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户时代食物本草之兴起:以《阅甫食物本草》为中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食物除作日常饮食之用外,还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通过在知识层面引入中国传统本草学体系对日本食物进行系统阐述,一系列食物本草书籍在江户时代得以出版。其中,名古屋玄医所撰《阅甫食物本草》是江户时代食物本草的先驱之作。全书分上、下2卷,共收食物本草290种,卷上为167种植物药(分谷、菜、水草、菌、果、草部),卷下为123种动物药(分鱼、介、禽、兽部)。名古屋玄医作为医家,在日本率先将食物与临床治疗相联系,在具体分类和论述上多从疾病治疗出发,故该书虽具有本草学特征,但其博物学属性并不突出,其内容体现出江户时代早期食物本草书籍的撰写风格和医用倾向。对《阅甫食物本草》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此时期以医家为代表的学者群体对食物本草的编撰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文献溯源及其价值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外台秘要方》中的服药食忌理论有别于一般的饮食禁忌,其药物与忌食食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文献来源、理论源流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直接文献来源主要为《新修本草》,少部分取自《许仁则方》等唐代以前其他医书;《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理论来源或可追溯至东汉时期的《伤寒论》;王焘具备一定的药物学知识,能够对固有的服药食忌理论去粗取精、拓展出新;《外台秘要方》服药食忌的内容在考证古方、研究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与底本选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献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本草经典理论体系之毒理论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纵观毒理学的发展史,古人在寻找食物、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发现并使用了毒物和药物,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探索.随着医疗实践的积累,历代医药学家开始妙用有毒之药,即通过配伍、控制剂量、炮制等方法来安全取效,也包括"炼丹服石"的历史警示,并提出"以毒攻毒"理念,突显中药学的独特智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亚砷酸注射液的诞生造福了世界人民.中国人民不畏毒、不忌毒,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认识、巧妙制约、有效驾驭应用毒性药物的智慧,最终通过对科学毒理学的不断研究形成中药的毒理学这一中医药的宝贵财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日本综合食物本草学专著《庖厨备用倭名本草》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医家在借鉴中国食疗知识体系(内容及编撰形式)和汲取食疗思想的同时,还结合日本本土情况,撰写了诸多食疗类医著.其中,江户早期医家向井元升所撰《庖厨备用倭名本草》是日本最早的综合食物本草学著作.书中对日本食物本草的选择与使用带有明显本土化的色彩,涵盖食物本草的名称、形态、栽培、采摘、鉴别、性味、主治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江户之初药食兼用思想的萌芽,同时反映了日本医家对于中国食疗思想的汲取特点,是了解江户早期日本食物本草学发展及其食疗文化的一手史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回药减毒方法的整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回药减毒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对回药现代研究的重视.方法:收集摘录《回回药方》《海药本草》《瑞竹堂经验方》以及《回药本草》等书中回药减毒方法的文献记载,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利用Clementine SPSS 12对《回回药方》所载回药方剂进行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挖掘配伍减毒药对.结果:回药减毒方法主要可分为炮制减毒、配伍减毒以及其他减毒方法,其中炮制减毒包括炒制法、煨制法、煮制法、醋制法、酒制法和取油法;共挖掘出《回回药方》中常用配伍药对18组,发现巴豆与芦荟配伍存在减毒作用;其他减毒方法包括食物、煎煮、剂量以及催吐减毒方法.结论:回药减毒方法种类较多,对现代有毒药物减毒方法的研究具有参考作用,存在一定文献研究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葛参胶囊的安全毒理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它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食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及生阳止泻的功效[1].葛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内酯、萜类、多糖和氨基酸等[2].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异黄酮类物质,如葛根素、大豆苷及其苷元等[3-4].研究表明,葛根异黄酮类物质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作用[5-8].人参是我国滋补类名贵中药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木部类、果部类和草部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药食同源中药是我国古人通过长期实践总结的既可以药用又可以食用的物质.虽然药食同源中药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有关其安全性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中国古代本草著作,尤其是食物类本草著作记载了大量的药食同源中药,并对来源、品种、功效、禁忌、用法与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木部类、果部类及草部类药食同源中药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其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李时珍《本草纲目》论治泄泻特色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文章对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泄泻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李时珍在论治泄泻时具有一定特色:首先创新了泄泻的分类治疗;第二系统总结了泄泻的药物治疗方法;第三重视泄泻的外治法;第四注重食疗在泄泻中的应用;第五重视药物、食物致泄的预防,对于我们临床论治泄泻病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时期本草类著作辨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时期本草类著作著录存在一些差错:《四川省之药材》甲乙种被误认为一种书;《良药与毒药》《本草用法研究》《汉药新觉》《中国药物新字典》等7部书籍的成书或出版时间有误;《食物常识》《中药之科学原理》《药物与验方》等5部书籍的编撰者或出版者有误;《药物要义》《药料注释》等8部书籍遗漏藏书地信息;《药物要义》《应用本草分类辑要》2部书籍的版本有遗漏;《药性辞(字)典》《国药字典》《应用药物辞典》3部著作的书名著录有误;《四川省之药材》《临床药典》《药性辞(字)典》3部书的分类不当;误收《食物须知》等9部西药著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古籍中的"盻"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中医古籍中,"盻""盼""眄"三个字的字形较为相近,因此时常出现误读的情况,并常常被相互混淆使用.这三个字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应当加以区分.本文以中医古籍《伤寒论》《黄帝内经》和《食物本草》为例,分别列举这三部书中对"盻""盼""眄"这三个字的误读现象,提示在阅读中医古籍时应当注意区别这三个字形相近的字,避免因文字混淆而产生的误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