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殖性疣状白斑:标准化评估和报告的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增殖性疣状白斑(PVL)是一种特殊的口腔白斑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癌变率的特点。2021年由美国口腔和颌面部病理学学会和北美头颈病理学家协会推出“PVL:标准化评估和报告的专家共识指南”,并将PVL分为四类:①非反应性的波纹状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②非反应性的大面积过度角化的上皮增生;③鳞状细胞癌或疑为鳞状细胞癌;④不符合上述任何类别。本文对指南中PVL的新分类进行解读,以期为PVL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岛市室内PM10中磁性球粒富集和微观形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青岛市室内飞灰的微观特征和浓度特征,为室内环境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在青岛市提取了室内飞灰中的磁性球粒,通过SEM-EDS分析,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磁性球粒的浓度、粒径、形貌及化学组成.结果 室内飞灰中6年累积的磁性球粒浓度为280粒/g、1 238粒/m2.粒径为1.2~30.8 μm,共86.8%在PM10和PM2.5范围内.发现光滑、波纹、类脑、熔点、树枝及骨架状6种表面形貌的磁性球粒,其中光滑球粒占所有球粒的54.6%.球型以圆球状为主,还含有少量椭球状球粒.化学组成以铁(Fe)、氧(O)为主,部分球粒含有少量铝(Al)、碳(C)、硅(Si)、镁(Mg).结论 目前研究区室内球粒浓度约为206粒/m2/年,一般不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1例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报告1例散发的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的临床特征及KRT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皮损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等检查;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基因测序,选取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分析可疑致病位点.结果 患者自幼发病,皮损表现为躯干及四肢角化过度伴鳞屑,脐周、双膝关节及踝关节处有深棕色波纹状角化,局部可见典型"蜕皮"现象,周围呈领圈状脱屑,不伴掌跖角化.下腹部可见簇集性小脓疱.腹部脓疱行组织病理示: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角质层下水疱形成,内含中性粒细胞及渗出物.脓疱的细菌培养呈阴性.直接免疫荧光示:IgA、IgG、C3均阴性.患者KRT2基因存在杂合错义突变c.1459G>A(p.E487K),而患者父母此位点未发现突变.结论 该患者诊断为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其临床表型由KRT2基因c.1459G>A(p.E487K)杂合突变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滇南小耳猪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大动物模型仍较为缺乏,而滇南小耳猪作为实验动物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基础研究,但仍未见将其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造模的相关报道.目的:建立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大型动物滇南小耳猪模型.方法:选取20 只成年雌性滇南小耳猪,随机平均分为自体跟腱组和假手术组.自体跟腱组取小耳猪自体跟腱作为移植物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假手术组小耳猪在右膝采取类似的操作,但对前交叉韧带不行任何处理.术前及术后12个月,分别观察小耳猪一般情况;对韧带及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及MAS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韧带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评估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染色与排列情况;透射电镜观察韧带胶原纤维的类型、大小、直径、比例和分布.结果与结论:①所有动物饮食活动均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炎症反应,局部无化脓性感染,精神及尿便情况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膝关节重建的交叉韧带连续性完整,关节无僵硬、活动度正常,前抽屉及Lachman 试验均阴性.②移植物大体观察:术后12个月关节腔内移植物位置良好,完整性尚可,张力较明显,韧带色泽接近原有前交叉韧带,表面滑膜覆盖较为完整.③自体跟腱组术后12个月关节腔内韧带大部为MASⅠ型,少数为MASⅡ型;假手术组关节腔内韧带为MASⅠ型.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胶原纤维已开始出现束状、同向、均匀排列,同向波纹已较为明显,细胞核以线形或纺锤形为主,与假手术组正常前交叉韧带组织较相似.⑤免疫组化提示,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重建的前交叉韧带中有较大量Ⅰ型胶原表达,Ⅲ型胶原表达明显较少;两组Ⅰ型、Ⅲ型胶原染色程度相近.⑥透射电镜显示,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重建前交叉韧带中胶原纤维直径、排列、密度与原有前交叉韧带相近,说明术后12个月自体跟腱组已基本完成韧带重塑过程.⑦综合评估,实验成功建立了自体跟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大型动物滇南小耳猪模型,具有良好的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男性色素失禁症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历摘要患儿男,3个月.因右侧躯干及肢体红斑及水疱2d,于2016年3月5日就诊于我科.出生后其母即发现患儿臀部至足跟线状波纹样深褐色斑,无疣状增生及水疱出现,未予诊治.2d前无明显诱因先于右下肢外侧出现红斑及水疱,1d内右侧腋窝、腰部及腹部也出现类似皮损.患儿系35周顺产,出生体重1.8 kg,人工喂养.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有寻常性银屑病病史10年,曾长期口服复方青黛胶囊,婚后曾不明原因流产2次,本次妊娠7月时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1∶4,HIV阴性,未予治疗.其父TPHA阳性,RPR及HIV均阴性,有非婚性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鲫鱼鱼鳞跨尺度结构及成分的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鱼鳞因具备超轻和极好的韧性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表征鱼鳞的跨尺度结构及成分.方法:取新鲜鲫鱼鱼鳞,去离子水清洗,进行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光镜下显示,鱼鳞外表面较粗糙,整体分为遮盖区和暴露区两部分,鱼鳞整体呈现出不规则的六边形状态,以覆瓦形式排列于鱼体表面,形成微观的波纹状表面结构;②扫描电镜显示,鱼鳞截面粗略分为5层,第3,4层呈现出纤维状态,第1,2,5层为致密的层;前3层的主要元素为碳、氧、磷和钙,第4层主要有碳、氧和氮,且含有少量其他元素,第5层仅含有碳和氧;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鱼鳞外表面主要为无机物;内表面主要为有机物,还有少量无机成分;④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鱼鳞因以有机成分为主,未显示无机成分峰值,将鱼鳞适当处理后,结果显示其无机成分主要为羟基磷灰石;⑤热分析显示,鱼鳞的主要成分为有机质;⑥结果表明,鱼鳞是由有机胶原蛋白和无机羟基磷灰石组成的层状复合结构,这种复合结构赋予了鱼鳞极好的韧性,使其能有效防护内部组织受到侵袭和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部46名飞行员氧气面罩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飞行员氧气面罩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探索氧气面罩卫生管理和制定相关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部46名飞行员正在使用的氧气面罩的密封圈部位、吸气部位和呼气部位进行涂抹法采样,随机选取3个氧气面罩的波纹管进行采样液冲洗取样,分别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和真菌,并检查氧气面罩外观清洁情况.结果 氧气面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真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93.5%、50.0%、19.6%、10.9%和41.3%,鲍曼不动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未检出.氧气面罩的3个部位细菌总数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氧气面罩三个部位的细菌总数检出率、大肠菌群检出率、葡萄球菌属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链球菌属检出率无明显差异.3个氧气面罩的波纹管中未检出被检菌.外观清洁情况与微生物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飞行员正在使用的氧气面罩存在不同程度微生物污染,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制定相关的卫生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具有波纹状皮损的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18岁,腰腹部波纹状角化性纹理2年.皮肤科情况:腰腹部见黑褐色角化性条纹,呈波纹状垂直分布.此外,腋下及肘关节屈曲部散见大小不一的红色丘疹或斑块.腹部皮损病理示: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伴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散在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为波纹状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芩苷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1.HE染色后,对经黄芩苷处理过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分析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2.通过hoechest 33342对经黄芩苷处理过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染色,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乳腺癌MCF-7细胞核的变化,并观察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荧光变化及荧光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的分布.结果:1.HE染色结果发现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黄芩苷组的细胞体积缩小,变圆,可见凋亡细胞形态特征性变化;2.荧光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黄芩苷组细胞核呈波纹状,呈折线样荧光,细胞核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及呈圆状或固缩状、团块状结构体荧光.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状态从而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发挥抗肿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膜腔CT仿真内镜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气胸胸膜腔CT仿真内镜(CTVE)表现.方法 搜集118例气胸患者MSCT资料,采用CTVE导航技术观察胸膜腔表面形态并与MPR对照,胸膜腔顶表面光滑度分光滑与粗糙两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继发性自发性气胸(SSP)和创伤性气胸(TP)组间等级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18例气胸患者中PSP 45例、SSP 42例、TP31例,PSP胸膜腔顶较SSP和TP粗糙(F=11.46,P<0.05),后两者相似(x2 =2.72,P>0.05),MPR无法显示光滑度情况.62例中等量以上气胸患者CTVE清晰显示上纵隔面隆起大血管及肋膈胸膜面形态,胸骨两侧纵行细条状隆起结构MPR证实为胸廓内动静脉.6例跨胸膜腔条状或幕状影、21例壁层胸膜面类圆或椭圆形缺损、16例脏层胸膜面半球状隆起、28例心膈角胸膜面及11例其他胸膜面高低不平“面貌”CTVE均直观显示;MPR分别证实为粘连带、胸膜洞(真性缺损)20例,胸膜下局限性积气(假性缺损)1例,肺大泡、心包脂肪垫和结节状胸膜肥厚.27例发现33个胸膜洞,其中PSP 21例(26个),SSP6例(7个),TP(0个)(F=15.76,P<0.05);58例CTVE心表面呈轮毂或车辙状表现,MPR证实心脏边缘运动伪影,呈“记波摄影”状改变;7例CTVE胸腔积液面呈现“沸水征”,MPR证实为液面连续规则波纹状征象.结论 CTVE能清晰直观显示胸膜腔表面形态特征,胸膜顶粗糙和胸膜洞是PSP胸膜腔CTVE特殊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