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ega-3脂肪酸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深海鱼油作为一种常见的营养保健品,其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势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对其主要的有效成分——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本文将主要对omega-3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omega-3以其在抗炎、抗氧化、稳定细胞膜、调节代谢等多靶点、多器官的综合治疗优势,以及保健药品日常服用的预防属性,在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脊柱脊髓损伤等多种急性、慢性骨科疾病中展现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潜力。尤其是脂肪酸受体GPR120识别脂肪酸中不同单双键的位置,从而耦联下游不同效应器蛋白,以及omega-3激活GPR120-Gs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一步加快了高亲和力鱼油替代品的研发进程及其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缺血性卒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的营养物质,其在心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已进行过广泛研究。文章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和转归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械手任务及排障任务对潜航员血压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潜航员模拟操作不同难度机械手操作任务及排障任务时血压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于2020年7月,以8名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为研究对象,男性6人,女性2人。潜航员于"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1∶1模型内,执行不同难度的机械手操作任务和排障任务,测量潜航员连续血压,单次任务结束后填写美国航空航天局任务负荷指数表(NASA-TLX量表),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脑力负荷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单次任务中,潜航员SBP、DBP、MAP呈先升高后降低,第3分钟血压各值均明显低于第1分钟( P<0.01),第5分钟血压各值均明显高于第3分钟( P<0.01)。执行同种任务时,与安静状态比较,潜航员执行低难度、高难度、高难度+2-back机械手任务和排障任务时SBP、DBP、MAP均升高( P<0.05)。任务难度相同时,潜航员执行机械手任务的SBP、MAP均高于执行排障任务的血压值( P<0.05)。与低难度任务比较,潜航员执行高难度机械手任务的NASA-TLX量表得分明显升高( P<0.05);与低难度任务和高难度任务比较,高难度+2-back排障任务的量表得分明显升高( P<0.05)。任务难度相同时,机械手低难度和高难度任务的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排障任务( P<0.05)。1号、3号、4号、5号、7号潜航员(潜龄均为6年)SBP、DBP、MAP与NASA-TLX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 r>0.8, P<0.05)。 结论:载人深潜过程中,潜航员执行机械手操作任务和排障任务时,随着作业难度增加,潜航员脑力负荷升高,血压指标短时间内大幅度升高。同时,提升操作的熟练程度可降低潜航员作业时的心血管指标的变化幅度,血压可以作为评价作业难度及指导科学训练的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海作业遇险人员搜救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深海作业遇险人员搜救体系具有联合指挥高效、方法灵活多样、装备成体系、训练针对性强等特点。本研究报告主要围绕深海作业这一平台,分析深海作业事故特点,从力量、指挥、装备、技术等方面分析救援需求,提出初步行动方案,构建深海作业遇险人员搜救体系,理清建设思路,为深海作业遇险人员搜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南海海域海洋深层水细菌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3周前
中国南海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其生境多样,为各种生物类群提供了有利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环境栖息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海洋细菌在生态系统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的探测,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西太平洋和印太交汇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于参加开放项目获得的南海的深海站点水样,采用高通量测序进行了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了南海深海海水细菌群落多样性、菌群构成和多样性特征.该站点南海海洋深层水测定的细菌分属于15门、20纲、24目、86科、140属、150种,表明该区海洋深层水细菌群落丰富.测得优势菌属包括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噬甲基菌属(Methylophag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纤细芽胞杆菌属(Gracilibacillus)、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bacillus)、海源菌属(Idiomarina)、嗜油菌属(Oleiphilus)、食碱菌属(Alcanivorax),这些属的细菌在生物材料或药物、生物燃料、水处理、降解石油烃等方面均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属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ent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柴油食烷菌(Alcanivorax dieselolei)、三浦半岛盐乳杆菌(Halolactibacillus miurensi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可以具体鉴定到种,这些深海细菌目前已在产抗生素、生物防治、石油降解、反硝化等方面被开发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显示出采样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具有独特菌群特征和多样性,有其极为丰富的生物学开发利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环境RNA研究海山效应对浮游细菌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研究采用环境RNA技术探究西太平洋M4海山区细菌多样性,并与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解析细菌代谢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基于环境RNA和DNA技术检获的物种构成相似,但真光层中蓝细菌在RNA中的占比明显高于DNA,显示其高代谢活性;而α变形菌在RNA中的占比明显小于DNA,代谢活性低;γ变形菌在RNA中占比更大且随水层加深而增加.物种间关系网络复杂度随着水深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基于RNA数据构建的网络较DNA数据网络简单,且随着水深增加变化趋势更加显著,去除蓝细菌后网络变化剧烈,而去除α变形菌对网络影响小.综上,研究基于环境RNA技术提供了海山区浮游细菌多样性及分布更加完整的认知,α变形菌在海山区多样性占比和其在群落中作用可能被高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微藻破囊壶菌产功能性脂肪酸DHA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为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抗癌、支持视觉和脑功能等方面至关重要.传统的深海鱼油提取DHA方法存在鱼腥味重、工艺繁琐等问题,迫使研究者寻求更为高效、环保的替代方案.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s)凭借其生长迅速、低重金属污染以及高DHA含量的特性,成为工业化生产DHA的潜力微生物之一.当前在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过程中,依然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提高发酵产量、降低成本等.本文旨在全面阐述破囊壶菌发酵生产DHA的研究现状,包括菌株筛选与改良、DHA生物合成途径、遗传转化及代谢工程、发酵控制策略等方面.首先,总结归纳了对野生型菌株的自然筛选和诱变改良等方法,不断提高破囊壶菌中DHA产油量.其次,详细介绍了破囊壶菌DHA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辅助因子在DHA生产中的作用.此外,概述了外源DNA传递到破囊壶菌细胞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为提高其遗传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提供重要参考.在DHA代谢调控方面,探讨了氮限制对DHA合成的促进作用以及温度和氧气供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后,对利用破囊壶菌生产DHA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推动其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工业规模下的高效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分形模型与一般性物种多度分布关系的检验解析:以贝类和昆虫群落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群落物种多度分布(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SAD)是描述自然界生物群落中各物种间个体数量关系的定量方法,也是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一项主要研究内容.目前,已提出了40余种SAD理论模型,但该如何解读群落物种多样性,学界内却很难达成一致.研究表明,各类生物群落通常由极少的优势种和大量的稀有种组成.先前有研究运用SAD分形模型对近两万个群落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群落SAD最容易观测到的分布特征是1∶1/2∶1/3……,并据此提出了SAD的一般性分布关系.虽然后续研究对该项研究进行过验证,但对一般性分布关系和分形模型的探讨尚不够充分,特别是对其内在机制的解读,还要依靠更多学者提供想法,找出问题,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共识.本文选取大西洋深海双壳类群落和全球农作物授粉昆虫群落为例,基于拟合优度R2和分形参数p的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中值和频数分布),对分形模型和一般性分布关系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检验和研究.结果表明:(1)分形模型对两类群落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平均近70%样本(具体分别为85.5%和67.8%)的R2>0.8;(2)两组群落最常见的SAD都是1∶1/2∶1/3……,这说明一般性分布关系可以得到包括深海贝类与授粉昆虫在内的多种生物群落的支持,具有较强的普遍性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分形模型和一般性分布关系的验证,为学界提供值得思考和讨论的学术议题(如一般性分布关系的内在机制可能是什么),为开拓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新领域找到较为新颖的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叶形仿生优化对离心血泵水力性能及溶血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离心血泵的优化对于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参考座头鲸在深海中作原地转身运动时其鳍状肢的流线形,重新设计血泵的叶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血泵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通过水力试验来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溶血预测模型采用渐进一致数值近似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叶片尾缘形状对出口隔舌处的流场分布和该区域的壁面剪应力分布均有显著影响;当叶片尾缘达到一定扭转角度时,叶片结构能较好地适应泵内的流场环境,但当扭转角度不足时,流场扰动反而会增大.与原模型相比,扭转角为20°的模型在转速为2500 rpm、流量为5 L/min的工况下,扬程试验结果增加11.6%,水力效率提升3.1%,溶血指数下降40.1%.总的来说,具有一定扭转角度的仿生叶片尾缘结构可以提高半开放式离心血泵的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免疫肠内营养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免疫肠内营养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RE)对患者免疫功能、肠道炎性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ARE患者91例,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组(44例)及肠外营养组(47例),早期两组均给予5~7 d的依替米星、肠外营养及对症治疗,同时给生长抑素25μg/h静脉均匀泵入,至呕吐、腹泻、腹胀症状消失.同时免疫肠内营养组:对于腹胀、呕吐的患者应用穴位定向透药疗法、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等疗法,促进排气、排便,待腹胀、呕吐症状消失后于介入下置空肠营养管,给予爱伦多肠内营养粉剂温开水稀释后加入深海鱼油2 g,再加入谷氨酰胺3 g强化免疫,前几天肠内营养热量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肠外营养组继续肠外营养.两组均按着32 kcal/(kg·d)给予总热量,热(kcal)氮(g)比均为128∶1的原则,总有效营养治疗时间为14 d.于营养治疗前和营养治疗14 d后晨起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抗原分化(CD)3阳性(CD3+)、CD4+、CD8+值;检测两组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及脂多糖(LPS)值;采用现场见面随访为主、辅以电话调查的方法探究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营养治疗14 d后血液CD3+、CD4+、CD8+均显著回升,且免疫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回升显著(P<0.05);两组血清CRP、LPS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免疫肠内营养组CRP、LPS及IL-6降低的水平比肠外营养组显著(P<0.05);3个月后随访发现两组生活质量部分存在差异,免疫肠内营养组情绪功能及躯体功能明显好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ARE患者通过免疫肠内营养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后能明显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炎性反应、减轻肠黏膜受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