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解释性序列混合研究设计,应用基础描述性信息表、患者安全胜任力、一般自我效能、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对49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目的抽样法,对12名高职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总分131.22±30.5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实习时长、患者安全教育培训经历、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态度、元认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是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质性研究提炼出患者安全胜任力信心不足、患者安全胜任力的挑战、临床素养、元认知的激活4个主题.结论 高职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处于中上水平,建议院校领导、教师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和护生个性化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患者安全胜任力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CT和MRI杂志》论文写作建议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学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应是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医学论文虽然都源于临床,但决不是临床工作的平铺直叙,应是从中取其精华,内容必须有材料、有概念、有判断、有观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且材料确实(经得起考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观点正确,不含水分.即应避免文题不一致、主题不突出,忌雷同和分析不深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院校培养模式下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从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 2 个视角综合探讨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对 10 名有应急处置团队合作经验的护理教育及临床专家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合作能力的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且提炼主题.结果 最终形成 3 个主题和 9 个亚主题,包括缺少针对性的护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学校缺乏系统教育、临床实践和理论脱节);明确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目标(横纵向沟通能力、对场景预判能力和最大化决策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及考核形式(理论授课,初步感受多学科思维;临床实践,形成整合性思维和专业思维;情景模拟,培养精准复盘思维;多样化考核评价,提升综合能力).结论 建议联合学校—医院—护理本科生,建立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护理本科生应急处置团队合作培养体系.从护生本科教育阶段开始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全面覆盖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响应和复原各环节,"应急预备小队"强化实践技能和培养团队合作默契,医院虚拟仿真平台提供实战经验.将团队合作精神全方位融入护理本科生应急课程与实践中,为储备应急护理人才、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应急处置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坚实后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软件模拟骨科导航机器人定位肘关节屈伸轴准确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不同医生在应用Mimics软件模拟三维导航机器人导航软件定位肘关节屈伸轴中是否存在误差,并且比较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定位屈伸轴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出建议:机器人导航软件设计可以持续优化以减少误差,让机器人定位更广泛地应用于手术,并且定位更加准确.方法 在我院影像科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自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成人肘关节CT数据10例,导出后均在Mimics软件中操作,先进行三维重建,再由实验者确定肘关节屈伸参考轴后隐藏该轴及尺桡骨,3名受试者(分别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凭个人经验分别在软件中自定义这10个肘关节的虚拟屈伸轴并分别标明.最后实验者运用软件运算得出受试者各虚拟轴与实验者设定的参考轴的夹角数据和拟合的肱骨小头球体圆心、滑车切迹球体圆心与参考之间的直线距离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定位屈伸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名受试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名受试者根据在Mimics软件中模拟机器人导航软件进行肘关节屈伸轴的定位是存在差异性的,这增加了实际的定位误差.通过本实验提示,这与受试者对肘关节屈伸轴的认知和在软件中采用主观的视觉定位有关,也提示机器人导航软件的开发者应针对三维定位肘关节屈伸轴设计相应的辅助工具以减少医生规划屈伸轴存在的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利用药物标签信息定量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用现有药代动力学(PK)药物相互作用(DDI)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出可用于预测AUC倍数变化(FC)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探究对现有DDI预测的可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合理建议.方法 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药品标签中提取DDI的PK数据和AUC倍数变化的数据.通过DrugBank检索出DDI有关的多肽和药效学(PD)信息,用蛋白质资源(UniProt)对相关多肽ID进行药物类型(PPDT)标识,用矩阵归一化的代码生成便于分析的多维向量数据.PPDT对AUC的影响和所产生的倍数变化作为因变量,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用均方根误差(RMES)值最小的模型进行模型构建,训练出袋装决策树(Bagged)预测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部分药物检验,检测模型的预测性别.通过查阅现有的有关检测DDI对的文献研究结果,对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检验模型药物对共16对,分别为16种药物对他克莫司的影响,发现对DDI的有无预测准确率为81.25%;预测结果根据FDA标准分类强弱,结果表明,DDI强弱预测,偏离较大的预测较少.结论 模型预测DDI的有无评价一般;但对DDI的强弱分类后,对DDI的预测结果较好,预测结果说明模型预测性能对于在临床试验之前进行潜在的DDI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国内外护士处方权权限内涵及法律政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国内外护士处方权权限内涵及法律法规政策进行综述,为健康中国战略下我国护士处方权的实施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政策文件,归纳国内外护士处方权的权限主体、形式及内容,分析当前实施护士处方权的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文件,并提出建议.结果 国外依据护士分级授予不同程度范围的处方权权限,国内尚无处方护士的角色定义、岗位设置、认证机构以及处方权权限内容,且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政策,部分地区已在试点探索,安徽省出台护士处方权相关政策并进行实践,深圳赋予护士处方权法律意义,但权限范围均较小.结论 目前国内发展护士处方权仍需面对挑战,需结合专科护士培养高级实践护士,建立并扩展有护理特色的护士处方集、护理领导者发声破除体制障碍,进一步探索开放护士处方权医疗改革试点和法律法规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管理策略变迁及辅助管理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超过70%的子宫颈癌是由HPV16、18引起.当前,我国宫颈癌筛查指南要求,HPV16/18型感染的妇女转诊阴道镜检查.然而,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不践行指南建议、阴道镜质控不过关、随访策略执行不满意等,使得部分高风险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本文比较了国内外指南的异同,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指南中关于HPV16/18型感染患者临床管理方式的变化;重点分析对于HPV16/18型感染患者,采用风险评估的技术进行辅助管理的必要性.展望未来,对HPV16/18感染者的精准筛查和分流管理模式,将有助于防止大部分宫颈癌的发生,是宫颈癌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门冬氨酸鸟氨酸原料药生物安全性检查标准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建立门冬氨酸鸟氨酸原料药的生物安全性检验标准方法.方法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通则方法进行异常毒性、降压物质、升压物质的生物安全性检验标准研究,设定检查限值,对3批门冬氨酸鸟氨酸原料药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验证.结果 3批门冬氨酸鸟氨酸原料药样品的半数致死量可信限下限的1/4分别为754.7、752.0、747.7 mg·kg-1,按25 mL·kg-来设置,门冬氨酸鸟氨酸的试验浓度限值为30 mg·mL-1;3批原料药给药333、267 mg·kg-1时,均未超过0.1μg·kg-1磷酸组胺对照品所致降压水平的1/2,符合结果判定规定的反应值范围,建议设定上限267 mg·kg-1为门冬氨酸鸟氨酸降压物质检查的限值;67 mg·kg-1给药剂量所致的反应值均小于0.45 IU·kg-1对照品,约为1/2,建议将临床用药剂量的1/5即67 mg·kg-1作为升压物质检查的上限值.3批原料药生物安全性检查的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 所用方法可用于门冬氨酸鸟氨酸原料药异常毒性、降压物质和升压物质的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英文标准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是亟待解决的疾病问题之一,但目前我国尚未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统一术语.《中英文标准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中国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国际临床指南、本领域国际权威共识等内容,基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分型、并发症等10个类别扩增中英文术语,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术语的制定提供标准化的建议和指导,以推动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信息形成统一共识,促进其与国际接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方法 以深圳出生队列研究平台的1 363对母子为研究对象.在孕期使用问卷调查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被动吸烟情况,并在儿童1岁时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ASQ:SE)评估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结果 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除粗大动作外的其他方面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与无被动吸烟相比,在孕早期重度被动吸烟的孕妇其子代沟通(OR=1.932,95%CI:1.023~3.648)、精细动作(OR=3.388,95%CI:1.232~9.317)、解决问题(OR=3.270,95%CI:1.317~7.795)、社交-情绪(OR=1.792,95%CI:1.159~2.772)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在孕中期被动吸烟的孕妇其子代沟通(OR=1.802,95%CI:1.068~3.039)、个人-社会(OR=1.705,95%CI:1.080~2.837)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重度被动吸烟的孕妇子代沟通(OR=2.864,95%CI:1.322~6.240)、社交-情绪(OR=1.882,95%CI:1.081~3.275)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在孕晚期,重度被动吸烟的孕妇其子代沟通(OR=3.415,95%CI:1.366~3.158)、精细动作(OR=3.976,95%CI:1.838~13.360)、社交-情绪(OR=2.231,95%CI:1.234~4.032)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结论 孕妇孕早、中、晚期被动吸烟可对子代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多个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相关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众减少室内吸烟、重视孕妇健康和儿童早期神经行为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