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探析胃痞病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5首临床常用方剂阐释以"枢轴运动"理论为指导的胃痞病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述要及其指导现今中医肝病诊疗之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治肝三十法"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基于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辨治肝病的方法,出自其代表作《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氏根据肝病的病机特点将肝病的证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四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此分类方法别具一格,既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亦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各种治法循序渐进,丝丝入扣.而由于肝与他脏密切相关,"治肝三十法"也涵盖肝与他脏兼治之法.现阶段中医药治疗肝病还存在拘泥于专科分类、思辨不足等现象,应在系统掌握经典的中医理法方药基础上,学好、用好"治肝三十法",治肝为主,涉及全科,培养和提升临床思维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辨治脾胃病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肝病证治,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其对肝病的分类辨治,既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也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脾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均联系紧密且互相影响,肝病可传于脾胃,肝气、肝风、肝火皆能侮脾乘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等病理状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重视"治肝"已是临床常用之法.基于"治肝三十法"理论,灵活运用疏肝、柔肝、清肝、化肝、温肝、敛肝等法治疗脾胃病,不失为治疗脾胃病之思路,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康复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为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晚年医案选集,所录之医案多为迁延难愈的内科杂病,其中蕴含丰富的康复思想.叶天士注重辨体质偏颇、察正气盛衰以提出适宜的摄生康复方案,参四时之气以采用圆机康复之法.对于久病康复主张"王道"养正,以药性和缓之药物改善虚损体质;对于虚损康复注重调护脾胃,以化生精气充养脏腑,调中气复元气.在治疗上,叶天士重视药食气味于病后康复,主张以薄味饮食养病,且药物剂型与服法灵活;强调节欲静养以却病,旨在形神共康.叶天士晚年提出的康复思想对当今慢性病的康复调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秦裕辉教授运用"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论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黄元御,清代著名医家,其代表性著作《四圣心源》的主要学术理论可概括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强调中气之升降浮沉是维持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以脾土之气为轴,心、肺、肝、肾为轮,轴运轮转,推动心、肺、肝、肾四象互生互化互制,生生不息.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结合秦裕辉教授临床实践探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将其病因病机概括为"脾土衰败、湿浊困脾;肝木不足、癸水亏虚;木气郁滞、脾土壅塞",依"运轴行轮、运轮复轴、轴轮并运"之法,行"健土祛湿以复中焦,滋补乙木、润养癸水,疏达乙木、健运己土"之法,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辨证论治扩展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南京图书馆藏抄本《缪氏外疡医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缪氏外疡医案》为清代名医缪柳村之作,现存清代徐居仁手抄本1卷,藏于南京图书馆。据《中国医籍大辞典》和笔者的调研,南京图书馆所藏《缪氏外疡医案》为仅存孤本 [ 1]818 。因笔者为 “海内外孤本《缪氏外疡医案》的点校整理研究”项目主要研究者,现将其文献考察概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民国山东藏书家庄恩泽与抄本《伤寒论选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伤寒论选注》是山东清代乾隆年间与黄元御齐名的诸城名医臧应詹的代表作,未得刊刻,仅以抄本流传,现存5部。通过对所见的5种抄本进行比较,发现山东省图书馆所藏的庄恩泽本在此书现存版本中较为独特,精致大方、抄校精美,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庄恩泽采诸家之论,补充方剂,辨证医理,并独到见解。究其原因,或许与其家族世代业医有关,与其为读而藏、为读而抄、钟爱医书的藏书理念有关,也与其保护乡邦文献、流播桑梓之遗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末绍派名医赵晴初的访道与传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清末会稽儒医赵晴初,医承绍派伤寒名家与士材学派尤氏之长,弃儒从医后名声大噪。邵友濂、曾国荃、任道镕、许应骙、任阜长等名士均求治于赵氏,可窥见其医病交互网络。赵氏广结同好,访道交游,与汪曰桢、马培之、何廉臣等研讨医理,与张畹香、凌嘉六、周伯度等医家皆有交集,可谓清末长三角地区医家交游、医病交流之典型。赵氏钻研医理,传承伤寒经典,但不盲从权威,能兼收并蓄,汇通西学;并且乐于传教后学,教授门人赵舒安、杨质安、鲁东川、贺吉人等。赵晴初晚年记录行医所感,撰成《存存斋医话稿》,以作传习,经后世多次刊行,在绍兴当地乃至江南一带影响深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杨璿伤寒瘟疫辨治特色及对辨治流感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杨璿为清代著名医家,其伤寒与瘟疫辨治经验集中体现在《伤寒瘟疫条辨》当中,杨璿主要从病因病机、行邪伏邪、脉证、治法及方药等方面明辨伤寒与温病,集诸家之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创立以升降散为首的辨治温病十五方.《伤寒瘟疫条辨》集杨璿辨治伤寒与瘟疫的学术特点,著中杨璿博采金元刘完素、明代王履,及明清吴又可、喻嘉言、张璐等辨治之长,强调伤寒与温病根源异、脉证异、治法异,其思想对辨别治疗伤寒与瘟疫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以《伤寒瘟疫条辨》为基,从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辨别、脉证辨别、治法辨别及辨治流感与瘟疫的启示四方面,对杨璿辨治瘟疫特色予以阐述,对于传承古代医家辨治瘟疫精华及指导临床运用具有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帕金森病病机及论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清代名医黄元御精读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和自然哲学著作,在"天人相应"和"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学术理论,呈现为左升右降、中焦斡旋的气机运转模式,"中焦为轴,四象为轮",枢轴运转,则阴平阳秘,脏腑调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情呈缓慢性进展,现代医学对本病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该文将运用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从整体动态的角度去探讨帕金森病的病机及治则,提出帕金森病的病机以中土失运为根本,乙木下陷、肾水下寒、肺金右滞为关键,共同引起全身气机周流阻滞;并提出了运用黄芽汤加减健运脾胃、斡旋中焦,桂枝苓胶汤加减疏肝解郁、清风泄热,天魂汤加减温肾助阳、燥湿解郁,下气汤加减收敛肺气、调达肝气,以达到恢复全身气机周转的目的,从而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