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某中医院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的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2年该院血液标本分离细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分离自血液标本的细菌共9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575株(63.2%)、革兰阳性菌为335株(36.8%).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占检出率前5位.5年间,血培养阳性标本中未发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11.8%.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16.7%、75.0%和55.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亦未发现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该院分离自血液标本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分离菌种较多,并已经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产生耐药,应加强血液标本和感染部位标本的送检,并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掌握其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清宫茯神与茯神木药材文物性状鉴定 及史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茯神与茯神木药用历史悠久,现在茯神仍是大宗药材商品,而茯神木已在药材市场消失。清宫医案收载的临床案例中有“茯神”“云茯神”“白茯神”“抱木茯神”等多种茯神类药物,故宫博物院尚珍藏有“白茯神”“茯神木”标本。通过对这两件药材文物进行性状鉴定,并结合史料分析,发现清宫“白茯神”与明清本草记载茯神去皮及松根相一致,可以推断清宫医案中的“茯神”“云茯神”“白茯神”等均为茯神(菌核中抱有松根)加工时去除皮与松根,“抱木茯神”“抱茯神”应指含有松根的茯神,“茯神木”则为茯神加工时去皮与白色菌核。当今临床所习用的“茯神”即清代“抱木茯神”。“茯神木”与“茯神”的功效差异很大,应明辨历史商品的本来面目,为传承和发扬清代宫廷医学,深入开展本草学研究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A族链球菌感染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A族链球菌(GA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5.29±2.87)岁。既往均体健。2例血培养阳性,5例脓液培养阳性,3例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确诊;其中7例咽拭子GAS快速检测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其中病毒感染后发生9例,肺炎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患儿均有休克,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肝功能损伤6例,急性肾损伤4例,感染相关脑病4例,呼吸衰竭2例,横纹肌溶解2例。3例入院时血白细胞数降低,余7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7例血小板降低,恢复后均血小板升高。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患儿均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培养阳性的10例菌株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8例患儿入院后采取了联合抗生素治疗,8例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STSS进展迅速,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识别、感染源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及外科治疗是管理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深部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与日常规换药治疗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5~65岁[(41.8±12.9)岁]。所有患者主干血管损伤后行血管移植手术,术后微生物培养提示创面发生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CRO)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无敏感抗生素。所有患者每5 d给予手术清创,14例后续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常规换药组),14例后续治疗采用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冲洗联合VSD组)。清创术后第1天及之后每3 d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检测,若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复测。每5 d留取患者标本行微生物培养。观察两组创面及感染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炎症指标降至正常时间、治疗后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换冲洗液(换药)前及换冲洗液(换药)后1,2,3 h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4.3±2.4个月)]。两组创面均无红肿、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感染未复发。冲洗联合VSD组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时间为(9.4±2.4)d,中性粒细胞为(9.6±2.8)d,CRP为(9.8±3.1)d,ESR为(12.2±3.6)d,降钙素原为(7.6±1.9)d,短于常规换药组的(15.2±3.1)d、(13.6±3.4)d、(14.2±3.9)d、(19.9±3.3)d和(12.9±4.1)d( P均<0.01)。冲洗联合VSD组创面CRO或VRE培养转阴时间为(13.9±3.1)d,低于常规换药组的(19.2±6.9)d( P<0.05)。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1,2,3 h VAS为(4.2±0.7)分、(4.1±0.9)分、(4.2±0.9)分、(4.1±0.8)分,常规换药组分别为(4.3±0.6)分、(6.9±0.7)分、(5.4±0.9)分、(4.5±0.9)分。冲洗联合VSD组换冲洗液后1,2 h VAS低于常规换药组( P均<0.01),换冲洗液前及换冲洗液后3 h VAS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冲洗联合VSD组感染控制后5例(35.7%)创面需要植皮或皮瓣修复,少于常规换药组的11例(78.6%)( P<0.01)。冲洗联合VSD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1/14),低于常规换药组的42.9%(6/14)( P<0.05)。 结论:主干血管损伤术后创面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时,与常规换药相比,在不依赖抗生素的情况下,深部持续冲洗联合VSD具有感染控制快、治疗过程疼痛减轻、创面植皮或皮瓣修复率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治疗慢性肠球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治疗慢性肠球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连续治疗的9例慢性肠球菌PJ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63.9±11.7)岁(范围:43~76岁);体重指数(23.6±4.3)kg/m 2(范围:18~30 kg/m 2)。其中髋关节置换8例,膝关节置换1例;既往有抗菌药物用药史6例,合并窦道5例。所有患者术中留取关节液、假体周围感染组织和假体超声震荡液,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术中对感染病灶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更换新的关节假体,放置术区引流管,髋关节留置抗菌药物用药管,膝关节行穿刺用药。在单一菌PJI中,术后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 g,每12小时1次)联合关节腔万古霉素(0.5 g,每天1次);在混合菌PJI中,术后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 g,每12小时1次)联合关节腔万古霉素(0.5 g,每天1次)+亚胺培南/美罗培南(0.5 g,每天1次),后两者用药时间间隔12 h。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或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0±39)个月(范围:24~110个月)。屎肠球菌感染2例,粪肠球菌感染7例;单一菌感染7例,混合菌感染2例。肠球菌耐药率前3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红霉素(5/9)、四环素(4/9)、环丙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9);肠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本组静脉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为(14±1)d(范围:13~17 d),关节腔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15±2)d(范围:11~20 d),出院后口服抗菌药物用药时间(2±1)个月(范围:1~3个月)。1例混合菌PJI治疗失败,失败率为1/9。末次随访时,8例髋关节PJI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3±6)分升至(84±6)分( t=-11.899, P<0.01);1例膝关节PJI患者K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3分升至85分,整体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5分升至80分。治疗期间无引流管所致的髋关节窦道形成、膝关节穿刺处无皮肤坏死或关节液外漏;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慢性肠球菌PJI采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有望取得良好的感染控制率及关节功能,但对于混合菌PJI治疗仍需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2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且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其中男192例、女68例,年龄20~93岁。统计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病原菌检出情况、主要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根据是否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3例)和非感染组(217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会阴部烧伤深度、臀部烧伤深度、烧伤部位等基本情况,合并糖尿病、吸入性损伤、低蛋白血症情况,气管切开、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等有创操作情况,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次数、膀胱冲洗情况。筛选影响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中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总发病率为16.5%(43/260)。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真菌;主要革兰阴性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菌为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70.0%,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56.3%~68.8%,对头孢他啶、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85.7%,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4.3%~57.1%,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2组患者性别、合并低蛋白血症情况、会阴部烧伤深度、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情况、膀胱冲洗情况、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80、4.85、10.68、9.11、16.48, Z值分别为-4.88、-5.42, P<0.05);2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合并糖尿病和吸入性损伤情况、烧伤部位、臀部烧伤深度、气管切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会阴部深Ⅱ度烧伤、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时间均为影响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6、2.63、2.79、2.34、1.04,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1~6.73、1.03~6.71、1.03~7.59、1.05~5.22、1.02~1.06, P<0.05)。 结论: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其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性别、会阴部深Ⅱ度烧伤、非会阴部/臀部的清创/植皮手术、膀胱冲洗、导尿管留置时间为会阴部和/或臀部烧伤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患者31例31眼,平均年龄(53.0±10.8)岁。随访观察眼部临床特征、病原微生物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慢性泪囊炎病史平均(3.6±1.9)年,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形态呈圆形,边界清晰。角膜刮片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19眼查见细菌,3眼查见真菌菌丝,1眼同时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菌丝。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20眼细菌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16眼,革兰阴性杆菌4眼),3眼真菌培养阳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16/16)、87.5%(14/16)、81.3%(13/16)、75.0%(12/16)。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其中22眼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吻合术,7眼行泪囊摘除术,2眼行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角膜溃疡深度<1/3角膜厚度(CT)者9眼,其中6眼经药物治疗(10.8±3.2)d后溃疡愈合,3眼行角膜病损切除术;溃疡深度为1/3~2/3 CT者6眼,均行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深度>2/3 CT者16眼,其中6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8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眼合并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轻症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角膜溃疡逐渐愈合,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要根据角膜溃疡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2年至2018年深圳宝安区住院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连续多年深圳市宝安区住院儿童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特征及耐药情况,为评估肺炎链球菌危害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分离率、标本来源、患儿年龄组成等状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检测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2012年至2018年住院患儿细菌培养送检标本90 807例,分离出肺炎链球菌9 193株,分离率为10.1%,为第1位病原菌;98.68%(9 072/9 193株)的肺炎链球菌来自呼吸道标本,97.20%来自痰标本;分离自无菌体液标本107株,主要为血液标本(97株),是无菌体液标本培养阳性的最常见细菌。2.年龄<2岁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率为10.7%,2~5岁为10.2%,>5岁为4.1%,约97%的肺炎链球菌分离株来自<5岁儿童。3.以非脑膜炎菌株折点判断,胃肠外青霉素敏感率为93.18%、中介率为6.79%,耐药率仅为0.03%,青霉素抑制50%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50)值为0.50,抑制90%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90)值为2.00;头孢曲松敏感率为76.55%,中介率为20.18%,耐药率为3.26%,MIC 50值为0.50,MIC 90值为2.00;当以脑膜炎菌株折点判读,胃肠外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7.22%,头孢曲松中介率增高至30.48%,耐药率达18.45%。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 唑耐药率均>85.00%,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耐药率低,分别为0.16%和7.8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结论:肺炎链球菌是本地区5岁以下住院患儿呼吸道和侵袭性感染首位细菌性病原体。胃肠外青霉素仍可作为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脑膜炎时耐药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钉-骨界面表面培养在外固定支架钉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钉-骨界面表面培养在钉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23年6月至9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利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拟行部分或全部外固定支架拆除的患者。对螺钉所在钉道的分泌物(钉-软组织界面)行涂板细菌培养;对螺钉位于骨内的螺纹(钉-骨界面)用胰酪大豆胨琼脂浇筑进行螺钉表面培养,比较两个界面的培养结果,并对培养阳性者行细菌定性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男18例,女5例;年龄(37.3±17.6)岁;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为8.1(4.0,11.3)个月。共培养212个标本,钉-软组织界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8%(57/106),显著高于钉-骨界面[17.9%(1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钉-骨界面与钉-软组织界面细菌培养结果并未显示相关性( r=-0.011, P=0.913)。细菌类型方面,19个钉-骨界面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均为单一致病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个);57个钉-软组织界面培养阳性标本中,单一致病菌感染51个,混合细菌感染6个。两个界面均培养阳性标本10对,其中4对标本细菌类型完全一致,1对标本细菌类型部分一致。共有82个细菌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葡萄球菌感染占74.4%(61/82)。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耐药前3名的药物分别为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及青霉素;而敏感药物前3名分别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均未表现耐药。 结论:外固定支架钉-骨界面培养评估深部骨组织有无感染是必要的,钉-骨界面和钉-软组织界面同时培养可以为钉道感染的治疗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户时代食物本草之兴起:以《阅甫食物本草》为中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食物除作日常饮食之用外,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通过在知识层面引入中国传统本草学体系对日本食物进行系统阐述,一系列食物本草书籍在江户时代得以出版。其中,名古屋玄医所撰《阅甫食物本草》是江户时代食物本草的先驱之作。全书分上、下2卷,共收食物本草290种,卷上为167种植物药(分谷、菜、水草、菌、果、草部),卷下为123种动物药(分鱼、介、禽、兽部)。名古屋玄医作为医家,在日本率先将食物与临床治疗相联系,在具体分类和论述上多从疾病治疗出发,故该书虽具有本草学特征,但其博物学属性并不突出,其内容体现出江户时代早期食物本草书籍的撰写风格和医用倾向。对《阅甫食物本草》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此时期以医家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对食物本草的编撰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