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3年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福建省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2018至2023年间采集莆田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5岁及以下儿童的呼吸道样本,采用荧光PCR(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汇总临床数据对时空传播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莆田市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样本7449例,阳性530例,阳性率7.12%.2018年阳性病例数量达到147例,2019年阳性率为13.83%,均为所观察到的最高值.流感主要在冬春季和夏季发病,仙游县是流感的高发区,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病毒株间存在交替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流感检出率在2岁、4岁和5岁分别为6.587%、9.92%和11.97%,呈上升趋势,男性患儿数量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莆田市5岁及以下儿童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为主,呈现出明确的季节性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为当地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流行性感冒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流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淋巴细胞计数(LYM)亚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04例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中,64.4%(67例)有基础疾病,91.3%(95例)患者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9.4%(41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呼吸频率(次/min:26.0±5.6比23.7±5.0)、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APACHEⅡ评分(分:18.20±4.88比12.35±4.58)、降钙素原〔PCT(μg/L):0.82(0.23,4.63)比0.39(0.11,0.92)〕水平和心血管疾病比例〔24.4%(10/41)比7.9%(5/63)〕以及有创通气比例〔63.4%(26/41)比17.5%(11/63)〕均更高(均 P<0.01),氧合指数〔PaO 2/FiO 2(mmHg,1 mmHg=0.133 kPa):131.8±34.5比181.7±31.6〕、LYM(×10 9/L:0.53±0.40比0.92±0.44)、血红蛋白〔Hb(g/L):105.66±28.17比118.29±28.29〕、血小板计数〔PLT(×10 9/L):135.12±85.40比199.81±110.11〕、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181(131,275)比319(238,528)〕、CD4 +细胞计数〔个/μL:110(71,161)比190(120,311)〕、CD8 +细胞计数〔个/μL:71(33,100)比121(81,188)〕均更低(均 P<0.01),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0(4.0,11.0)比12.0(8.0,20.0), 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 OR)=1.207,95%可信区间(95% CI)为1.094~1.332, P<0.001〕、LYM ( OR=0.070,95% CI为0.018~0.271, P<0.001)、Hb( OR=0.984,95% CI为0.970~0.999, P=0.031)、PLT( OR=0.992,95% CI为0.987~0.997, P=0.003)、T淋巴细胞计数( OR=0.996,95% CI为0.993~0.998, P=0.001)、PaO 2/FiO 2( OR=0.955,95% CI为0.938~0.972, P<0.001)是影响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 OR=1.195,95% CI为1.041~1.372, P=0.011)、LYM( OR=0.063,95% CI为0.011~0.369, P=0.002)以及PaO 2/FiO 2( OR=0.953,95% CI为0.933~0.973, P<0.001)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当LYM<0.65×10 9/L或APACHEⅡ评分>14分时,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LYM与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r值分别为0.593、0.563、0.500,均 P<0.001)。 结论:流感合并急性呼衰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入住ICU时的APACHEⅡ评分、PaO 2/FiO 2以及LYM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乙型流感并发急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心肌炎是一种最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性损伤,其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包括柯萨奇B组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相关性心肌炎较为少见。流感性心肌炎绝大多数与甲型流感相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从无症状的心电图异常,到爆发性心肌炎、甚至心源性休克。随着近年来我国乙型流感发病率的逐年增加,乙型流感相关性心肌炎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报道1例成人乙型流感并发急性心肌炎,经抗病毒及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抑制住院患者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住院患者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27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3例为免疫抑制患者,150例为非免疫抑制患者。分析免疫抑制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情况。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抑制患者中,主要免疫抑制类型为恶性肿瘤化疗(61.8%,76/123)和造血干细胞移植(24.4%,30/123)。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93.5%,115/123)和咳嗽(41.5%,51/123)。22.8%(28/123)患者合并其他感染,43.9%(54/123)患者合并并发症。与非免疫抑制流感患者相比,免疫抑制流感患者合并感染及并发症比例更高( χ2=9.365和7.496, P<0.01)。免疫抑制流感患者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较单药应用未缩短热退时间、病毒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及减少死亡( U/χ2=312.5、356.0、749.5和0.185, P值均>0.05)。与未应用激素患者比较,免疫抑制流感患者应用激素未增加病死率( χ2=2.508, P=0.113)。 结论:免疫抑制流感患者流感常见症状可能缺乏,及早进行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仍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免疫抑制流感患者合并感染和并发症更多,且不能受益于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397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A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婴儿组(28 d~<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6岁);按发病季节分为春季(2至4月)、夏季(5至7月)、秋季(8至10月)、冬季(1月和11至12月)。采集所有患儿气道深部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VA)、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V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型(PIV1)、副流感病毒Ⅱ型(PIV2)、副流感病毒Ⅲ型(PIV3)];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颗粒凝集法检测MP血清学抗体。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397例CAP患儿中,269例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67.8%。共检出病原体309株,包括MP 204株(66.0%),细菌60株(19.4%),病毒42株(13.6%),真菌3株(1.0%)。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流感嗜血杆菌(15株)、肺炎链球菌(5株)为主,病毒以RSV(19株)、PIV3(9株)为主。MP、细菌、病毒在不同年龄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9.82、24.71、17.40,均 P<0.05)。MP感染以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为主;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儿组;病毒感染以幼儿期为主。病毒感染患儿中,RSV均检出于幼儿组和学龄前期组;3例PIV3感染病例均为5岁以上患儿。MP、细菌和病毒感染在不同季节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1.65、20.44、31.87,均 P<0.001),且都在冬季高发。病毒中RSV感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流行趋势,16例RSV感染检出于冬春季。 结论:MP是儿童CAP检出最多的病原体。细菌感染是婴儿期CAP最主要的病原体。RSV是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感染集中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流行于冬春季;5岁以上儿童PIV3肺炎比例偏高,需要给予关注。在选择经验性的治疗组合前,需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病原体谱特征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10—2019监测年度我国流感流行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季节性模式,分析流感活动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第14周至2020年第13周我国大陆南方和北方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的就诊百分比和病原学监测数据,计算流感检测阳性率,并对ILI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百分比(ILI%)、检测阳性率及流行优势株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ILI%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9监测年度我国南方和北方流感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南方和北方均在每年的第40周至次年的第13周出现明显冬春季高峰,南方在每年的第20周至35周出现夏季小高峰。2010—2019监测年度我国南方和北方流感活动呈现出不同的活动趋势,其中南方的ILI%以2012年为联结点呈现先降(APC=-10.36%)后升(APC=3.51%)的趋势,而北方的ILI%在2010—2019监测年度呈现出下降趋势(APC=AAPC=-2.90%)。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具有不同的季节性模式,表现为甲型H1N1亚型和B型流感主要在冬春季发生,A(H3N2)亚型全年均可发生。结论:我国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病原学监测结果表明南北方流感流行优势株大体相同,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具有不同的季节性模式。需持续做好流感病原学监测,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鼓励每年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流感对人群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测指标的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轻症和重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患者外周血转录组的差异,评估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的1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轻症组与重症组各5例),以健康人群(5名)作为对照。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其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转录组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结果:重症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63.4±21.5)×10 9/L,低于轻症组患者的(255.6±52.5)×10 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636, P=0.00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和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周血转录组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8,MMP8)测序结果的平均值为18.41,高于轻症组的2.33及健康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平均值在重症组为174.00,高于轻症组的22.91和健康对照组的3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MMP8及MMP9有望作为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5年至2018年儿童流行性感冒样疾病的病毒病原学监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监测儿童流行性感冒样疾病中病毒病原学的流行特征,以指导儿童时期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合理防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流行性感冒样疾病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就诊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Ⅰ至Ⅳ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2 271例患儿,年龄范围为2月龄至182月龄,其中1 280例(56.4%)患儿的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呼吸道病毒。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1%(343/2 271)、12.5%(284/2 271)、8.4%(191/2 271)、7.8%(177/2 271)、5.1%(116/2 271)和6.7%(152/2 271)。流行性感冒病毒在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33, P<0.05),检出率随着年龄组的增高有升高趋势。呼吸道合胞病毒在0~12月龄患儿中的检出率为9.7%(35/361),高于其他年龄组。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常在冬季和夏季出现2个流行峰,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冬季流行为主,肠道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分别以春夏季和夏季流行为主。 结论: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儿童流行性感冒样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冬季高发,强烈推荐儿童广泛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以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暴发流行。连续监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趋势对于疾病的防治很有必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转运重症甲型流感患儿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进行院间转诊的临床应用,以提高ECMO在重症患儿院间转诊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我院ECMO支持下转运的重症甲型流感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4岁9个月患儿因"咳嗽4 d"于当地住院治疗,入院次日患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约20 min后,患儿心跳、呼吸恢复,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仍呼吸窘迫、严重低氧血症和CO 2潴留,需ECMO治疗,由于当地医疗资源限制,由我院ECMO转诊团队立即至当地,评估后予ECMO治疗,患儿低氧血症得到改善,病情暂平稳,随即在ECMO支持治疗下进行了院间转诊,转诊过程中持续予咪达唑仑泵入镇静、镇痛,于当日夜间到达我院PICU,入我院后继续予ECMO支持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低温脑保护等治疗,患儿于入院后第9天成功撤离ECMO。但由于患儿前期心肺复苏时间长,存在重度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最终家属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 结论:ECMO能够为危重患儿提供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在专业ECMO转诊团队监护下进行的ECMO院间转诊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庆市涪陵区2010-2019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0-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流感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重庆市涪陵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 )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10-2019年,涪陵区报告ILI 42 169例,平均就诊率为1.22%,高峰期在冬春季和夏季。0~< 5岁组22 788例,占50.4%。2010-2019年共送检ILI咽拭子8 049份,核酸阳性率为14.52%,核酸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甲型季H3型占比37.98%,其次是乙型BV型,占比30.80%,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月份(26.34%),其次为11月份(24.85%)。结论:重庆市涪陵区流感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和夏季,优势毒株是季H3型,幼儿及在校学生是流感高发人群。应继续加强流感毒株的监测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疫苗接种,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