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背景]汽车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多样,劳动者职业健康风险较大.[目的]探讨能准确反映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风险水平的方法,指导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ICMM法)和风险指数法对湖南省3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电焊、打磨、喷漆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用Kappa 一致性检验三种评估方法的分级结果,用近三年的职业健康体检复查和禁忌证检出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A、B企业各岗位危害因素评估为2~3级,其中A企业二氧化氮为3级,B企业电焊烟尘、二氧化氮、甲醛均为3级;C企业各岗位危害因素为2~4级,C企业的二氧化氮、苯为4级,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砂轮磨尘、二甲苯为3级.ICMM定量法评估各企业危害因素评估为2级和5级,其中A企业的锰及其化合物为5级,C企业的电焊烟尘、砂轮磨尘、苯系物为5级.风险指数法评估各企业危害因素评估为1~4级,其中A、B企业锰及其化合物均为3级,C企业锰及其化合物、苯均为4级.综合指数法与ICMM法、风险指数法的Kappa值分别为0.084(P>0.05)和-0.046(P>0.05),ICMM法与风险指数法的Kappa值为0.014(P>0.05),一致性均较差.将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评估结果进行比较,A企业发现锰作业职业禁忌证和发锰超标各1人,但综合指数法对A企业锰及其化合物作业的风险评估为低风险,结果偏保守;ICMM识别出的关键岗位与体检结果一致,但评估等级均为极高风险,结果过于严格;C企业电焊岗位发现电焊烟尘作业禁忌证1人、打磨岗位发现重度混合型肺通气功能障碍2人,各企业焊接、打磨均发现轻、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多发,而风险指数法对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作业的评估结果均为可忽略风险,与体检结果不符.[结论]综合指数法、ICMM法、风险指数法均能基本识别出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综合来看,综合指数法其评估结果与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一致性更好,考虑较为全面、客观,更适合汽车制造企业的风险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明确某玻璃纤维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并提出该行业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建议.[方法]通过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和检测检验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等做出客观、真实的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碎玻璃和硼砂混合尘)、苯酚、甲醛、氨、噪声和高温等,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显示,矽尘检测合格率66.7%,噪声检测合格率92.31%,其他因素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窑炉巡检位矽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离心成纤巡检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余岗位作业分级均为0级(相对无害).[结论]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粉尘和噪声是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窑炉巡检位和离心成纤巡检位是其关键控制点,应重点加强对粉尘和噪声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又称Little病,指发育期胎儿或出生后1个月内婴儿的大脑非进展性缺陷或损害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障碍及癫痫等[1].脑瘫按运动障碍类型及瘫痪部位可分为6种类型[2]: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及混合型.痉挛型脑瘫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病例的2/3左右.目前,痉挛型脑瘫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干预,主要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3].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作业疗法、物理疗法及语言训练,在脑瘫的治疗中占主要地位.药物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痉挛,包括口服药物(苯二氮(草)类药物、巴氯芬)、A型肉毒毒素注射(botulinum A toxin,BTX-A)及巴氯芬鞘内注射(intrathecal baelofen,ITB),适用于轻至中度痉挛.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eripheral neurotomy,SPN)、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脱术、骨与肌肉肌腱矫形术[4].SPR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有效解除肢体痉挛状态的手术方式[4-5].痉挛型脑瘫患儿大脑半球的损伤导致下传脊髓中间神经的冲动减少,γ运动神经元活动增强,γ-环路通过正反馈机制引起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肌肉痉挛.SPR正是通过降低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打断牵张反射的正反馈,从而解除肢体痉挛[6].SPR因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现对其近年的研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汽车制造企业长期低浓度混苯接触对男性外周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长期低浓度混苯接触对男性工人外周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某汽车制造企业2012年1月~2016年12月连续5年均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452名接触混苯(苯、甲苯、二甲苯)男性工人作为接触组,选取同期进行职业体检的438名男性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外周血检测结果,同时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以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2012~2016年,该汽车企业车间有低剂量的混苯暴露,但检测结果 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红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N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外周血主要指标异常率低,NEUT、RBC、Hb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尚不能认为长期低浓度混苯接触可引起男性外周血指标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油漆厂接触噪声及噪声与混苯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收集甘肃省某油漆厂色漆车间接触混苯+噪声和制桶车间单纯接触噪声196人健康监护资料,选取该厂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办公室和后勤人员90人作为对照组,了解听力损失状况.结果显示:不同工龄人员听力损失随着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混苯+噪声组听力损失率为23.7%,单纯噪声组听力损失率为23.2%,对照组听力损失率为10.0%,三组听力损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混苯与噪声危害对听力有损害作用,应充分考虑混苯与噪声联合接触因素的职业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混合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浓度苯及混苯对接触工人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低浓度苯及混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以便职业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为低浓度苯及混苯作业工人采取更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低浓度苯及混苯作业工人1000人(接触组),非苯接触健康体检人员200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检测;苯作业工人197人(接触组2),无职业危害人员46人(对照组2)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查(以下简称微核率),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比较,接触组1 WBC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H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中<30岁人群WBC异常率高于对照组1(P<0.05).在白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中,偶尔饮酒和偶尔吸烟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的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白细胞减少异常率偶尔饮酒和偶尔吸烟低于其他饮酒组和吸烟组(P<0.05).在作业环境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低于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接触组的微核率及微核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苯及混苯对作业工人外周血象仍有一定的影响,有遗传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某民爆器材企业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白内障检出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某民爆器材企业451名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显示,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确诊9例,其中壹期7例、贰期2例;疑似三硝基甲苯白内障21例,细点状混浊36例,ALT异常增高48例.提示企业应重视职业防护,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化工原料对工人的职业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混合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混合苯作业人员甲皱微循环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