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风藤活性成分对糖尿病db/db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青风藤活性成分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30 只 6 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组(195 mg/kg/d羟苯磺酸钙),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H)低、中、高剂量组(31.2、62.4、124.8 mg/kg/d SH)5 组,同时选取 6 只同周龄db/m小鼠设为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 1 次,定时灌胃给药,连续 6w.于 12w末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试剂盒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Luminex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及补体蛋白3(C3)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SH低、中、高剂量组小鼠mAlb、SCr和BUN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匀浆中MDA水平降低(P<0.05),GSH水平和SOD活性均升高(P<0.05);血清中TNF-α、IL-1β、IL-6、IgG、IgM、IgA和补体C3 水平均降低(P<0.05),IL-10 水平升高(P<0.05);镜下肾小球损伤及肾小管上皮水肿情况均有所改善,肾组织损伤减轻.结论:青风藤活性成分对DM db/db小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炎症反应及提高免疫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西南某化工园区周边室内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及其健康风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化工园区周边家庭室内空气中典型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间+对二甲苯)和卤代烃(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污染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方法 选择西南某典型化工园区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区域15户家庭连续3年室内空气中夏、冬两季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园区附近居民室内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benzene series and halocarbons,BSHs)普遍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2.35~6.68 μg/m3和0.26~7.43 μg/m3,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的浓度超过了《国际WELL健康建筑标准TM第2版》的标准限值.室内空气中BSHs既有室内来源,也有室外传输.对于单个污染物而言,四氯乙烯无明显的致癌风险,苯、乙苯、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存在可接受的致癌风险,三氯甲烷存在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甲苯、邻二甲苯和间+对二甲苯均无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但污染物累计致癌风险超过了风险阈值.结论 化工园区附近室内空气中BSHs普遍检出,来源复杂,其风险值得长期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中小学生5种食品添加剂的内暴露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尿液中5种食品添加剂的内暴露水平.方法 2016年9月,在北京2个区的中小学收集900份学生尿液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5种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安赛蜜、甜蜜素、糖精和4-己基间苯二酚)含量,按照年龄组计算每日估计摄入量(EDI),并评估其存在的健康风险.结果 全部尿液样本中均检测到甜蜜素和糖精,96.3%的样本中检测到安赛蜜.甜蜜素的中位浓度(4788.5 ng/mL)明显高于其他4种食品添加剂(苯甲酸235.9 ng/mL,安赛蜜92.6ng/mL,糖精84.1 ng/mL,4-己基间苯二酚7.6 ng/mL).7~12岁学生尿液中苯甲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3~17岁年龄组的学生(P<0.001);13~17岁年龄组学生尿液中安赛蜜、糖精和4-己基间苯二酚浓度极显著高于7~12岁学生(P<0.001);13~17岁年龄组女生尿液中糖精浓度极显著高于同年龄组男生(P<0.001).5种食品添加剂的中位EDI分别为:苯甲酸3.48 μg/kg·BW/d、安赛蜜1.36 μg/kg·BW/d、甜蜜素69.01 μg/kg·BW/d、糖精1.22μg/kg·BW/d、4-己基间苯二酚0.11 μg/kg·BW/d.结论 本研究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广泛暴露于5种食品添加剂,部分高暴露儿童甜蜜素EDI高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他4种添加剂暴露水平远低于ADI,总体处于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eEAM/C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BeEAM/C(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tuo-HSC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收治并进行BeEAM/C方案预处理auto-HSCT的30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BeEAM/C组。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GBM/C(吉西他滨+白消安+美法仑/环磷酰胺)方案预处理auto-HSCT的30例PTCL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纳入GBM/C组。BeEAM/C组与GBM/C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3.2±10.3)岁和(38.6±11.8)岁;男性患者分别为19和17例,女性患者分别为11和1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造血重建、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2组患者的随访截至2023年4月30日。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根据本研究定量资料的分布,2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成组 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曲线,2组比较采用log-rank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8LH-KS-025),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研究BeEAM/C组和GBM/C组患者的骨髓受累、病理分型、疾病分期、既往治疗线数、移植前疗效、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 BeEAM/C组和GBM/C组患者回输的单核细胞(MNC)中位数(4.80×10 8/kg比5.23×10 8/kg)、CD34 +细胞中位数(2.09×10 6/kg比1.85×10 6/kg)、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3 d比12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5 d比15 d)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U=379.00、 P=0.294, U=394.50、 P=0.412, U=388.00、 P=0.353, U=-439.50、 P=0.876)。③截至2023年4月30日,对BeEAM/C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10.3,16.0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疾病进展(PD),1例死亡;对GBM/C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5个月(20.8,35.0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PD,2例死亡。BeEAM/C组和GBM/C组患者的1年PFS率分别为84.3%和90.0%,1年OS率分别为96.6%和93.2%,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29、 P=0.589, χ2=0.20、 P=0.656)。④ BeEAM/C组和GBM/C组患者的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为100.0%(30/30);2组患者Ⅲ~Ⅳ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7%(17/30)比63.3%(19/30), χ2=0.28, P=0.598]。GBM/C组患者黏膜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BeEAM/C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3.3%(22/30)比46.6%(14/30), χ2=4.44, P=0.035;93.4%(28/30)比70.0%(21/30), χ2=5.46, P=0.020]。 结论:对于接受auto-HSCT的PTCL患者,采取BeEAM/C预处理方案与GBM/C预处理方案的短期预后疗效相当,但前者所致黏膜炎及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下降,安全性相对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纹状体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密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s)和纹状体部位的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前瞻性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男16名,女13名,年龄(48.8±14.2)岁]和67例PD患者,PD患者包括31例改良Hoehn-Yahr(mH-Y)Ⅱ期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53.4±8.5岁)]、36例mH-Y Ⅲ期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63.1±8.2岁)]。所有受试者均行 18F-氟丙基-(+)-二氢丁苯那嗪[ 18F-FP-(+)-DTBZ , 18F-AV133]PET/CT检查,以枕叶皮质为参照区,测定纹状体各亚区的特异性摄取比值(SURs)。PD患者的NMSs通过临床量表进行评估。组间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评估纹状体SURs与临床NMSs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NMSs统计结果发现,改良mH-Y Ⅱ、Ⅲ期PD患者之间抑郁[(3.51±1.34)与(11.36±3.87)分]、焦虑[(2.35±1.45)与(6.00±3.32)分]、睡眠障碍(132.90±12.26)与(110.34±19.69)分]及生活质量[(7.58±3.37)与(24.01±10.15)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10.573~5.439,均 P<0.05),但2组间认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67, P>0.05)。健康受试者纹状体SURs为1.28±0.22,mH-Y Ⅱ期与Ⅲ期患者纹状体SURs分别为0.65±0.16和0.31±0.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11, P<0.05),mH-Y Ⅱ期与Ⅲ期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t=9.116, P<0.05)。除认知评分外,PD患者NMSs其余评分均与纹状体SURs相关( r值:-0.647~-0.426,均 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纹状体SURs是预测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PD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的最佳变量( R2值:0.234、0.378,均 P<0.001),对侧尾状核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 R2=0.402, P<0.001)的最佳变量,对侧壳核的SURs是预测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评分( R2=0.204, P<0.001)的最佳变量。 结论:PD患者纹状体VMAT2减少与NMSs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多巴胺供应减少可能在PD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甲基苯丙胺(MA)成瘾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特征。方法: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MA成瘾患者(MA成瘾组, n=46)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 n=46)的脑功能网络。比较2组成员脑功能连接及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分析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拓扑属性与临床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脑功能连接: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A成瘾组位于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枕外侧皮层、腹内侧枕叶皮质、眶回、中央前回、梭形回、颞上回皮层及丘脑的多个脑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增强,位于眶额回、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颞下回、梭形回、海马旁回、顶上小叶、中央后回、腹内侧枕叶、枕外侧皮层及杏仁核的多个脑区构成的子网络的功能连接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网络拓扑属性:2组成员的脑功能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是MA成瘾组小世界属性值、聚类系数、局部效率、模块化程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成瘾组的左侧额上回、右侧眶额回、右侧颞中回和左/右侧枕外侧皮层介数中心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相关性分析:MA成瘾组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与第1次服用MA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r=0.327, P=0.028);MA成瘾组的模块化程度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激活性因子分呈正相关关系( r=0.315, P=0.035)。 结论:慢性MA成瘾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部分拓扑属性被破坏,且患者首次服用MA时年龄越小右侧颞中回的介数中心度越低;网络模块化程度越深,精神病性症状中的激活性症状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芍药苷激活自噬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能力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芍药苷激活自噬对PD小鼠运动能力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芍药苷组和芍药苷+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0只。后3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d)]制备成亚急性PD模型,期间芍药苷组和芍药苷+3-MA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芍药苷[30 mg/(kg·d)]和芍药苷[30 mg/(kg·d)]+3-MA[2 mg/(kg·d)]。第8天时采用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运动能力,之后取中脑黑质,采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LAMP2A、LC3-Ⅱ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小鼠的爬杆时间明显缩短,悬挂实验评分明显升高,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H阳性细胞数及LAMP2A、LC3-Ⅱ表达明显升高,α-Syn表达明显减少,LAMP2A、LC3-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芍药苷组比较,芍药苷+3-MA组小鼠的爬杆时间明显延长,悬挂实验评分明显降低,凋亡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多,TH阳性细胞数及LAMP2A、LC3-Ⅱ表达明显减少,α-Syn表达明显升高,LAMP2A、LC3-Ⅱ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芍药苷通过诱导自噬清除α-Syn,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从而改善PD小鼠的运动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β-榄香酮酸对白细胞介素-1β作用下大鼠软骨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β-榄香酮酸(β-EA)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大鼠软骨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并使用甲苯胺蓝鉴定,将其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IL-1β组、β-EA低、高剂量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活力,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对正常软骨细胞用不同浓度β-EA处理后,对照组、β-EA低剂量组、β-EA高剂量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97.00%、97.36%、95.80%;按分组处理的对照组、IL-1β组、β-EA低剂量组、β-EA高剂量组软骨细胞活力分别为97.22%、49.57%、60.20%、79.95%;正在增殖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38%、9.16%、13.62%、24.56%;细胞迁移数分别为354.67、86.67、136.67、192.67个;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18%、36.74%、24.41%、16.98%。这些结果表明β-EA对正常软骨细胞无明显毒性( F=0.438, P>0.05),并对IL-1β作用下的受到抑制的软骨细胞活力具有促进恢复作用( F=379.200, P<0.05)。IL-1β组中增殖、迁移的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F=84.920、117.100, P<0.05);β-EA低、高剂量组增殖、迁移的细胞数明显高于IL-1β组( F=84.920、117.100, P<0.05)。IL-1β明显诱导大鼠软骨细胞凋亡( F=169.600, P<0.05);通过高、低剂量的β-EA处理后,IL-1β作用下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 F=169.600, P<0.05)。同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9、bax的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 F=111.600、50.830、132.500, P<0.05),bcl-2明显升高( F=59.850, P<0.05)。 结论:β-榄香酮酸可促进IL-1β作用下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其凋亡,对软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15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5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组(R1组)和瑞马唑仑12 mg复合瑞芬太尼组(R2组)。按体重给药以理想体重计算。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 μg/kg,然后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12 mg。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3分时即开始胃镜操作。给予丙泊酚或瑞马唑仑3 min时若MOAA/S评分仍≥4分,则为镇静失败。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初始剂量的1/4,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4,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5 mg,维持MOAA/S评分≤3分。15 min内追加超过3次仍不能维持足够的镇静,则为镇静失败。记录镇静成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呃逆、呛咳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P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呛咳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R2组镇静成功率降低,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呃逆发生率升高( P<0.05);与R2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升高,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和呃逆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