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海域常见有毒海洋生物及相关皮肤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有毒海洋生物与海洋特殊环境易引发海洋相关性疾病,海洋生物相关皮肤病是常见的海洋相关性疾病,目前仍缺乏系统性和指南性的诊疗意见,严重的海洋生物伤也缺少特异性防治方案。笔者总结了中国海域常见有毒海洋生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相关皮肤疾病的诊治方案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有毒海洋生物所致皮肤病的诊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海洋来源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海洋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地球上约有 80%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于海洋,开发来源于海洋的药物和材料极具潜力.海洋来源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物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本文简要介绍了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研究开发前景的海洋活性物质的若干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海洋生物毒素检测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海洋生物毒素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已成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引领性领域.出于对人类的安全和研究价值考虑,海洋生物毒素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包括针对毒素毒性的生物检测法,利用毒素特异识别分子元件——抗体、核酸适配体、特异结合蛋白的分子结合分析,以及针对毒素理化性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色谱联用法、拉曼光谱法等.本文将从毒素检测原理、特异性、灵敏度等角度对上述的一系列毒素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毒素肾损伤的防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生物毒素中毒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生物毒素通常分为细菌毒素、真菌毒素、海洋生物毒素、动物毒液、肠毒素、外毒素等,多种毒素均可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生物毒素肾损伤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病情凶险,未及时恰当治疗常导致较高的病死率.血液净化疗法在救治生物毒素肾损伤的患者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该文就我国常见的生物毒素,包括毒蕈毒素、鱼胆、蛇毒和蜂毒等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的防治现状进行述评,旨在使中国肾脏病学者和专科医师明确生物毒素肾损伤的防治重点,规范生物毒素肾损伤的防治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毒素重组抗体的筛选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来自于动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生物毒素对人类的生命及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自杂交瘤技术成功体外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来,单抗逐渐成为科研、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和候选药物.同时,各种新的单抗筛选技术随之产生,其中噬菌体展示技术、酵母展示技术和单个B细胞技术在毒素重组抗体的筛选中得到了应用研究,而噬菌体展示技术以其经济、高效、简单易行、抗体特异性高等优点受到重点关注.该综述简要介绍了上述3种抗体筛选技术(特别是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生物毒素重组抗体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刺尾鱼毒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MTX)是由冈比甲藻属和福冈属的鞭毛藻产生,经食物链蓄积于刺尾鱼体内的一类结构独特的聚醚类海洋生物毒素.MTX是 1种电压依赖型Ca2+通道激活剂,在作用于生物体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钙离子相关的生理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或死亡,因此MTX对Ca2+通道及相关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MTX作为药理学研究工具药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对其毒理作用研究较少,激活相应Ca2+通道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MTX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检测法、细胞毒性实验检测法、色谱检测法等.其检测方法大多应用于毒性评价、产毒藻种筛选以及MTX的分离纯化等方面,但对于生物体MTX中毒,迄今仍缺少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因此,发展MTX快速检测技术对公共卫生事业意义重大.本文就MTX毒性机制和MTX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其研究现状和进展,为MTX毒性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和毒性的检测防护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大田软海绵酸的毒性、检测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属于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DSP)的1种,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等特点.它可以引起人体的腹泻、呕吐等症状,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A具有多种毒性,包括细胞毒性、神经毒性、胚胎毒性、肝毒性等其致毒机理多与其可以特异性抑制几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有关.基于OA的这些危害,对OA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传感器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磷酸酶抑制试验等.但这些检测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OA属于海洋生物毒素的1种,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等疾病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OA毒性的研究,OA的检测方法以及OA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该毒素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7-2019年宁波市海产品中海洋生物毒素污染状况及膳食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产品中17种海洋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海产品中17种海洋生物毒素污染水平,采用点评估模型进行人群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麻痹性和腹泻性贝类毒素都有检出.其中河豚毒素、膝沟藻毒素5(gonyautoxin5,GTX5)及homo-虾夷扇贝毒素(homo-yessotoxin,hYTX)的检出率分别为27%、52%及12%.TTX、GTX5及hYTX的含量分别为0.003~0.535、0.008~0.189和0.032~0.110 mg/kg.其他毒素如腹泻性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toxin1,DTX1);麻痹性毒素如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2(decarbamoyl gonyautoxin2,dcGTX2)、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3(decarbamoyl gonyautoxin3,dcGTX3)只有少量检出.TTX、GTX5、hYTX、dcGTX2、dcGTX3的暴露风险指数(expose risk index,ERI)分别为2.5、0.026、0.0080、0.79和0.32.结论 海洋生物毒素的膳食暴露风险较低.在有毒赤潮发生的季节,毒性较大的麻痹性贝类毒素dcGTX2、dcGTX3检出率明显上升,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大.2019年常规监测中河豚毒素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岩沙海葵毒素的检测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贝类产品中海洋毒素的检测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岩沙海葵毒素(PLTX)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天然海洋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具毒性的非蛋白质物质之一.岩沙海葵毒素在可食用海洋生物中积累并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亟需开发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和定量方法.本文对岩沙海葵毒素的检测方法及目前进展进行综述,详细叙述了岩沙海葵毒素的小鼠生物检测法、细胞毒性实验、溶血法、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核酸适配体法的应用情况,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与局限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外,还对新型核酸适配体法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水母蜇伤的皮肤毒性与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水母蜇伤是最常见的海洋生物伤之一.水母毒性强,蜇伤后危害大,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皮肤症状是患者蜇伤早期最显著的表现,皮损从红斑、丘疹、风团到水疱、溃疡、坏死,轻重各不相同.免疫系统参与其中会导致持续性、复发性、瘙痒性皮炎,甚至会引发严重的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由于水母毒素成分多样,致病机制复杂,目前有关水母蜇伤的皮肤毒性和免疫反应机制研究和认识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本研究主要对水母蜇伤的皮肤毒性及免疫反应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筛选和研制水母蜇伤的新型高效治疗药物提供思路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