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3月—2022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鼻眼相关疾病患者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5~71(46.5±15.1)岁。30例患者中,泪囊疾病23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3例、眶壁骨折1例,眶内肿瘤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鼻内镜手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5个月。1例眶壁骨折、3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2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后1周评定疗效,治愈1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7%(22/23)。2例鼻窦恶性肿瘤眶内侵犯患者均彻底切除眶内肿瘤,切缘病理检查为阴性;术后1个月复查鼻内镜见鼻腔切口愈合良好;其中1例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眶内侵犯患者术后2年7个月肿瘤全身转移,1例鼻窦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眶内侵犯患者术后2年10个月肿瘤复发。1例眶内血管瘤患者术后2周复查CT见肿瘤完整切除,复视症状完全缓解。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具有微创、高效的独特优势,手术的成功率高,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钇铝石榴石激光泪道成形术(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的阻塞性泪道疾病患者1000例(1250眼)的病历资料,按泪道阻塞的部位分为慢性泪囊炎组(380眼)、泪小(总)管阻塞组(360眼)、鼻泪管阻塞组(342眼)、泪小点阻塞组(86眼)及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82眼).5组患眼术中将稍加热后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装入1 mL注射器内通过探针注入泪道内,边推注边退出探针.术后定期冲洗泪道,随访3个月.对各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慢性泪囊炎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5.00%、有效率为87.63%,泪小(总)管阻塞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7.78%、有效率为94.45%,鼻泪管阻塞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9.18%、有效率为95.03%,泪小点阻塞组患眼术后治愈率为84.88%、有效率为94.18%,均显著高于外伤性泪小管离断组患眼的治愈率(42.68%)、有效率(6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眼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泪小(总)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泪小点阻塞中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T-泪道造影术(CT-DCG)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CT-泪道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dacryocystography.CT-DCG)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明确CT-DCG术前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因泪道阻塞性疾病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以泪溢为主诉的患者216例(235眼).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泪道CT-DCG检查,每人均行泪道轴位及冠状薄层CT扫描,层厚1 mm,层间距1 mm.轴位上至眶上缘,下至硬腭下鼻道顶;冠状位行多平面重建;从轴位和冠状位观察泪道及周围情况,明确泪道阻塞情况及CT造影征象.结果 本研究216例235眼泪道造影均成功,发现患者均存在泪道阻塞性疾病,其中10例复发性泪囊炎,178例慢性泪囊炎,23例泪囊囊肿,5例外伤性泪囊炎.泪道狭窄6眼;高位阻塞(泪总管以上)5眼;中位阻塞(泪囊阻塞)28眼;低位阻塞(鼻泪管中上段)189眼;极低位阻塞(鼻泪管膜性段阻塞)7眼.结论 CT-DCG可提供泪道阻塞的具体位置和泪囊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检查结果是个性化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伤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我院收治的外伤导致的泪囊炎患者8例(9眼),采用经皮肤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年,6例(7眼)一次手术治愈(有效率77.8%),1例(1眼)术后复发行二次吻合术后治愈,另1例(1眼)术后复发行泪囊摘除手术.结论 外伤性泪囊炎多伴有鼻骨及眶部畸形等解剖结构异常,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探通失败再治疗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我院就诊的28例首次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病例资料,总结再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02-01/2017-12-31在我院就诊的591例患儿中的28例,均为首次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不包括外伤性和先天性泪道畸形),收集病史、鼻腔情况、首次探通年龄,治疗前后情况等病例资料.结果:患儿28例中,15例经再次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取管后已治愈;10例患儿经下鼻甲处理后,再次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取管后已治愈;2例患儿经常发作急性泪囊炎,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1例骨性鼻泪管狭窄和阻塞患儿,有溢泪不伴溢脓,建议定期随访,13岁后鼻窦发育完全后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泪道探通失败再治疗需采取个性化的阶梯治疗方案,合理治疗该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外伤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囊移位的手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外伤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囊移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1例(11只眼)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单侧外伤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囊移位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预后.患者术前泪囊造影CT检查,评判局部骨折情况、泪囊位置、大小以及鼻腔结构情况,术中见鼻黏膜完整,以中鼻甲附着处前缘为标致切口鼻黏膜,磨钻磨除错位骨质,造骨窗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结果10例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顺利,1例因磨除错位骨质松动而联合鼻外径路手术,单纯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成功率为90.91%,无眶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4个月拔出泪道硅胶管,随访6个月,患眼无流泪,泪道冲洗通畅,外伤性鼻泪管阻塞治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囊移位安全有效,术前影像评估,术中泪囊定位准确,磨钻用力均衡,防止碎骨片误入眶内,引起眶内血肿或眶蜂窝织炎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在面中部骨折致外伤性慢性泪囊炎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面中部骨折导致的慢性泪囊炎病情复杂,普通泪道CT造影检查难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双侧鼻泪管全程.基于骨性鼻泪管走向的泪道CT造影三平面重组技术(three-plane reconstruction of CT dacryocystography based on the trend of nasolacrimal canal,CT-DCG-TPR-BTNC)可更清晰地显示泪道组织结构细节.目的 探讨CT-DCG-TPR-BTNC技术在面中部骨折致外伤性慢性泪囊炎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22例外伤性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患者均经过CT-DCG-TPR-BTNC检查,分析面中部骨折对泪道阻塞的影响,并在术中验证CT-DCG-TPR-BTNC检查结果 的一致情况.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10例(45.5%),女性12例(54.5%).年龄6~53(30.86±12.02)岁.22例患者均患有外伤性慢性泪囊炎.病史3~180(37.32±52.95)个月.所有患者经CT-DCG-TPR-BTNC检查发现均有面中部骨折及其导致的鼻泪管骨折.面中部骨折包括鼻骨骨折(21/22,95.5%)、眶壁骨折(19/22,86.4%)、颌面骨折(12/22,54.5%)、泪囊萎缩(2/22,9.1%),并有1例颅底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外路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所见与CT-DCG-TPR-BTNC检查结果 完全一致,符合率100%.患者均术中置入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术后3~6个月取出人工泪管,随诊3~6个月后无复发.结论 应用CT-DCG-TPR-BTNC技术术前可充分评估临近组织的损伤,尤其是骨性鼻泪管损伤和解剖变异情况,可评估泪囊窝及鼻泪管损伤程度,对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