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卫生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指南及对中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渗透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患者带来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伦理和社会治理问题。为规避和消解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中可以预见的伦理风险和治理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1年6月28日首次发布《医疗卫生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指南,旨在对临床实践中部署人工智能提供伦理指导框架。当前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尚存缺陷,本文以“健康中国2030”和WHO指南为战略思想,提出塑造医学人工智能伦理共识,建立人类主体和责任权属规则,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定人类决策和道德主体地位,兼顾跨学科人才伦理素养的培养等中国启示以期推进医学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激光辅助透皮给药技术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和阿魏酸复合配方通过促进bFGF表达改善点阵激光术后修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激光辅助透皮给药(LADD)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剥脱性点阵激光能在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不同层次产生多个微小通道,使药物和活性成分能自由通过表皮屏障,增强其在局部的渗透性和深度,促进透皮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思维塑造与临床能力提升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科研思维塑造与临床能力提升是临床医学生培养的核心要素。但现阶段的模式中科研思维培养的路径不清晰,且科研思维塑造较难与临床能力提升有机融合、螺旋递进。青岛大学以科学问题作为导向,以学生科研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同步提升为目的,通过"课程—项目—竞赛"三段式引导,形成"渗透导入—融合进阶—深度交融"三级螺旋递进式培养体系,经过15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科研思维与临床能力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科技赋能骨科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高新科学技术和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在现代社会中,高科技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边界,开启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科技不断迭代的世界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普及、物联网的全面应用、生物技术的突破、虚拟现实的发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转化、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5G技术等重大高新技术正孕育着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将会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潮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期后以便血起病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期后以便血起病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62例起病年龄大于28 d、以便血起病的临床诊断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此年龄段NEC的病因,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按食物过敏源IgE检测结果分为:牛奶蛋白阳性组,牛奶蛋白阴性组;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分为:嗜酸细胞增多组(≥0.5×10 9/L),嗜酸细胞正常组(<0.5×10 9/L);按是否合并感染分为:单纯NEC组(无合并感染),NEC+艰难梭菌相关腹泻(CDAD)组,NEC+其他感染组(合并沙门菌感染或败血症等);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普通氨基酸组(渗透压310 mOsm/L),稀释氨基酸组(渗透压233 mOsm/L),深度水解组(渗透压185 mOsm/L);比较各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肠壁积气恢复时间、达到生理需要量的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等。 结果:62例患儿中男27例,女35例,发病年龄中位数1.4(1.2,2.3)个月,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2(2.9,3.4)kg,足月儿占87.1%,剖宫产占62.9%。53例(85.5%)存在过敏症状,13例(21.0%)有过敏家族史,29例(46.8%)存在牛奶蛋白过敏,32例(51.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牛奶蛋白阳性组的住院时间长于阴性组( P=0.047);嗜酸细胞增多组低敏配方喂养1 d临床缓解率高于嗜酸细胞正常组(100.0%比65.0%, P=0.002)。10例(16.1%)患儿合并艰难梭菌感染,2例(3.2%)沙门菌肠炎、4例(6.5%)败血症;NEC+其他感染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达到生理需要量的喂养时间更长( P<0.05),NEC+CDAD组患儿反复住院的几率更高(40%, P=0.004)。62例患儿肠壁积气消失时间平均为(4.5±2.9)d,平均禁食(3.9±3.0)d后开始低敏配方喂养,喂养后1 d的临床缓解率为79.0%,平均(5.8±3.2)d可加量至满足生理需要。稀释氨基酸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 H=10.208, P=0.006),不同喂养方案患儿达到生理需要量的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便血起病、年龄大于28 d的NEC患儿,牛奶蛋白过敏、感染(尤其是CDAD)与NE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给予接近母乳渗透压的稀释氨基酸配方粉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能够缩短NEC的临床缓解时间,降低反复住院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外科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各个行业,引领产业升级。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分析及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等方面的进步,正在为整个医学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正在逐渐渗透进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疗领域。本文着眼于人工智能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外科诊疗中的应用,着重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术前评估、术中辅助决策和预测手术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对我国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发展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疝与腹壁外科是外科学一个较新的亚专科。在国际上,虽然我国该学科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奠定了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为今后我国疝与腹壁外科专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国内研究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不足。笔者深度剖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并展望未来我国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的发展应该更细致深入地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更科学、有效地推广手术方式规范化和精细化;手术技术的推进和方法创新;修复材料应用的观念转变和科学选择;向其他学科渗透,如Miles手术后的造口疝预防和乳房再造后的腹壁缺损修复;疝病数据注册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刺激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可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下,在病变部位准确释放药物。光相较于其他刺激,具有非侵入性和时空特异性,且可以通过调整波长、功率以及照射时间等参数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眼球作为透明的光学系统,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涵盖紫外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在眼部的穿透深度、光能量和光毒性,眼部应用中光波段的选择,并综述了基于光裂解、光致异构化、光二聚化及光热转化的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光敏基团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使用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进行角膜药物渗透、眼后节药物输送以及治疗后发性白内障、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内炎、难治性角膜炎等疾病的进展。虽然光响应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眼科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考虑光毒性、光热损伤、光敏基团的生物安全性以及光照频率、光照时间等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孔基质纳米结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新骨形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发模仿天然骨组织细胞外基质微纳结构的多孔矿化胶原基质,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及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仿生矿化法合成多孔胶原基质支架材料,使用micro-CT、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多孔矿化胶原基质微纳结构、机械性能,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胶原基质对BMSCs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大鼠下颌骨临界骨缺损植入支架材料后比较各组支架材料引导骨再生的能力。结果:仿生矿化法可制备疏松多孔、含纤维内纳米磷灰石的胶原基质支架材料(MIA);与传统含纤维外磷灰石的胶原基质材料(MEA)相比,MIA具5倍以上的杨氏模量;体外接种2、14 d可观察到MIA组BMSCs细胞MTT染色和细胞渗透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内植入10周后MIA组缺损区域明显减小,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Osterix阳性细胞增多。结论:仿生多孔纤维内矿化胶原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骨形成,是具备临床应用前景的骨再生支架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现代磁刺激技术在耳穴疗法中的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多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与渗透借鉴,中医耳穴疗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有效地刺激耳穴是耳穴疗法的关键初始环节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衍生了多种融合中西医理论的物理刺激新方法.本文从磁生物学角度切入,从多个维度探讨了磁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深远影响,并对目前耳穴磁疗法的临床疗效、研究范式、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述评.强调了生物体本身的磁性特征,尤其是神经系统对磁场的高敏感性,突显了现代磁刺激技术用于耳穴治疗脑病的潜力.此外,还探讨了耳穴磁刺激的研究范式,结合物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材料工程、数学建模及生物医学等跨学科技术,有望为优化耳穴磁刺激参数、阐明其效应规律提供帮助.这种多学科、跨系统、多尺度的生物物理研究范式为耳穴疗法带来全新的思考框架与研究路径,对提高耳穴磁刺激疗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