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苓桂术甘颗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苓桂术甘汤源自于《金匮要略》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其功效在于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肾脏病以及眩晕等病,涉及多个临床亚专科. 苓桂术甘汤在多个中西医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均有推荐使用,入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2 年)》、《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3 ~5 期非透析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糖尿病前期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1-03-02)》、《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病管理指南》等[1-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复方制剂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温阳化饮法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中阳不足之痰饮,证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之第 19 首,《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 首方剂)》之第 1 首.为了满足临床需要,课题组前期依据《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要求,将苓桂术甘汤开发为现代制剂苓桂术甘颗粒,是首个按照中药注册分类3.1 类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的品种,于2022 年12 月27 日首个获批.本研究探讨苓桂术甘颗粒研发过程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其他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温阳和脉颗粒辅助治疗阳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温阳和脉颗粒辅助治疗阳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方法 选取阳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另予以温阳通脉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24 h尿液及空腹静脉血,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胱抑素C(Cys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并判断疗效;行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判断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尿U-ALB、β2-MG、NAG及外周血β2-MG、Cyst-C、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温阳和脉颗粒辅助治疗阳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肾损害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阳通脉颗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温阳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血清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0.125 g/mL)和高剂量血清组(0.25 g/mL).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设立正常组、模型组(300μmol/L H2O2)、空白血清组(300μmol/L H2O2+10%空白血清)和温阳通脉低、高剂量组(300μmol/L H2O2+0.125 g/mL、0.25 g/mL+10%含药血清).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生化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内皮细胞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温阳通脉颗粒组细胞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P<0.01),乳酸脱氢酶释放降低(P<0.01),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温阳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减少炎症因子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有关,能保护受损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的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外周血基因芯片技术探究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名中医验方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衰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实验探讨温阳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与方向.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温阳益气活血方中潜在活性成分;GEO数据库获得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Venny在线平台获得慢性心衰的主要致病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方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及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分析方药中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蛋白;使用R语言的Cluster Profiler工具包对方药作用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tic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借助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随机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60例慢性心衰患者入选试验组,按随机分为化学药组和中西药组,各组30例.化学药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d)、氢氯噻嗪片(50 mg/d)、螺内酯片(40 mg/d)、琥珀酸美托洛尔片(23.75 mg/d)及地高辛片(0.125 mg/d)联合用药,1次/d;中西药组在常规化学药物口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阳益气活血方颗粒剂,6g/次,2次/d,2组疗程均为15d.对照组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抗凝管采集前臂静脉血,后随机抽取10例外周血用于基因芯片的差异检测;试验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最后随机抽取2组中各5例药物干预前后的外周血用于基因芯片的差异检测.采用Affymetrix公司的PrimeViewTM Human Gene Expression Array基因芯片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的转录组学及RNA技术分析温阳益气活血方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筛选出方药潜在活性成分6个和236个药物靶点;得到方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潜在作用靶点17个;通过GO分析得出519个生物过程、5个细胞组分、14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89条信号通路.2组慢性心衰患者给予不同药物干预后,中西药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中共检测出42640个基因,化学药组为37081个基因,2种干预方法均能影响慢性心衰外周血的基因表达,单纯化学药较中西药联合干预改变慢性心衰的差异基因数目少.相关检测指标血清脑钠肽前体(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中医症状积分及心功能疗效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初步揭示了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慢性心衰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ZNF331、TRAPPC10、SMAD7、MYC、RORA、PCNA基因相关,涉及Th17细胞分化、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阳通脉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温阳通脉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110只SPF级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1个月,按体质量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溶液50 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羟苯磺酸钙组(0.135 g/kg),温阳通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5.000,2.500,1.250 g/kg),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30 d.测定大鼠血糖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水平;行免疫组化检查,测量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面密度和阳性表达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通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血糖和血清HbA1C,TG,TC,LDL,ET水平及VEGF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血清HDL和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阳性细胞面密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温阳通脉颗粒能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脂和血糖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和ET的释放平衡、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温阳振衰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TGF-β1/Smad/MMP-2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研究温阳振衰颗粒对多柔比星诱导的慢性肾衰竭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和Mad相关蛋白(Sma-and Mad-related protein,Smad)/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信号通路的影响,结合肾脏组织病理学、临床血尿生化指标,探讨温阳振衰颗粒对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大鼠57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42只).第4、第18天,实验组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4 mg/kg进行造模.实验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缬沙坦组、温阳振衰组,每组14只.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干预12周.干预后,检测24 h尿蛋白(24 h urine protein,24 h Upro)、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TGF-β1、Smad3、Smad7、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24 h Upro、Scr、BUN、TGF-β1、Smad3、MMP-2、TIMP-2均明显升高(P<0.05),Smad7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温阳振衰组和缬沙坦组24 h Upro、Scr、BUN、TGF-β1、Smad3、TIMP-2均明显降低(P<0.05),Smad7、MMP-2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温阳振衰颗粒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大鼠24 h Upro、Scr、BUN,下调TGF-β1、Smad3、TIMP-2的表达,上调Smad7、MMP-2的表达,并改善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纤维化的发生,延缓慢性病理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芪参颗粒及其拆方对压力负荷所致心肌肥厚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芪参颗粒及其拆方对压力负荷所致心肌肥厚的改善作用.方法 通过微创主动脉弓缩窄术建立C57BL/6J小鼠心肌肥厚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芪参颗粒组、益气组、温阳活血解毒组.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溶剂.治疗 4 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小鼠生理状态下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at end-diastolic,LVPWd)、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I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at end-systolic posterior,LVPW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at end-diastolic,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at end-systolic,LVIDs)和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短轴缩短率(Short-axis shortening rate,FS)];称量[体重(Body weight,BW)、心脏质量(Heart weight,HW)、肺脏质量(Lung weight,LW)、胫骨长度(Tibial length,TL)]并计算脏器系数;通过大体标本、WGA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脏、心肌细胞形态改变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LVPWd、LVPWs、LVIDd、LVIDs值增加,EF、FS值降低;HW/BW、HW/TL升高;心脏明显增大,心肌细胞平均横截面积增加,心肌纤维化严重(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参颗粒组及其拆方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但全方组效果最佳.温阳活血解毒组作用与芪参颗粒组相似,而益气组显示出改善的趋势,仅部分指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 芪参颗粒及其拆方具有改善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脏功能的作用,方中益气药、温阳活血解毒药存在协同作用,全方可发挥最佳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