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雅慧从"痰泻"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缓解期多表现为便次增多、便中夹有黏液、偶见少量脓血、黏膜活检炎症指标明显改善等."痰泻"之名首见于《医宗必读》,黄雅慧教授基于书中对痰泻的论述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病位虽在肠腑,实则与脾肺肾密切相关.黄教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核心病机为湿阻酿痰成瘀,临证以通、化二字为治疗大法,使津气通利、水湿得化而痰泻得止.针对气虚不运、湿流于下,施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培土生金以培本;针对阳虚不温、水气流滞,施以四神丸合真武汤加减益火补土以治标;针对湿滞痰阻、气滞血瘀,施以苓桂术甘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蠲饮祛瘀以求缓.临证常取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银屑病患者阿达木单抗治疗后发生面神经麻痹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42岁。因全身反复鳞屑性红斑块12年,口角歪斜1 d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患者12年前头皮出现红色丘疹、斑块,伴脱屑,5年前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在我院确诊为银屑病,先后接受外用药及甲氨蝶呤片、阿维A胶囊等系统治疗,病情控制欠佳,反复发作。数月来患者病情加重,无发热、关节疼痛、咽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不适,半月前评估为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予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禁忌证后接受第1次阿达木单抗治疗(80 mg皮下注射),患者无不适;1周前接受第2次阿达木单抗治疗(40 mg),皮损稍好转。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右歪,伴饮水漏水、左眼闭合困难,再次就诊我科及神经内科。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14年,定期复诊,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病情稳定,否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源性疾病等病史,否认外伤史及性生活不洁史,近3个月无上呼吸道感染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仑伐替尼致手足皮肤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85岁,因手足红斑、脱屑、水疱10个月,双下肢瘀斑、脓疱伴痛4个月于2019年11月入院。患者1年前于外院诊断为肝细胞癌,2018年11月开始口服仑伐替尼8 mg/d,1个月后出现掌跖、肢端暗红斑伴脱屑,双足散在水疱、大疱,伴足跟痛。期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4个月前无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瘀斑、少许水疱、结痂,逐渐增多,伴胀痛,行走时加剧。患者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泻,无关节疼痛等。入院前1周自行外用聚维酮碘,口服泼尼松5 mg/d等治疗,未缓解。患者有高血压病史40余年,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控制可;50年前曾患肺结核,已治愈。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引起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钠血症性脑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1岁女性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分6次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A剂24袋+B剂24袋溶入3 000 ml温水、口服,500 ml/30 min)。肠道准备期间,患者5.5 h尿量约4 500 ml,腹泻8次,呕吐2次。患者于当日14:00昏迷,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实验室检查示血钠从治疗前140 mmol/L下降至120 mmol/L,血钾从治疗前4.0 mmol/L下降至2.7 mmol/L,氯化物87.2 mmol/L、碳酸氢根11.5 mmol/L;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29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1 mmHg、氧分压105 mmHg、剩余碱-10.4 mmol/L,头颅CT及MRI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导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钠血症性脑病。立即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4 h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处于昏睡状态。治疗第3天,患者意识清醒,血清电解质恢复正常,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科医院感染2 662例次的临床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骨科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感染部位和病原体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包括住院例数、感染例数、感染例次数、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等。采用 χ2检验和线性相关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年内骨科共收治患者104 769例,总医院感染例次为2 662例次,总例次感染率为2.54%。2015年至2019年的例次感染率分别为3.87%(728/18 790)、3.49%(682/19 562)、2.15%(451/21 006)、2.06%(446/21 627)、1.49%(355/23 784),呈逐年下降趋势( χ2=319.0, P<0.01)。感染部位中,手术部位感染930例次(34.9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784例次(29.45%),呼吸系统感染615例次(23.10%)。手术部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 χ2=7.155、8.379、4.921, P= 0.007、0.004和0.027)。其中,表浅切口、下呼吸道感染的占比有下降趋势( χ2=4.024、15.550,均 P<0.05),而深部切口、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占比有上升趋势( χ2=27.903、3.919,均 P<0.05)。共分离出病原微生物1 8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65株(46.23%),革兰阴性菌934株(49.92%),真菌72株(3.85%)。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为485株(25.92%);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为166株(8.87%);真菌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为38株(2.03%)。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总检出的病原微生物中的占比均无明显线性趋势(均 P>0.05),而真菌的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 χ2=4.454, P=0.035)。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的占比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的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 χ2=5.639、1.594、18.500、4.458、6.562,均 P<0.0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逐年检出率均无明显线性趋势( χ2=0.004、2.568、0.200、0.165,均 P>0.05)。5年间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结论:骨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变化大。深部切口、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感染率逐年增高,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在防控上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单纯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诊疗中心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CIT疗程为156周,分为4个阶段,第1~14周为剂量递增阶段,每周注射1次,用药剂量由第1周5 TU逐渐递增至第14周5 000 TU;第16~52、53~104和105~156周为剂量维持阶段,每5周注射1次,剂量均为5 000 TU。按注射针次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以及疗程不同阶段、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分型(按发生时间≤30或>30 min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分级(1~5级)、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02例,男性175例,女性127例;年龄5~60岁,≤14岁者187例,>14岁者115例。302例患者共接受药物皮下注射13 687针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者46例120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按例数统计为15.23%,按针次数统计为0.88%。120针次不良反应中,速发型55针次(45.83%),迟发型65针次(54.17%);严重程度为1级者94针次(78.33%,主要表现为鼻痒、眼痒、咳嗽、瘙痒等),2级23针次(19.17%,主要表现为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有反应哮喘、腹泻等),3级3针次(2.50%,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哮喘2针次,喉水肿1针次)。男性和女性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76/8 091)比0.79%(44/5 596), χ2=0.89, P=0.35]。≤14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岁患者[1.14%(97/8 536)比0.45%(23/5 151), χ2=17.59, P<0.01])。疗程第16~52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1.86%(40/2 153)]高于第1~14周[0.99%(51/5 169)]、第53~104周[0.72%(23/3 194)]和第105~156周[0.19%(6/3 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40, P<0.01; χ2=14.30, P<0.01; χ2=41.69, P<0.01)。注射剂量<5 000 TU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剂量为5 000 TU时[1.11%(51/4 579)比0.76%(69/9 108), χ2=4.45, P=0.04]。经干预后全身不良反应缓解或自行缓解,转归良好。 结论: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8%,主要为1级不良反应;≤14岁患儿、疗程第16~52周和注射剂量<5 000 TU时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PINT2基因变异致先天失钠性腹泻1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 病例资料男,7 日龄,因"腹泻 5d"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儿生后第 2 天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7~10 次/日,无黏液及脓血,伴尿量减少.当地医院查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予补液及纠酸治疗5d,患儿腹泻持续加重,并出现体重下降,精神反应差,纳奶量逐渐减少.患儿重要临床信息时间轴见图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溶质转运体4A4基因突变致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合并儿童青光眼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患儿,女性,5岁。2019年7月10日因双眼球逐渐变大且视力不佳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家属主诉患儿于2年前在当地医院眼科会诊时发现双眼不能追光,视力检查无法配合,双眼眼压43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球增大,大角膜,角膜混浊,前房深,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杯盘比0.8,视乳头苍白。患儿出生后身体发育落后,生长迟缓,语言和智力发育迟缓。患儿3岁时因食欲差和腹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生癫痫,伴高热惊厥,共济失调,肌张力高,颈部僵硬,代谢性脑病发作。现经眼部检查,发现右眼眼压54 mmHg,左眼眼压45 mmHg,视力检查配合不佳,双眼不能追光注视。双眼球扩大,角膜水平直径13 mm,角膜半透明状灰白混浊。见图1A和图1B。前房深,晶状体灰白混浊。眼底照相显示视杯呈同心圆状增大,杯盘比为0.9,视盘盘沿4个象限弥漫性丢失,盘沿变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弥漫性缺损。见图1C和图1D。右眼眼轴26.5 mm,左眼眼轴25.3 mm。患儿身材矮小,身高89 cm,体质量13 kg较轻,身体虚弱,不能单独站立和行走。经血气检查,提示低钾高氯血症,血清碳酸氢盐水平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持续低。血清肌酐水平为71 μmol/L,略高;尿液pH值为5.5。肾功能异常,尿液pH值降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肾脏大小正常,心脏卵圆孔未闭,心律失常,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双侧基底节对称钙化。临床诊断为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高氯性酸中毒,代谢性脑病,儿童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角膜变性。疑似遗传性疾病,故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遗传病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溶质转运体(solute carriers,SLC)4A4基因检测到两个杂合病理性变异。该患儿SLC4A4基因有两个突变。其一,是外显子Exon 1中的c.145C>T,p(Arg49*),4q13 NM_003759.3,该变异为无义突变,读码框第49位密码子由编码Arg变异为终止信号,引起基因表达产物被截短,目前该变异尚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其频率为零。该变异分类为病理性变异。为明确c.145C>T(p.Arg49*)变异来源,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该突变遗传来自其父亲。其二,是内含子Intron 10中的c.1499+1G>A,p.未知,4q13 NM_003759.3,该变异发生在关键的剪接信号处,可严重紊乱基因表达产物。经基于密度干扰信息空间聚类生物信息学分析(v11),结果显示该变异可引起剪接位点改变,目前该变异尚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其频率为零。该变异分类为病理性变异。Sanger测序表明此突变遗传来自其母亲。此外,SLC4A4基因有两个杂合病理性的变异。SLC4A4基因与伴眼疾的近端RTA(MIM604278)(prox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相关,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排除先天性青光眼遗传病的诊断。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修正诊断为遗传性pRTA,伴继发性儿童青光眼、白内障、角膜变性及SLC4A4基因突变型。经专家组讨论,给予患儿苯妥英钠(江苏悦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 mg/kg,2次/d;氯噻嗪(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 mg/kg,2次/d;碳酸氢钠(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2 g/d,3次/d;枸橼酸钾(陕西恒玖源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 mEq/kg,2次/d,限钙饮食;使用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比利时辉瑞制药公司生产)、β受体阻滞剂卡替洛尔滴眼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及碳酸酐酶抑制剂布林佐胺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医药公司生产)的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乙酰唑胺(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使用3 d;患儿时有癫痫发作,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坚持药物控制眼压。患儿于2022年9月25日复查,右眼眼压18 mmHg,左眼眼压20 mmHg,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盘盘沿上下方及鼻颞侧略呈同心圆样扩大。见图1E和图1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芦荟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性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化学药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长期使用却往往存在疗效逐渐减弱的问题,可能与人体对化学药的耐受性逐渐增强,及对人体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有关.相比之下,芦荟Aloe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药物,在治疗便秘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治疗胃溃疡、泻下通便、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等作用,可以有效治疗便秘.通过对芦荟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全面地展示芦荟在治疗便秘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今后芦荟的深入研究应用与治疗便秘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