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肢体肿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与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7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1:1 随机掷硬币原则把 72例患者分为七叶皂苷钠组与对照组,每组 36例.七叶皂苷钠组采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采用 20.0%甘露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观察 14 d.对比 2组患者功能恢复及肢体肿胀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第 3、7、14天,七叶皂苷钠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苷钠组的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消肿总有效率为 97.22%,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苷钠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56%,低于对照组的 27.78%,消肿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 86.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消肿,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也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总体消肿满意度与改善肢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123种静脉药物成品输液物理性质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常用104种单一药物、17种2个药物和2种3个药物调配的成品输液物理性质.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医嘱,按无菌操作技术调配成品输液;室温下于0,1,2,4 h考察上述成品输液的外观性状、pH值、浊度、不溶性微粒和紫外-可见吸光度.结果:用5%葡萄糖注射液(5%GS)调配的1.36mg·mL-1阿昔洛韦溶液和0.75 mg·mL-1更昔洛韦溶液颜色立即变黄;用5%GS调配的6 mg·mL-1吗替麦考酚酯溶液立即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且1 h浊度变化>0.5 NTU;用5%GS调配的0.35 mg·mL-1银杏叶提取物溶液不溶性微粒立即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1 h产生丁达尔效应,2 h浊度变化>0.5 NTU;用0.9%氯化钠注射液(NS)调配的0.12mg·mL-1维生素K1溶液、0.5 mL·mL-1血必净溶液、0.1μg·mL-1前列地尔溶液、4 mg·mL-1替考拉宁溶液、240万U·mL-1青霉素钠溶液立即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用NS调配的0.04 mg· mL-1七叶皂苷钠溶液,1 mg·mL-1酚磺乙胺、0.4mg·mL-1氨甲苯酸与0.04 mg·mL-1维生素K1混合溶液不溶性微粒立即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用NS调配的6 mg·mL-1维生素C与1 mg·mL-1异甘草酸镁混合溶液4 h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结论:123种静脉药物中109种成品输液4 h内物理性质符合规定;14种成品输液物理性质不符合规定,临床上须采用5 μm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并尽快完成输注;维生素C与异甘草酸镁或酚磺乙胺、氨甲苯酸与维生素K1联合使用时,建议每种药物单独调配,序贯输注,输注前后用适量NS或5%GS冲洗输液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七叶皂苷钠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钠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8周龄的WT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假手术组充分麻醉后,沿小鼠腹正中线打开腹腔暴露双肾后充分游离双侧肾蒂,并按0.5 mL/10 g剂量注射0.9%NaCl溶液,缝合腹壁(即仅游离而不夹闭双侧肾);模型组实验过程与假手术组相同,但游离双侧肾后,用无损伤微型动脉夹彻底夹闭双肾肾蒂3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夹闭双侧肾蒂但不给药);低、高剂量实验组过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相同,但需要在缺血35 min后1 h内腹腔注射1、2 mg·kg-1七叶皂苷钠,后续在术后6、12、18 h按时按量分次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溶液.术后24 h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用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血清Scr分别为(16.36±1.32)、(133.24±8.69)、(111.46±7.18)、(98.32±8.41)μmol·L-1;BUN 分别为(7.12±1.02)、(90.77±3.62)、(74.51±2.95)、(52.64±3.30)mmol·L-1;血清 TNF-α 分别为(1.01±0.04)、(7.37±1.01)、(2.40±0.75)、(2.24±0.73)pg·mL-1;血清 IL-10 分别为(1.08±0.12)、(7.61±1.73)、(2.25±0.85)、(2.11±0.53)pg·mL-1;血清 SOD 分别为(160.40±7.69)、(95.43±4.10)、(141.11±5.87)、(138.82±2.28)U·mg-1 prot;血清 MDA 分别为(12.61±1.35)、(17.23±1.55)、(15.11±1.04)、(13.73±0.80)nmol·mg-1 prot.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Scr、BUN、TNF-α、IL-10、MDA水平以及肾病理损伤评分均升高(均P<0.05),SOD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Scr、BUN、TNF-α、IL-10、MDA水平均降低(均P<0.05),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能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七叶皂苷钠减轻卒中后抑郁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七叶皂苷钠可减轻脑缺血损伤,本研究将明确七叶皂苷钠是否具有改善卒中后抑郁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七叶皂苷钠0.225,0.45和0.9 mg·kg-1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动物尾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每天1次,连续10 d.糖水偏嗜、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抑郁样行为;检测肾上腺指数及血清皮质酮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嗜率、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降低(P<0.05),不动时间增长(P<0.05),肾上腺指数和皮质酮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苷钠可明显提高卒中后抑郁大鼠糖水偏嗜率、运动距离及平均速度(P<0.05,P<0.01),缩短不动时间(P<0.05),降低肾上腺指数和皮质酮水平(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具有改善卒中后抑郁作用,其机制与调节HPA轴,降低糖皮质激素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七叶皂苷钠在脾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在脾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50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1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有无肾功能损害及静脉炎发生.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肾功能损害和静脉炎.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促进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天数,不良反应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BMP、IGF、VEGF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肿胀、疼痛、瘀斑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BMP、IGF、VEGF水平、骨痂生长评分的变化,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肿胀、疼痛、瘀斑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MP、IGF、VEGF水平、骨痂生长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研究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有效提高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可能与其增加患者血清BMP、IGF、VEGF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七叶皂苷钠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油酸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七叶皂苷钠干预组,制备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七叶皂苷钠干预组大鼠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注射液4 mg/kg,连续14 d,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第1天和第14天(停药1 d和14 d)各组随机处死11只大鼠取材,观察模型大鼠体质量的变化,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肺指数及湿干质量比、血清IL-1β、TNF-α、PCⅢ、TGF-β1水平,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组动物体质量、肺指数及湿干质量比差异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七叶皂苷钠干预组PaO2和PaO2/FiO2明显升高(P<0.05),IL-1β、TNF-α、PCⅢ、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肺损伤组织学半定量评分(IQA)分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七叶皂苷钠能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炎症因子水平,对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七叶皂苷钠冻干粉对出血性脑水肿大鼠脑组织MMP-9及AQP4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冻干粉对出血性脑水肿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七叶皂苷钠组和地塞米松组.七叶皂苷钠组给予七叶皂苷钠冻干粉配置的溶液(3.5mg·kg-1·d-1),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0mg·kg-1·d-1),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1次/d,连续7d.各组分别于给药后6、24、72、120h断头取脑,每组每个点取8只鼠,收集脑组织标本用作ELISA和RT-qPCR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6h后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量开始升高,到72h达到峰值,此后表达量开始降低,到120h时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脑出血大鼠在注射七叶皂苷钠后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量较模型组都有显著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造模6h后脑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量开始升高,到72h达到峰值,此后表达量开始降低,到120h时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给脑出血大鼠应用七叶皂苷钠或地塞米松后,脑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量较模型组都有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七叶皂苷钠冻干粉能改善大鼠出血性脑组织的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MMP-9生成和降低AQP4mRNA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帕瑞昔布钠联合七叶皂苷钠在OSAHS同期多平面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七叶皂苷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同期多平面术后的消肿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同期多平面手术(H-UPPP+舌体消融术)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单盲法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各42例,镇痛组分别于手术前0.5h,术后12 h、24h、36 h、48 h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术后3d给予七叶皂苷钠1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无上述用药.对2组患者术后6h、24h、48 h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检测术前30 min、术后3个时间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0α(TNF-o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的含量;并记录咽部水肿消退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镇痛组术后6h、24 h、48 h VAS评分较对照组均下降(t=12.310、14.480、15.270,P=0.000).2组术后24小时CRP、TNF-α、IL-6含量均较术前增高(F对照组=915.101、294.301、710.600,P=0.000;F镇痛组=828.900、270.700、410.202,P=0.000),镇痛组术后升幅较对照组低(t =3.578、4.556、15.810、P均=0.000),IL-2较对照组升高(t=13.270,P=0.000).镇痛组咽部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t=11.580,P=0.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七叶皂苷钠应用于咽部同期多平面手术后镇痛消肿效果安全肯定,并且能改善免疫抑制,维持炎性因子间的平衡,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2017年我院监测与上报的ADR报告268例,对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引发严重的ADR的药品及相关信息、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分布、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及ADR的科室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8例ADR中,严重的ADR有28例(占10.45%);涉及药品120种,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次数排序居首位(80例次,占总例次数283例次的28.27%),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用药(79例次,占总例次数283例次的27.92%);引发ADR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复方骨肽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和注射用头孢他啶;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224例次,占总例次数459例次的48.8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注射为主(197例次,占总例次数276例次的71.38%);门急诊上报ADR病例数最多(7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