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住院行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复发性泪囊炎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泪道置管术后管留置复发者9例,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2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10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分析患者复发原因,观察吻合口是否开放、泪道冲洗结果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泪道置管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为泪囊黏膜增生肥厚导致泪囊腔变小,影响泪液引流;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者复发原因有:骨窗制作不适19例(86.36%)、吻合口与鼻腔粘连者4例(18.18%)、泪囊黏膜误与鼻窦黏膜吻合者1例(4.54%)。31例均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29例吻合口开放,冲洗泪道通畅,溢泪、溢脓症状消失,均治愈,2例有轻微溢泪,吻合口开放,泪道冲洗通畅,溢脓症状消失,均好转,治愈率93.55%,有效率100.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损伤小,疗效确切,手术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前组筛窦过度气化的慢性泪囊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组筛窦气化至上颌骨额突时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吻合的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通过泪道CT造影(CT-DCG)确诊的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成年慢性泪囊炎并接受En-DCR的患者。手术步骤:切开鼻黏膜的同时开放并扩大前组筛窦,再进行常规En-DCR手术,最后将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进行吻合。对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记录手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纳入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并接受En-DCR的成年慢性泪囊炎患者84例(90眼)。En-DCR的成功率为87%(78/90)。术后出现再次泪道阻塞12眼,其中肉芽阻塞造瘘口7眼,瘢痕闭锁造瘘口4眼,泪总管阻塞1眼。术后均未出现眼眶脂肪脱垂、脑脊液漏、鼻窦炎、视力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开放前组筛窦完整暴露泪囊窝行En-DCR,通过泪囊瓣与前组筛窦黏膜瓣的吻合方法,对前组筛窦气房气化至上颌骨额突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是可行且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患者31例31眼,平均年龄(53.0±10.8)岁。随访观察眼部临床特征、病原微生物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慢性泪囊炎病史平均(3.6±1.9)年,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形态呈圆形,边界清晰。角膜刮片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19眼查见细菌,3眼查见真菌菌丝,1眼同时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菌丝。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20眼细菌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16眼,革兰阴性杆菌4眼),3眼真菌培养阳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16/16)、87.5%(14/16)、81.3%(13/16)、75.0%(12/16)。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其中22眼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吻合术,7眼行泪囊摘除术,2眼行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角膜溃疡深度<1/3角膜厚度(CT)者9眼,其中6眼经药物治疗(10.8±3.2)d后溃疡愈合,3眼行角膜病损切除术;溃疡深度为1/3~2/3 CT者6眼,均行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深度>2/3 CT者16眼,其中6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8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眼合并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轻症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角膜溃疡逐渐愈合,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要根据角膜溃疡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泪点并置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62岁。因双眼溢泪4年余,加重半年余,于2022年6月8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就诊。患者4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溢泪,右眼症状明显。曾在多家医院行泪道探查冲洗,均通畅,使用过多种滴眼液(具体不详),但溢泪无明显缓解,半年多来溢泪症状加重。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上眼睑近内眦侧轻度松弛下垂,下睑水平部松弛,近内眦侧相对向上移位,双眼在睁眼平视前方时内眦侧睑裂仍有部分未睁开。双眼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如常,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密度稍高,眼底视盘边界清,血管走行可,杯盘比约0.3。泪器检查:双眼上下泪点形圆,大小如常,双眼在睁眼时上下泪点相互贴合(并置)在一起,右眼较明显(图1A、B)。泪道冲洗:双眼自上下泪点进针均可达骨壁,冲洗液全部入咽,无脓,无冲洗液返流。泪道CT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均能通过双侧泪囊和鼻泪管内流至鼻腔。诊断:双眼泪点并置综合征,入院后于局麻下行右眼下睑缩短外眦韧带修复术治疗,术中切除近外眦处下眼睑倒三角形(边长均为3 mm)全层眼睑组织,将睑板的切缘缝合固定在外眦韧带下脚,拉紧下眼睑,使贴合的上下泪点分离开。手术顺利,切口愈合好,术后7 d拆除缝线。左眼症状较轻,给予临床观察,按摩热敷等保守治疗,溢泪症状缓解,暂未行手术治疗。于2022年6月23日出院。术后50 d复查,患者诉右眼溢泪症消失,眼科检查见睁眼时,上下泪点已分离,泪点并置已经消除(图1C),上下泪点形圆位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泪道阻塞性疾病阶梯治疗的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泪道阻塞性疾病包括膜性与骨性阻塞.我国开展儿童泪道阻塞性疾病治疗已有50余年,从简单的凭临床经验判断,到CT、MRI、造影检查;从泪道冲洗、探通、挂线、插管、鼻腔泪囊吻合(dacryorhinocystostomy,DCR)手术治疗,到鼻腔内窥镜下插管、泪道激光联合插管、鼻腔内窥镜下泪道造孔手术、3D内窥镜下泪道微创手术,逐渐发展到精准、微创、个性化治疗.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专职的泪道医生仅分布在数个大城市,很多眼科医师缺乏对儿童泪道疾病阶梯治疗理论体系的了解与系统培训.本文就普及儿童泪道阻塞性疾病阶梯治疗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解读,以期更多眼科医生了解儿童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阶梯治疗要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旁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24岁,因"右侧鼻旁肿块切除后复发并渐进性增大2个月"于2013年6月12日入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患者3个月前曾于我院因"发现右侧鼻旁隆起1个月"拟诊为"鼻前庭囊肿",并经口腔行"囊肿切除",术中见一囊性肿物,内含暗红色液体,囊壁较厚,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诊断为"鼻前庭囊肿伴囊壁上皮不典型增生".术后1个月肿块再发,巨增长迅速,伴胀痛,无鼻塞、鼻衄、溢泪、牙痛、头面部麻木疼痛等.体格检查:右侧鼻前庭、鼻翼附着处及梨状孔外侧部隆起,范围约20 mm×15 mm,界限不清,质地较软,无波动感,轻度触痛,皮肤及口腔黏膜无破溃.CT检查示右侧鼻翼旁皮下软组织内一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4 mm×18 mm×15 mm,与周围软组织界限不清,上颌窦前壁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平扫CT值约40 Hu,增强后CT值约90 Hu,门脉期有延迟强化(图1).入院诊断:右鼻旁肿物,恶性可能大.于2013年6月1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鼻旁肿块扩大切除术,沿同侧鼻唇沟、肿块隆起最明显处皮肤做梭形切口,继而沿肿块周边5~10 mm逐层分离至上颌窦前壁,内侧通及鼻腔,完整切除肿块.创面电凝止血,分层拉拢缝合,鼻腔填塞医用高膨胀海绵,鼻面部加压包扎.大体观察肿块无明显包膜,质地较脆,剖面似鱼肉样、灰红色.快速冰冻切片提示小圆细胞的恶性肿瘤,不能定性,切缘阴性.结合两次手术标本切片,常规HE染色示肿瘤由均一增生的小圆细胞构成,紧密排列呈小叶状,瘤组织间有不规则的纤维性间隔,富含血管,可见出血区.胞质稀少、淡染、嗜碱性,部分透亮呈空泡状.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深染畸形,核膜明显,核仁清楚(图2).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呈CD99、Syn、Vimentin阳性表达,CD56、CgA、LCA、CK(H)、CK(L)、CK(pan)、EMA、HMB-45、Melan-A、S-100、Desmin、Actin阴性表达(图3).病理诊断为鼻旁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013年7—11月间予患者瘤床放疗(DT56Gy)、VAC化疗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 3个周期,化疗造成严重肝损害而予以保肝治疗.2015年1月CT检查发现颅内及双肺多发转移,随后短期内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58例(5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以明胶海绵固定泪囊黏膜瓣.术后鼻腔应用鼻用激素,鼻内镜下术腔护理并行泪道冲洗,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16个月(11.94±2.97).本组患者55例一次性治愈,1例术后再行泪道置管后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6.55%(56/58).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可以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65眼),术后在鼻内镜下行泪道冲洗和鼻腔清理.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率90.76%,有效率93.84%.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治愈率高、安全不影响容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改良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慢性泪囊炎37例(4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32眼),采用传统鼻内镜下经鼻腔的泪囊造孔置管术;观察组16例(16眼),采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比研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能预防吻合口瘢痕粘连、损伤小和并发症少等.结论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