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海洋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被称为"蓝色药库".海洋中药是我国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海洋环境变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减少,以及海洋中药的质量标准缺失等问题已逐渐成为海洋中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建立海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和构筑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和加强海洋中药学科建设等建议,以期加快海洋中药产业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山东海岸单叶蔓荆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单叶蔓荆是蔓荆子药材的来源,也是重要的野生海岸保护植被,是聚社会、生态、药用价值于一体的重要资源.鉴于目前单叶蔓荆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实情,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对山东省单叶蔓荆资源分布情况和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单叶蔓荆资源栖息地受损严重、种质资源单一、市场效益欠佳等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保护基地、选育新品种、多用途开发等多条针对性对策建议,旨在为沿海沙质海岸单叶蔓荆种源的保护和发展利用提供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瓦楞子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瓦楞子为常用的多基原海洋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基原动物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在查阅历代本草书籍、文献的基础上,对瓦楞子的名称、基原、入药部位、产地分布、药性功效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为其深入研究提供思路.经考证,瓦楞子以"魁蛤"之名首载于《名医别录》,瓦楞子一名首见于《本草备要》.在古代蚶科多种属动物均可入药,最早以肉入药,南北朝至唐代起壳与肉均可入药,其肉名"蚶",甘、平,为药食两用之品,清代至今所用瓦楞子多为其壳.其壳由单一药味"咸"发展为复合药味"甘、咸",《本草求真》首次记载其"专入肝",今认为其主入肝经,兼入肺胃二经.沿海广分布.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只收载其壳为瓦楞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踏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涉及14个岛屿共计23条样线,统计到药用植物共99科282属400种.结果表明: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为该区内的优势科;药用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计157种;药性以平性居多,有50科101属122种;入药部位以全草或全株入药为主,有64科160属221种;药效包含20个大类,其中以清热药为主,有55科97属115种;药用植物中有毒植物共计70种,隶属于31科54属;药用植物中有75种植物和77味中药被药典收载;共3种药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威胁评估等级,分别是全缘贯众(Cyrtomium falcatum)、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福参(Angelica morii),并有2种药用植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分别是葱叶兰(Microtis unifolia)和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在药用植物中发现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和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和柃木(Eurya japonica).本研究旨在为该区域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先导资料,并为海岛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知识图谱的海洋中药智能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当前公众对海洋中药信息了解不足,且缺乏海洋中药相关知识服务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开发海洋中药智能问答系统,为公众提供海洋中药知识查询工具.方法 以前期构建的细粒度海洋中药知识图谱MMKG为知识库,综合利用Aho-Corasick、Word2Vec等算法获取海洋中药实体,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一种细粒度海洋中药问题分类方法,构建海洋中药智能问答系统(MMKGQA).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问题语料测试,本系统在回答海洋中药常见6大类问题的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平均F1值分别为97.93%、83.41%、89.10%,表明本系统能很好回答海洋中药的相关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结论 本系统可以帮助普通用户获取海洋中药的科普知识,为海洋中药研发人员的相关知识获取提供一种有效的知识服务工具,助力海洋新药研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海洋中药氢化珊瑚钙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性皮肤溃疡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探讨海洋中药氢化珊瑚钙对表柔比星所致小鼠皮肤外渗性溃疡的防护作用,为海洋中药氢化珊瑚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表柔比星所致小鼠皮肤外渗性溃疡模型,将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予以基础处理及生理盐水冲洗)和实验组(除予以基础处理及生理盐水冲洗外,另予以早、中、晚氢化珊瑚钙0.375 g/cm2局部均匀涂抹创口各1次).观察并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的皮肤外渗性溃疡面积、程度和愈合时间.在连续用药15 d后,切除溃疡组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溃疡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中Ki-67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HO-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2(iNOS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小鼠的皮肤外渗性溃疡发生率为100.0%(5/5),而实验组为60.0%(3/5).实验组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愈合速度快于对照组.H-E染色显示对照组小鼠皮下结缔组织增生、组织结构紊乱、毛囊扩张、鳞状上皮增厚,而实验组小鼠皮下组织结构稍显紊乱、少见毛囊扩张、鳞状上皮稍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皮下组织中Ki-67表达强于对照组,对照组中iNOS2、NOX2的表达高于实验组(P均<0.05),对照组中HO-1、SOD1的表达低于实验组(P均<0.05).结论 海洋中药氢化珊瑚钙对表柔比星外渗所致的皮肤溃疡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海洋中药昆布古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探讨昆布的古今应用情况及用药经验,为昆布临床合理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华医典》等著作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含昆布方剂及临床研究文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共筛选出含昆布方剂342首,来自90种医籍.配伍分析发现,昆布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理气药等,与海藻配伍频率最高,其次为连翘、甘草、半夏等.分析主治病症发现,昆布多用于治疗瘿气、瘰疬、噎膈、疮等.199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4日,中国知网共收录736篇含昆布临床文献,2000年左右,昆布多配伍夏枯草、黄药子等治疗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直至2010年,昆布多糖及昆布多糖硫酸酯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乳腺增生等疾病中具有更大优势.结论:古代方剂与现代临床研究多集中于以昆布治疗瘿气,但古代含昆布方剂还可以治疗瘰疬、噎膈、咳嗽、疝、疮等病症,应用范围远超现代,且昆布解酒、瘦人等功效并未在现代临床中得到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基于海洋中药知识图谱的数据挖掘与知识补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探索海洋中药数据挖掘和知识补全技术,挖掘海洋中药文献的隐藏知识,为古籍文献的中医药知识挖掘和知识图谱质量提升提供借鉴.方法:针对领域知识图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图谱与数据挖掘的领域知识图谱补全方法.从海洋中药知识图谱中检索补肾类海洋中药及相关效方,利用关联规则、聚类对海洋中药功效、主治、效方配伍、性味归经等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与聚类,对海洋中药知识图谱进行知识补全.结果:检索出补肾类海洋中药51味,相关效方123首,以此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挖掘.发现补肾类海洋中药大多味咸,性温,归肝、肾两经.筛选出83首补肾类效方,发现补肾常用海洋中药有海马、海狗肾、海参、石首鱼和4类核心药组.将挖掘结果以三元组的形式补充到海洋中药知识图谱中,可有效完善补肾类效方的核心配伍关系.结论:以知识图谱为数据源进行数据挖掘,并将挖掘结果补充知识图谱,可以使知识图谱更为完整,相关思路与方法可为中医药领域数据挖掘、中医药知识图谱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山东省海洋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9/23
海洋中药是我国"蓝色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海洋中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有一定基础与优势,有望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以《中华海洋本草》为库源和主线,在中医药原创思维指导下,采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方法,系统调研了山东省海洋中药研发与产业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山东省海洋中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优势,揭示海洋中药资源非常丰富,科研实力、产业开发和质量监管控制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资源利用不够、品种混乱,产品开发利用种类、数量较少,以及海洋中药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少龙头品牌企业等短板.提出了海洋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海洋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技术路径,指出了加强基础研究使之成为海洋中药健康发展的基石,提升海洋中药养殖生产规模、提高海洋中药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海洋中药及复方深度研发和产业化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第二届"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战略研讨会在浙江乌镇召开
编辑人员丨2023/8/26
4 月11日下午,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主办,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针灸和草药(英文)》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战略研讨会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田金洲院士,刘保延教授、陈士林教授、果德安教授、高月教授、程翼宇教授、肖小河教授、王喜军教授、孙晓波教授、王拥军教授、庾石山教授、段大跃教授、李萍教授、边育红教授、王毅教授、吕海涛教授、杨华教授、潘胡丹教授、于海洋教授、杨文志教授、张俊华教授参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