侧支持带治疗髌骨外侧过度挤压综合征(LPC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9年1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同一组医师手术治疗的64例LPCS患者的病例资料。早期24例患者采用向近端松解外侧支持带法治疗(传统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42.9±14.6)岁(范围:23~72 岁);近期40例患者在吸取早期手术经验的基础上改用侧向松解外侧支持带法,即“L”形松解治疗(新术式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54.9±13.1)岁(范围:28~76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量表(IKDC)评分。组内评分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一般线性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各评分的相关因素。 结果:传统组随访时间(12.6±1.0)年(范围:11.7~15.3年),新术式组随访时间(2.2±1.0)年(范围:1.0~4.4年)。末次随访时新术式组患者的VAS[0(1.0)分比6.0(2.0)分, Z=-5.471, P<0.01]、Lysholm评分[98.0(10.0)分比48.0(40.0)分, Z=-5.511, P<0.01]和IKDC评分[82.8(11.2)分比37.4(18.5)分, Z=-5.444, P<0.01]均较术前改善;Lysholm评分的优良率为97.5%(39/40)。新术式组与传统组相比,三项评分的变化值均无差异( P>0.05),但20.8%(5/24)的传统组患者术后出现伸膝装置显著力弱,而新术式组未出现该现象( 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手术前后VAS变化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骨关节炎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Lysholm和IKDC评分变化值的独立相关因素( P值均<0.05)。 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LPCS的长期效果满意,与向近端松解的传统术式相比,“L”形松解效果更有优势,可有效避免术后伸膝装置显著力弱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18年7月-2021年12月本院9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常规间歇牵引+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功能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82.22%(3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05, P=0.044)。联合组治疗后腰背疼痛、骨节酸楚、膝部酸软、活动不利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8.40、15.81、15.40、26.50、59.58, P<0.01),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t=5.62, P<0.01),ODI低于对照组( t=9.43, 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联合组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表现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 F值分别为240.00、17.19, P<0.01),且下降幅度与治疗方式间有交互作用( F=6.66, P<0.01)。 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有助于减轻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脾主升清"探讨瓦伯格效应在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学习记忆障碍病位主要在脑,与脾、心、肾、肝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尤其是脾,其居中土,主管气机升降,斡旋一身之气血以濡养脑窍.本文通过论述"脾主升清"的生理功能,探讨其在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瓦伯格效应以快速高效的方式产生能量以维持大脑正常功能,与中医脾主升清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因此,以"脾主升清"立论,探讨学习记忆障碍的病理基础,并从中西医方面阐述瓦伯格效应紊乱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深入探讨助脾升清法治疗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为该病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营卫之行,脏腑之变"探析睡眠障碍机制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指睡眠-觉醒功能异常.中医上将SD分为"昼不精""夜不暝"两种状态,而营卫和脏腑是人体寤寐变化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阐述营卫循行的常态,营卫昼夜皆行五十周,而卫气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以阴阳跷脉为枢机,以三焦膜系统为循行的物质基础,具有大小两个循行回环及"昼周于身""夜周五脏"两种交替循行方式,在睡眠-觉醒中具有先导作用.脏腑是营卫生成的源泉,又能对营卫运行产生阻碍.提出五脏之变最终影响五神,消化系统是六腑致病的核心.治疗上不拘于针药,倡导多手段协同作用,避免一味镇静安神,关键在于恢复营卫节律性运行,平和脏腑之气,从而迅速、有效、持久地改善S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对腹腔镜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反应、营养参数和血清MIP-3α、Stathm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对腹腔镜胃癌术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反应、营养参数和血清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126 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 42 例患者(脱落 2 例,最终纳入 40 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 1 组42 例患者(脱落 3 例,最终纳入 39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治疗,观察 2 组 42 例患者(脱落2 例,最终纳入 40 例)在观察 1 组的基础上给予附子理中汤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术后 1、15 d测定三组患者营养参数(血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检测炎症反应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HO-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白细胞介素 6(IL-6)]、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 17(G-17)、胃动素(MTL)]及MIP-3α、Stathmin水平.结果:观察 1 组、观察 2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87%(37/39)、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 2 组与观察 1 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2 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5 d,观察 2 组患者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高于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HO-1、HIF-1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低于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G-17、MTL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高于对照组;观察 2 组患者 Stathmin、MIP-3α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 1 组,且观察 1 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循经热熨法治疗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可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和营养参数,降低Stathmin、MIP-3α水平,促进疾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450 nm蓝激光半导体治疗机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评估450 nm蓝激光半导体治疗机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推广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8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迎胜院区泌尿肾病激光治疗中心行450 nm蓝激光半导体治疗机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20例中叶增生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6.80±7.22)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0.50±1.79)h,所有患者术后次日拔除导尿管,术后2 d顺利出院.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个月的Qmax显著升高[(7.40±1.05)mL/s vs.(19.60±1.76)mL/s]、PVR[(73.50±12.26)mL vs.(9.25±4.94)mL]、QoL[(4.55±1.19)分 vs.(1.95±0.95)分]、IPSS[(26.55±1.88)分vs.(10.05±1.36)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450 nm蓝激光半导体治疗机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BPH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炎性反应、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主要表现.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各种刺激下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调节椎间盘内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炎性介质和基质降解酶的表达,从而诱发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补肾活血类中药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是减少由NF-κB信号通路活化后出现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髓核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减缓疾病进程.但目前机制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大量实验动物模型采用手术方式破坏椎间盘内结构,退变速度快于正常速度;实验研究的干预方式为单纯抑制某一个炎性因子,很难完全阻止疾病的进展;实验动物大多选用大鼠和兔的髓核细胞,与人的髓核细胞对某些刺激反应存在较大差异;抑制剂干预阻断某一细胞因子的再生,影响髓核再生功能的疗效持续时间短;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很难明确阐释其影响NF-κB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补肾活血法影响氧化应激反应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