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检索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复方专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中药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中药复方专利490个,涉及中药791味,平均每个专利约含中药13~14味;得到高频中药30味,以补益药为首,清热药次之;药性以平、寒、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肺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山药-黄芪、生地黄-黄芪等17个药对;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组,因子分析共提取11个公因子。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基础,辅以健脾燥湿、祛痰消瘀、泻火解毒,在临床应用时注意痰浊、血瘀、热毒等病理产物,务必厘清病机,标本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ICU 4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方法:将河北省中医院重症医疗队2021年1月7日至3月4日在河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48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既往史以及住院期间首诊和复诊的全部中药处方。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建立数据库,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48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2.4±13.7)岁;病情普遍偏重,其中普通型17例、重型25例、危重型6例;大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共纳入有效处方146张,涉及方剂59首、中药115味。对146张处方进行使用频次(使用率)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常用方剂为清肺排毒汤(30次,20.55%)、宣白承气汤(10次,6.85%)、达原饮(10次,6.85%);常见中药为甘草(80次,54.79%)、茯苓(76次,52.05%)、石膏(70次,47.95%)、苦杏仁(70次,47.95%)、麻黄(57次,39.04%)、黄芩(56次,38.36%)、陈皮(53次,36.30%)、广藿香(50次,34.25%)、白术(50次,34.25%)、柴胡(43次,29.45%)。中药功效以清热解毒(129次)、清热泻火(129次)、利水渗湿(110次)为主;药性以温(509次)、平(287次)、寒(235次)为主;药味以辛(765次)、甘(654次)、苦(626次)为主;归经以肺(1 096次)、脾(785次)、胃(687次)为主。关联分析显示,共17对药物组合,其中支持度排在前3位的药对分别为苦杏仁-石膏(0.43)、麻黄-苦杏仁(0.38)、陈皮-茯苓(0.36)、麻黄-石膏(0.36)。聚类分析显示,共有3个聚类药物组合,分别为麻黄、苦杏仁、石膏,广藿香、茯苓、陈皮、白术,以及黄芩、炙甘草、枳实、泽泻、柴胡、生姜、桂枝;核心药物由茯苓、柴胡、陈皮、白术、广藿香、苦杏仁、黄芩、石膏、麻黄、甘草组成。结论:中老年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正虚毒损,病机演变迅捷,湿浊毒邪多闭肺困脾、枢机不利,甚者内陷营血、阴竭阳脱;治以化浊解毒为要、补气养阴为则,使邪去而正气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清代古籍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国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方法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V6.16版)收录的清代古籍中出现的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5)统计频次前30味中药的归经、性味和功效,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社团分析.结果 最终检索到关于乳中结核的清代古籍10本,记载的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有外敷、艾灸、热疗、针刺4种.其中外用方共13首,中药53味,总频次为104次,频次≥3次者共10味,前三位分别是铅丹、麝香、麻油;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解毒散结为主;归经多为脾、肝、心,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四气以温、寒、平为主;社团分析显示外用药物治法分为4类,分别是清热燥湿泻火、活血通络化痰、消肿敛疮生肌、行气活血散结;关联分析显示外用药方核心处方为琥珀膏;外用药中麻油和动物药2种特殊类型的药材出现频率较高.结论 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有4种不同治疗方法,外用药物以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活血清散为主,并常用芳香类溶剂和血肉有情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国医大师林天东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系统总结国医大师林天东教授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收集2022 年3 月至2023 年6 月海南省中医院国医大师林天东教授门诊收治的部分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处方,并对有效处方中高频药物的功效、药性、药味及归经等进行统计.使用Excel 2010 软件建立原始数据库,使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Weka 3.8.6软件进行关联规律分析,并应用熵层次聚类法得出组合新方.最后利用Cytoscape 3.9.1 软件将这些关联规则制作成可视化的网络视图.结果:共收集国医大师林天东教授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处方 206 个,涉及 46 味中药,使用频次≥150次的中药有黄柏、车前子、茯苓、苦参、白茅根等.药物功效以清热燥湿药物居多,其次为利尿通淋类、利水消肿类和清热解毒类;药性以寒性多见,平性、温性次之;药味以苦味最为多见,其次为甘味、辛味、淡味;归经以肾经最为突出,其次为肝经、胃经、膀胱经.根据关联规则分析,黄柏-车前子是支持度最高的药对,其次是茯苓-黄柏、茯苓-车前子、苦参-黄柏、苦参-车前子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熵层次聚类法分析得到5 首新处方.结论:国医大师林天东教授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以清热燥湿为治疗原则,辅以利尿通淋、泻火解毒、行滞散瘀等,所选用的药物多为寒性、平性、温性等,且以苦味、甘味、辛味、淡味药物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六气皆从火化"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病机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六气皆从火化"理论包含六气化火、火化六气和六气互化,指风、寒、燥等诸气既可被火裹挟而在人体中传化,也可依从火的盛衰而发生转化,还可在火的作用下相互化生,该理论着重强调"火热"是众多疾病的病机."火热"是缺血性中风的关键致病因素,亦是其加重恶化、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西医认为,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是引发、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故"火热"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除了体现在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动态变化上,还反映在临床治疗原则上.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以清热泻火为基本治法,其可能是通过干预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起到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大黄蒽醌类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大宗中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大黄具有多种药效成分,其中蒽醌为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鳞癌、胰腺炎、结肠炎等疾病的治疗,针对不同疾病,此类物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大黄蒽醌类物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该物质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大黄蒽醌类物质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拟靶向代谢组学的3种基原大黄的差异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大黄是典型的多基原大宗中药材,研究不同基原大黄药效成分含量和比例的差异,以期实现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质量的精准评价,为大黄在临床上的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相同生长年限(四年生)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为材料,采用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测定 3 种基原大黄中蒽醌、蒽酮及鞣质类共计 220 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差异成分进行筛选.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大黄样品按照基原明显聚为3 类.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最终筛选出 117 种差异成分,其中包括:游离蒽醌类 8 种,结合蒽醌类 18 种,蒽酮类 80 种,鞣质类 11 种.综合比较,28 种成分在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番泻苷类、结合蒽醌类和原花青素类化合物;35 种成分在药用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游离蒽醌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54 种成分在掌叶大黄中含量较高,主要为二蒽酮类化合物,但其结构暂不能确定.通过对 3 种基原大黄差异成分的分析,根据差异成分在 3 种基原大黄中的含量分布情况可推测出:唐古特大黄的泻下攻积之力最强,药用大黄的清热泻火功效最强,且两者的逐瘀通经功效强于掌叶大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大黄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其药用历史悠久且临床应用广泛.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和利湿退黄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多糖类、鞣质类和挥发油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泻下、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肾保护、肝保护及抗血管生成等.本文对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大黄的临床使用及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家中药专利复方干预青光眼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分析中药干预青光眼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1993年2月1日—2023年1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布公告网站中干预青光眼的中药专利,将专利号、中药组方录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处理后,采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128项中药专利,涉及中药459味,累计使用频次1,736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共17味.(2)中药属性:四气以寒性最多,共175味(38.13%),五味以甘味最多,共183味(39.87%),归经以肝经最多,共173味(37.69%).(3)高频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排在前 5 位的依次为枸杞子 38 次(2.19%)、石决明 38 次(2.19%)、菊花35次(2.02%)、甘草33次(1.90%)、决明子31次(1.79%).(4)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最多,各4味(23.53%),其次为解表药和利水渗湿药各3味(17.65%)、平肝熄风药2味(11.76%)、活血化瘀药1味(5.88%).(5)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2类组合,功效分别是疏肝养血和清热燥湿.(6)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关联性排在前5位的药对依次为防风-柴胡、当归-甘草、知母-石决明、黄芩-甘草、生地黄-石决明.结论 国家中药专利干预青光眼所用中药药性多为寒性,药味多甘,多入肝经,治疗以补益肝肾、清热泻火、疏肝解郁为主,体现了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临床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中药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的用药规律,为甲型流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 2023 年 2-3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 187 位甲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历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 等方法,对治疗甲型流感处方的药物种类、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及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87 首处方,中药103 味,用药总频次2 731 次,高频中药有柴胡、甘草、黄芩、石膏;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多辛、苦、甘,主归肺、胃经,药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2 个配伍组合,置信度最高的组合为生姜-柴胡;系统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得到5 大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包括柴胡、大黄、厚朴、半夏、党参、黄芩、麻黄、防风、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荆芥、茯苓、芦根、羌活、紫苏子、石膏、知母、白芍、生姜、甘草、桔梗23 味药物.结论 临床治疗甲型流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组方多选用清热解毒、清泻肺热、疏散风热、燥湿化痰、补脾益气、顾护胃气等功效的药物.本实验结论可为甲型流感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并为候选中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