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sis,SIAD)是由于抗利尿激素过量分泌导致体内水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渗透压降低、尿钠与尿渗透压升高的临床综合征.SIAD是临床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基础病因复杂且多样化,包括肿瘤、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影响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S1AD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最终诊断为SIAD,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胰疾病患者内镜治疗前非梗阻性胃潴留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胆胰疾病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前非梗阻性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ERCP术中发现非梗阻性胃潴留患者109例为病例组,按照1∶2比例匹配未发生胃潴留的2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合并疾病、术前用药、实验室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ERCP术前非梗阻性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黄疸( OR=12.359, P<0.001)、阿片类药物使用( OR=3.009, P=0.001)、生长抑素使用( OR=2.445, P=0.033)、高血糖( OR=1.513, P=0.045)、低血钾( OR=4.634, P=0.001)及低血钠( OR=1.805, P=0.023),这6项因素与胆胰疾病患者ERCP术前非梗阻性胃潴留的发生有关。 结论:除胃肠道器质性梗阻外,术前黄疸、使用生长抑素、使用阿片类药物、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均为胆胰疾病患者ERCP术前胃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对于有此类危险因素患者需及早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49家医院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疗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相关诊疗资源的配置情况及对TBM患者的管理现状。方法:纳入我国27个省份49家收治TBM的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由主要收治TBM的相应科室的管理人员填写,调查时间为2018年9月至12月。根据问卷结果,对这些医院TBM诊治相关临床资源可及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监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结果:49家调研医院中,75.5%(37/49)的调研医院每年疑诊TBM不超过50例,85.7%(42/49)的医院病原学确诊的TBM患者不超过20例。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增强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用来诊断及评估TBM的可及率分别为100.00%(49/49)、95.92%(47/49)、91.84%(45/49)、61.22%(30/49)、67.35%(33/49);脑脊液结核培养、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可及率分别为77.55%(38/49)、95.92%(47/49)和83.67%(41/49)。利福平(100.0%,49/49)、异烟肼(100.0%,49/49)、吡嗪酰胺(98.0%,48/49)和乙胺丁醇(95.9%,47/49)是非重症TBM患者常规初始抗结核方案中常用的药物。25家(51.0%)医院抗结核治疗持续时间为18个月,17家(34.7%)为12个月。39家(79.6%)医院将异烟肼+糖皮质激素作为鞘内注射方案。24家(49.0%)医院选择地塞米松治疗,28家(57.1%)医院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持续时间为2个月。32家(65.3%)医院未正式调查低钠血症的潜在病因,最常用的治疗低钠血症的措施为高渗盐水(83.7%,41/49)和口服钠盐治疗(71.4%,35/49)。48家(98.0%)医院最常用的检测颅内压方法为腰椎穿刺。结论:调研医院收治的TBM病例呈现来源分散、病原学确诊病例少的特点。TBM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管理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需要制订规范性诊治方案来提升TBM的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金刚烷胺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64岁男性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服用多巴丝肼、吡贝地尔缓释片、司来吉兰,因头部及四肢不自主扭动,加用金刚烷胺,异动症状缓解。5个月后患者自觉全身疲乏无力,血钠120 mmol/L,给予补钠治疗,血钠水平短暂回升后再次降低。排除其他因素,考虑患者的低钠血症为金刚烷胺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所致。停用金刚烷胺,同时继续给予补钠治疗,7 d后患者疲乏无力症状消失,血钠恢复正常。停止补钠后患者未再出现疲乏无力症状,随访1个月患者血钠水平未再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肾上腺出血(neonatal adrenal hemorrhage,NAH)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式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断NAH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以NAH患儿中表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作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数表法,按1∶2的比例抽取同期经影像学排除NAH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特点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A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内诊断NAH共31例,平均胎龄(37.6±2.2)周,其中男性19例,足月儿25例,巨大儿6例,经顺产娩出30例,高胆红素血症29例,产伤8例,窒息7例,胆红素脑病9例,败血症12例,颅内出血13例,贫血17例,呼吸系统疾病9例,高钾血症5例,低钠血症6例。NAH超声血肿内显示为中低回声8例,混合回声6例,液性絮状回声伴或不伴点状回声17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下均无血流信号。右侧26例,左侧4例,双侧1例。随访共26例,多于1~3个月内复查超声提示血肿吸收,最晚6个月后血肿消失。纳入病例组29例,对照组5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入院日龄、出生体重、巨大儿、分娩方式、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败血症、腹胀、贫血、窒息、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Hb、CRP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巨大儿( OR=7.415,95% CI=1.342~40.956, P=0.022)及窒息( OR=12.075,95% CI=1.293~112.736, P=0.029)是NA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NAH常见于顺产足月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不明原因持续性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其首发症状,常伴有贫血及离子紊乱,少数患儿可出现肾上腺功能减低。巨大儿和窒息可能是NAH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帕罗西汀致低钠血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44岁男性患者因癫痫长期给予丙戊酸钠片0.2 g口服、2次/d联合卡马西平0.1 g口服、2次/d;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长期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1次/d。因疗效不佳抗癫痫药调整为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口服、2次/d联合左乙拉西坦0.25 g口服、2次/d,同时因抑郁状态给予帕罗西汀20 mg口服、1次/d。用药约3个月后,患者反复出现肢体抽搐,实验室检查示血钠128 mmol/L。给予口服及静脉补钠治疗16 d,但血钠水平始终低于130 mmol/L,考虑患者的低钠血症可能为药物引起。停用帕罗西汀,2 d后患者血钠140 m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鞘氨醇磷酸裂解酶不全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20年2月4日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的1例鞘氨醇磷酸裂解酶不全综合征(SPLI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患儿从婴儿期开始出现水肿,伴鱼鳞病、肾上腺钙化、听力下降。实验室检查:血白蛋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量蛋白尿,肝功能、肾功能异常,低钠血症,放弃治疗后在家中死亡。全外显子测序(WES): SGPL1基因2个杂合突变:chr10:72604336,c.134G>A,p.W45X;chr10:72629563,c.719G>T,p.S240I。SPLI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婴儿期起病,有肾脏、皮肤、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多系统受累,建议基因检查,及时诊断,适当干预。可尝试应用维生素B 6治疗,部分有效。腺相关病毒介导的 SGPL1基因置换疗法可作为治愈SPLIS的新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 001例60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7例,女性674例,中位年龄81岁(范围:60~104岁),股骨转子间骨折584例(58.34%),股骨颈骨折417例(41.65%)。低钠血症定义为血清钠离子浓度<135 mmol/L,根据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时间分为入院低钠血症和术后低钠血症,其中术后低钠血症分为术后早期低钠血症(术后24 h内)和出院低钠血症(出院或死亡前48 h内);根据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分为3种类型:持续性低钠血症、一过性低钠血症(入院时出现低钠血症,但术后血钠浓度正常)、术后新发低钠血症(入院时血钠正常,术后出现低钠血症)。统计老年髋部骨折后围手术期低钠血症的发生比例、发生时间和类型,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入院和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 001例患者中,入院时低钠血症126例(12.69%,126/1 001),术后低钠血症161例(16.3%,161/987),其中术后早期低钠血症140例(14.6%,140/960),出院时低钠血症128例(14.0%,128/916)。916例围手术期血钠浓度资料完整的患者中,52例(5.7%)患者表现为持续性低钠血症;64例(7.0%)为一过性低钠血症;77例(8.4%)患者为新发低钠血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与入院时低钠血症相关( P值均<0.05);入院时低钠血症、痴呆、全身麻醉与术后低钠血症相关(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 OR=1.788,95% CI:1.196~2.674, P=0.005)、白细胞计数( OR=1.116,95% CI:1.041~1.195, P=0.002)是入院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 OR=0.932,95% CI:0.891~0.982, P=0.004)是保护因素;入院时低钠血症( OR=6.481,95% CI:4.125~10.182, P<0.01)是术后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身麻醉( OR=0.614,95% CI:0.383~0.986, P=0.044)是保护因素。 结论:髋部骨折后低钠血症发生比例高,男性和白细胞计数高是入院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白蛋白是入院低钠血症的保护因素。入院低钠血症是术后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全身麻醉是术后低钠血症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血钠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患者早期血钠水平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浙江省透析质量控制中心登记系统中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新进入的MHD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MHD患者透析后前3个月的基线资料,其中血钠平均水平定义为早期血钠。根据早期血钠水平将患者分为5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拟合长期血钠水平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模型及Log-rank检验比较早期不同血钠水平分组之间的生存率,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血钠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MHD患者26 309例,年龄为(59.07±15.41)岁(范围18~100岁),60岁以上13 643例(51.9%),其中男性15 843例(60.2%)。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疾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首位[13 703例(52.1%)],其他为糖尿病肾病[6 460例(24.6%)]、高血压肾病[1 293例(4.9%)]及多囊肾[1 164例(4.4%)]等。根据早期血钠水平,12 883例(49.0%)患者有低钠血症(血钠<135 mmol/L),其中4 001例(15.2%)患者血钠水平≤130 mmol/L;1 529例(5.8%)患者有高钠血症(血钠>145 mmol/L)。患者被分为以下5组:组1(血钠≤130 mmol/L)4 001例(15.2%),组2(130<血钠<135 mmol/L)8 882例(33.8%),组3(135≤血钠≤140 mmol/L)8 231例(31.3%),组4(140<血钠≤145 mmol/L)3 666例(13.9%),组5(血钠>145 mmol/L)1 529例(5.8%)。其中,Na≤130 mmol/L组的患者年龄稍大,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比例较高,血尿酸、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其他各组,碱性磷酸酶、白细胞水平高于其他各组,而Na>145 mmol/L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较高。随访(55.67±33.58)个月后,共有4 954例(18.8%)患者死亡,1 537例(5.8%)患者接受肾移植,128例(0.5%)患者改为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中,990例(20.0%)死于心血管疾病,498例(10.1%)死于脑血管疾病,400例(8.1%)死于感染,其中心血管疾病为主要死因。RCS曲线拟合血钠水平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血钠水平的降低或升高,全因死亡风险比( HR)均增加,最佳血钠水平为135~140 mmol/L。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血钠水平组全因死亡风险(Log-rank检验, χ2=66.5, P<0.001)、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Log-rank检验, χ2=31.5, P<0.001)及感染相关死亡风险(Log-rank检验, χ2=28.6,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血钠水平(由低到高)组的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0%、71.5%、72.5%、67.8%和61.4%,10年心血管累积病死率为9.6%、6.2%、5.5%、7.3%和11.7%,10年感染累积病死率为4.9%、3.2%、1.7%、2.8%和3.9%。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早期血钠水平>145 mmol/L( HR=1.237,95% CI 1.045~1.465, P=0.013)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MHD患者透析早期易发生低钠血症,开始透析后3个月内患者透前血钠水平≤130 mmol/L及>145 mmol/L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及感染相关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其他血钠水平者。而早期血钠水平>145 mmol/L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儿童期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的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控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术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 7岁(1.5~15岁)。术前经多学科评估提出风险防范预案并进行术前干预治疗。专科检查获取SNA角(上牙槽座角)、气道容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眼球突度及咬合关系诊断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规划制订截骨和牵引手术方案。术后1周及3、6、12个月拍摄CT,进行PSG和眼球突度检查,评估疗效,并总结综合征类型、多学科联合诊疗干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结局。结果:20例患者中,Crouzon综合征15例,Pfeiffer综合征5例;18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第一主诉,2例以突眼症第一主诉。8例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性治疗,包括4例腺样体手术治疗,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例上颌扩弓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意外骨折最多,占70%(14/20例),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术后低钠血症5例,哭闹综合征2例,伤口感染2例,下眼睑倒睫4例,鼻畸形1例;3例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半年的SNA角、气道容积及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 2)均显著大于术前( F=10.09, P=0.001; F=5.13, P<0.001; F=10.78, P=0.001),眼球突度( F=6.73, P=0.01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F=18.47, 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的SNA、气道容积、平均SpO 2、眼球突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术期安全评估和早期干预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术的有效诊疗模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局部为主,全身并发症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