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发病部位不同,生物学行为存在差异。临床医师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RNEN)的认识仍存在不足,此研究旨在指导RNEN的临床诊治及病情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RNEN患者,收集和分析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全血细胞检查、内镜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等。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患者172例,其中男性107例、女性65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52±12)岁。RNEN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33.7%(58/172),其次为腹痛20.9%(36/172)、体重下降15.7%(27/172)等。研究共纳入神经内分泌瘤(NET)161例,神经内分泌癌(NEC)9例,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2例。内镜下多表现为息肉或隆起样病变85.5%(147/172),主要累及黏膜层27.9%(48/172)和黏膜下层55.8%(96/172)。29例患者诊断时已发生局部/远处转移。直径<10 mm,10~20 mm和>20 mm肿瘤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平均值分别为1.79±0.55、2.27±1.23和2.95±0.66, P<0.01。合并转移的RNEN患者NLR值明显高于无转移组(2.61±0.81比1.89±0.80, P<0.01)。肿瘤直径大(<10 mm 比10~20 mm比>20 mm, OR值为1.00 比 2.10比 5.25×10 9, P=0.001)、侵袭肠壁深层(黏膜层 比 黏膜下层 比 肌层 比 侵及/穿透浆膜层, OR值为1.00 比 3.26 比 14.11 比 39.42, P=0.008)和高NLR(NLR<2.25 比NLR≥2.25, OR值为1.00比5.19, P=0.024)是RNEN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RNEN转移与肿瘤大小、肠壁浸润深度及NLR相关。高NLR是可能是RNE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十二指肠乳头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分析的临床资料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的7例患者。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59.3岁,其临床特点与壶腹部恶性肿瘤相似,较难鉴别,术前穿刺活检阳性率较低,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辅助分级和预后评估有所帮助,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或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案。本组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者5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者2例,1例患者LPD术后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病理诊断一直在不断进展。继2011年和2013年发表“中国胃肠胰NEN病理诊断共识”之后,近年来结合消化系统NEN的研究进展、第5版WHO 有关NEN分类变化和NEN临床诊治现状与需求,现对中国共识2013版进行了更新,形成2020更新版。该版共识进一步明晰了胃肠胰NEN的分类、分级和分期,特别对NET G3及其与神经内分泌癌(NEC)的鉴别进行了阐述。此外针对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及一些尚存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导管内混合性腺泡导管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混合性腺泡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胰腺癌,肿瘤中包含胰腺导管及胰腺腺泡分化2种成分。胰腺导管内混合性腺泡导管癌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58岁女性胰腺导管内的混合性腺泡导管癌病例,就诊时以慢性胰腺炎伴导管扩张迁延起病。肿瘤大体沿胰腺导管乳头样生长,伴导管扩张。镜下肿瘤沿导管生长,呈乳头样息肉凸起。可见2种成分,腺泡细胞癌的成分:肿瘤实性生长,细胞具有嗜酸颗粒状胞质及明显核仁;腺癌的成分:肿瘤细胞形成腺管结构,具有细胞内外黏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腺泡细胞癌成分bcl-10及糜蛋白酶阳性,导管癌成分阿辛蓝-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2种成分广谱细胞角蛋白及β-catenin均膜阳性,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D56、突触素及嗜铬粒素A均阴性;p53弱到中度阳性,Ki-67阳性指数15%。胰腺导管内的生长方式是胰腺混合性腺泡导管癌一种极为少见的生长方式,患者以非特异性胰腺炎症状慢性迁延起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时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INSM1联合过碘酸雪夫染色双重染色在消化道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NSM1联合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双重染色(INSM1+PAS双染)在消化道具有腺和神经内分泌双向分化的癌(A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已经病理诊断为AC的病例15例。另外选取对照组包括:胃肠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癌(NEC)20例,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20例,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20例,正常胃肠道黏膜20例。用INSM1+PAS双染检测AC及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确定双染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INSM1+PAS联合双染结果:在AC的同一个肿瘤细胞内可见INSM1阳性的棕色细胞核,胞质内可见PAS阳性的红染黏液物质。INSM1+PAS双染在AC中表达的阳性比例为8/15。在NEC、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MiNEN、正常胃肠黏膜中均不表达,与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NSM1+PAS在AC与NEC的鉴别诊断中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100%。 结论:在AC同一个肿瘤细胞内可见INSM1阳性的棕色细胞核,胞质内可见PAS阳性的红染黏液物质,2种颜色对比清晰,容易识别,为诊断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建议本染色法在常规工作中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中心50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模式,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检查确诊为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肿瘤病理特征、治疗方法,随访并记录患者出院后治疗信息和生存资料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来比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组间G-NEN患者生存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G-NE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501例G-NEN患者,其中男355例,女146例;中位年龄为59岁。神经内分泌瘤(NET)G1、NET G2、神经内分泌癌(NEC)、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NEN)分别为130例(25.9%)、54例(10.8%)、215例(42.9%)和102例(20.4%)。NET G1/G2患者治疗方式主要是以内镜下切除为主,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NEC和MiNEN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同胃部恶性肿瘤,为根治性胃切除+淋巴结清扫辅以术后化疗。NET、NEC与MiNEN这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形态、肿瘤个数、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TNM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Syn和CgA表达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NET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ET G1与NET G2两组患者在肿瘤最大径、肿瘤形态和肿瘤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90例(97.8%,490/501)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2个月。163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死亡事件(NET G1 2例,NET G2 1例,NEC 114例,MiNEN 46例)。NET G1、NET G2、NEC和MiNEN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0.1%和86.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9%、100%、43.5%和55.1%;其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形态、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均与G-NEN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0岁、病理分级为NEC和MiNEN、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63例初诊时已处于Ⅳ期,其中32例行手术治疗、31例行姑息性化疗;Ⅳ期亚组分析显示,手术治疗组与姑息性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8.1%和46.2%;3年生存率分别为20.9%和1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 结论:G-NEN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不同病理分级的G-NEN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年龄≥60岁,病理分级为NEC/MiNEN、远处转移、分期为Ⅲ~Ⅳ期多提示患者较差的预后,因此应提高早诊早治的能力,同时对于高龄患者和NEC/MiNEN患者更多的关注。尽管本研究认为手术比姑息性化疗更能提高晚期患者的预后,但是手术治疗对于Ⅳ期G-NEN患者的价值仍存在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rdheim-Chester病的突变谱系及治疗选择
编辑人员丨4天前
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是最常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1930年由Jakob Erdheim和William Chester首次报道,目前全球有约1 500例已知病例。ECD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略多,主要累及骨骼、肺、腹膜后、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垂体、眶后组织及皮肤等。骨骼受累者主要表现为双侧长骨骨干和干骺端对称性骨皮质硬化,仅50%的患者存在骨痛。胸膜或肺实质受累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肺功能可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胸部CT可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小叶中央结节影、磨玻璃影或肺囊肿等。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因肾周脂肪和肾周筋膜对称浸润出现"毛肾"现象,病变可包绕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大血管受累患者病变可累及主动脉干分支,可出现腹痛、胸痛、背痛。ECD可累及心脏,右心房或房室沟占位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不良预后因素,临床表现受病灶部位影响,不同部位病变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垂体受累导致的尿崩症是ECD患者最常见的内分泌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眶后组织增生或眼睑黄色瘤。ECD的诊断需要依靠特征性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若患者有不明原因骨痛(特别是四肢远端骨痛),伴心血管、神经系统或皮肤表现,同时骨显像提示长骨骨干和干骺端对称性骨皮质硬化,应怀疑ECD。ECD的病理表现为受累脏器中有泡沫样组织细胞,伴炎性细胞和多核巨细胞(Touton细胞)浸润,纤维组织混合其中或包绕在外,免疫组化:CD68(+)、XⅢa(+)、CD163(+)、Fascin(+)、CD1a(-)、langerin(-)、S100(+/-)。2012年在ECD病灶组织中发现了BRAF V600E突变,从而确定ECD为一种克隆性肿瘤;RNA测序发现ECD具有与髓系祖细胞或巨噬细胞类似的转录谱,且有研究在BRAF V600E突变阳性ECD患者的CD34 +造血干/祖细胞、单核细胞和髓系树突状细胞中也发现了BRAF V600E突变,提示ECD是一种髓系来源的肿瘤;还有研究发现,ECD患者IL-6、INF-α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这些因子可能发挥了组织细胞的局部激活和募集作用,进而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目前认为ECD是一种炎性髓系肿瘤。ECD的一线治疗包括干扰素-α(IFN-α),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等。本文回顾了ECD相关文献,对ECD的突变谱系及治疗选择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造影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Gd-EOB-DTPA MRI)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0例(274个病灶)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04例,女46例;年龄为(52±11)岁,年龄范围为22~78岁。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Gd-EOB-DTPA MRI检查并于1个月内行手术切除或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图像由2位高年资医师对其观察分析后作出诊断。观察指标:(1)超声造影与Gd-EOB-DTPA MRI检查影像学特征。①超声造影检查影像学特征。②Gd-EOB-DTPA MRI检查影像学特征。③223个肝细胞癌病灶在各时期增强影像学表现。(2)超声造影与Gd-EOB-DTPA MRI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①3种检查方式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②3种检查方式诊断不同直径病灶为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造影检查、Gd-EOB-DTPA MRI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结果:(1)超声造影及Gd-EOB-DTPA MRI检查影像学特征。①超声造影检查影像学特征:274个病灶中,223个肝细胞癌病灶超声造影检查中,167个符合肝细胞癌"快进快出"表现,7个漏诊,49个误诊。51个非肝细胞癌病灶超声造影检查中,7个符合"快进快出"表现,其中3个混合型肝癌、2个肝内胆管细胞癌、1个神经内分泌肿瘤、1个炎性肉芽肿;44个不符合"快进快出"表现。②Gd-EOB-DTPA MRI检查影像学特征:274个病灶中,223个肝细胞癌病灶Gd-EOB-DTPA MRI检查中,178个符合"快进快出"表现,1个漏诊,44个误诊。51个非肝细胞癌病灶Gd-EOB-DTPA MRI检查中,5个符合"快进快出"表现,其中2个肝内胆管细胞癌、1个混合型肝癌、1个神经内分泌肿瘤、1个炎性肉芽肿;46个不符合"快进快出"表现。③223个肝细胞癌病灶在各时期增强影像学表现。动脉期:超声造影检查表现为高增强病灶占比为92.83%(207/223),高于Gd-EOB-DTPA MRI检查的80.72%(180/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40, P<0.05)。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超声造影检查表现为低增强病灶占比为78.48%(175/223),低于Gd-EOB-DTPA MRI检查的96.41%(215/2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2.674, P<0.05)。Gd-EOB-DTPA MRI检查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表现为低信号的病灶占比为96.41%(215/223),肝胆期为98.21%(219/2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70, P>0.05)。(2)超声造影与Gd-EOB-DTPA MRI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效能。①3种检查方式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超声造影检查、Gd-EOB-DTPA MRI检查、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4.89%(167/223)、79.82%(178/223)、94.62%(211/223),特异度分别为86.27%(44/51)、90.20%(46/51)、80.39%(41/51),准确率分别为77.01%(211/274)、81.75%(224/274)、91.97%(252/274)。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3.499,23.345, P<0.05);3种检查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17, P>0.05)。②3种检查方式诊断不同直径病灶为肝细胞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274个病灶中,病灶最大径为>3 cm且≤5 cm 128个,>2 cm且≤3 cm 92个,≤2 cm 54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病灶最大径为>3 cm且≤5 cm、>2 cm且≤3 cm、≤2 cm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1.19%(82/101)、76.92%(60/78)、56.82%(25/44),特异度分别为92.59%(25/27)、71.43%(10/14)、90.00%(9/10),准确率分别为83.59%(107/128)、76.09%(70/92)、62.96%(34/54);Gd-EOB-DTPA MRI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83.17%(84/101)、79.49%(62/78)、72.73%(32/44),特异度分别为96.30%(26/27)、85.71%(12/14)、80.00%(8/10),准确率分别为85.94%(110/128)、80.43%(74/92)、74.07%(40/54);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95.05%(96/101)、96.15%(75/78)、90.91%(40/44),特异度分别为92.59%(25/27)、57.14%(8/14)、80.00%(8/10),准确率分别为94.53%(121/128)、90.22%(83/92)、88.89%(48/54)。3种检查方法诊断病灶最大径为>3 cm且≤5 cm、>2 cm且≤3 cm、≤2 cm肝细胞癌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703,12.777,13.142, P<0.05);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051,6.600,9.826, 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造影与Gd-EOB-DTPA MRI检查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肝细胞癌可提高其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2022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根据2019版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和分级标准,GEP-NENs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瘤、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和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有无功能分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和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2016年版)》进行了修订更新,共识的内容包括了GEP-NEN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化与影像检查、病理特征以及治疗与随访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癌合并穿孔、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68岁。5个月前体检发现“胃大弯侧外缘软组织肿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12.1×10 9/L,血红蛋白65 g/L。胃镜检查:贲门胃底肿块,胃穿孔可能。贲门活检示:中-低分化腺癌。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胃底巨大外生性肿块,考虑胃间质瘤可能,肿块型胃癌待排除(图1)。患者肿瘤负荷大,伴胃穿孔及出血,腹腔感染,行全胃切除伴食管空肠吻合+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图2)。病理检查:(1)胃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癌(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s,MiMENs)(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约占70%,黏液腺癌约占30%)(图3,4),侵及浆膜外,累及胰腺、肝尾状叶、脾门、横结肠浆膜面,神经侵犯(+),脉管癌栓(+);(2)免疫组化检查结果:Syn(弱+),CgA(-),CD56(部分+),CK(+),CEA(局部+),p53(+),CK7(-),INI1(+),BRG1(+),Ki-67(+,约80%)。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