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腺嘌呤诱导的肾衰竭大鼠腹主动脉腔静脉内瘘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通过腺嘌呤诱导的肾衰竭大鼠构建腹主动脉腔静脉内瘘(abdominal aortocaval fistula,ACF)模型,为后续机制及干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50~300 g),按6∶1比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肾衰竭组( n=60,0.75%腺嘌呤饲料)和对照组( n=10,不含腺嘌呤的相同饲料),喂饲4周后,肾衰竭组按1∶1比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选取30只行开腹手术构建ACF模型(肾衰竭+ACF组)。通过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检测及Masson染色评估肾衰竭模型的建立,应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验证ACF模型的构建情况。ACF手术6周后取材,心脏采血法取血并留取ACF大鼠血管组织进行病理学(HE染色)研究。 结果:喂饲4周时,与对照组( n=10)比较,肾衰竭组( n=10)大鼠血肌酐[(63.8±23.5)μmol/L比(33.0±3.8)μmol/L, Z=3.651, P<0.001]和血尿素氮[(13.1±6.9)mmol/L比(5.3±0.6)mmol/L, Z=3.254, P=0.001]水平均较高。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肾衰竭组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间质纤维化及血管损伤等病理改变。ACF术后5只大鼠死亡,存活率为83.3%。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肾衰竭+ACF组通畅(23/25)的ACF吻合口处探及动脉向静脉分流的湍流血流。HE染色结果显示,肾衰竭+ACF组ACF静脉流出道出现典型的偏心性新生内膜增生。 结论:腺嘌呤诱导的肾衰竭大鼠ACF模型构建成功,ACF表现典型的偏心性新生内膜增生,该模型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新生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及干预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再干预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构建残余假腔风险预测模型,计算流体力学参数,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首次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实现远期再干预的预警和转归预测。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就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获取首次手术后早期复查CTA影像资料,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进行降主动脉血管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对比预后不同的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探索假腔进展、再干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年龄(47.88±9.84)岁(30~64岁),男21例(87.5%,21/24)。根据远期预后和有无接受远端血管干预,以降主动脉直径进行匹配,分为对照组和胸腹组,各12例。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胸腹组假腔血流量显著增多,以湍流、涡流为主,降主动脉近段可见多个真假腔交通。胸腹组降主动脉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更近[(22.00±3.91)cm对(36.00±1.77)cm, P<0.001],且假腔压力大于真腔压力。 结论: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可以基于CTA利用数学模型简化并可视化复杂的人体血流和术后结构,真假腔压力平衡点近移和假腔压力大是反映真假腔交通、假腔重塑差、面临二次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用物理学实体教学模型研制与应用——以血流动力学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流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力学角度研究循环系统的生理过程,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血流动力学的知识,通过制作实体教学模型,向学生展示流体层流、湍流及红细胞轴向集中等现象,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进行验收。运用实体模型进行教学后,学生求知兴趣浓厚、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由此可见,实体教学模型在授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膜剥脱联合电熨烙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探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内膜剥脱联合电熨烙术改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外科疗效的初步应用结果及其机制。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科行冠心病外科治疗并拟行前降支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前充分告知电熨烙等相关手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根据样本量统计各入组150例。研究组术中内膜剥脱术毕即刻行电熨烙术,对照组单纯行内膜剥脱术,两组均常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于2、24、72、120 h行心电图及血清学检查(肌钙蛋白I、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对比两组变化差异。术后1年随访患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电图显示,研究组术后心电图ST段抬高9例,对照组术后心电图ST段抬高25例。于术后2、24、72、120 h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外周血中肌钙蛋白I、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两组患者均呈现出肌钙蛋白I、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持续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于24 h到达顶峰,后缓慢回落;研究组术后2 h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肌钙蛋白I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24、72、120 h肌钙蛋白I、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1年研究组ST段改变显著低于对照组,狭窄率和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膜剥脱联合电熨烙术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手术中具有防止管腔狭窄、血液湍流,使血管内壁光滑的作用;减缓外周血中炎性因子释放,同时也抑制血管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心肌损伤。短期疗效满意,长期抗炎抗血栓效果及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动脉导管对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关闭或保留动脉导管对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术前规划和术后血流动力学预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患者个体化肺动脉闭锁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三维血管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模型进行虚拟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保留或关闭动脉导管。利用计算血流动力学方法分析比较术前及虚拟术后的血流参数差异。结果:保留动脉导管竞争性减少通过分流管的血流量,但肺血流量增加。通过分流管的血流与通过动脉导管的血流相互冲击,在肺动脉形成复杂湍流,具有低壁面切应力与高振荡剪切指数,可导致较高的流动能量损失。结论:行改良Blalock-Taussig术时保留动脉导管将导致肺血流过多、体循环灌注不足、增加心脏负荷及心力衰竭风险,并不能降低潜在的血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股浅动脉分支-大隐静脉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曲张复发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6岁,右下肢静脉曲张经注射硬化剂治疗后2年,右下肢沉重、肿胀并逐渐加重,小腿内侧复见曲张静脉1年余;无特殊家族史.查体:右小腿内侧皮下浅静脉纡曲、扩张.右下肢血管超声:大隐静脉大腿中段内径局限性增宽(6.1 mm),局部见彩色镶嵌血流信号(图1A)并探及动脉型频谱,最大流速 24.2cm/s、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0.56(图 1B);彩色镶嵌血流与股浅动脉分支交通,该处血流呈湍流,最大流速599 cm/s、RI 0.41(图1C);大隐静脉膝上段频谱形态正常,小腿挤压试验呈阳性,最大反流速度31.4 cm/s、反流时间>7 s(图1D).超声诊断:右侧股浅动脉分支-大隐静脉动静脉瘘;右侧大隐静脉大腿中段内径增宽;右侧大隐静脉膝上段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重度);右小腿内侧皮下浅静脉纡曲、扩张.临床综合诊断:股浅动脉分支-大隐静脉动静脉瘘致下肢静脉曲张复发.本例报道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KY20232031-F-1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林带断面形状及布置形式对防护林带防风效应影响的大涡模拟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探究不同结构特征的防护林带的风速流场及空气动力学特征,对合理配置防护林带、减轻风沙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树冠假设为多孔介质,以总高度(H)为7 m、冠层高度为5.8 m、冠层底部宽度为2 m的日本"築地松"林带为例,考虑5种林带断面形状(矩形、迎风直角三角形、背风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抛物线形)和4种布置形式(单条林带、L型林网、U型林网和矩型林网),采用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揭示不同结构特征的防护林带的平均风速流场及湍流结构,研究林带断面形状和布置形式对防护林带防护距离及防护面积等防风效应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野外实测得到的不同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和湍动能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分别为5.5%和12%,多孔介质冠层模型可成功再现林带背风区的平均风速和湍动能.矩形断面林带冠层体积最大,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最显著,在靠近林带附近的背风区中上部(z≥0.5H,z表示高度)区域,平均风速和湍动能显著降低,防护范围最大;抛物线形断面林带的防护范围其次;断面形状呈迎风直角、背风直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林带再次.在林带下游水平距离(x)≥10H的区域,不同断面形状林带的平均风速和湍动能趋于相同.对比单条林带、L型、U型和矩型林网的流场结构特征发现,与来流风速垂直方向的林带越多,林带冠层后的风速衰减越明显,气流需要更长的距离方可恢复至来流风速,而与来流风速方向平行的防护林带的防风效应极为有限,因而,U型和矩型林网比单条林带和L型林网的防风效应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防护林带的结构配置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8/24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最终临床病理诊断子宫瘢痕处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结果 42例子宫瘢痕均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其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主要为3种类型:Ⅰ型计8例(19%),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显示不清,被胎盘组织占据,蜕膜强回声线显示不清,胎盘植入处子宫肌层变薄,厚度<1 mm;Ⅱ型计23例(55%),在Ⅰ型基础上表现为子宫肌层消失,胎盘内见多发大小不等无回声延续至胎盘后及原子宫肌层区,呈陷窝及虫蚀样改变,无回声内呈高速湍流血流频谱,与子宫肌层区扩张血管相互连通分界不清;Ⅲ型计11例(26%),在Ⅱ型表现的基础上,胎盘置入处子宫浆膜层中断消失,膀胱后壁粗糙不平,光滑强回声线显示不清,可见多发桥接样血管,血流信号丰富.其中3例于植入处呈肿块样隆起突向膀胱.结论 剖宫产瘢痕处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有比较典型的超声特征,对胎盘植入区超声图像特征的识别利于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分型诊断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个体化血流数值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研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收集 4 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 2 名健康志愿者的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建立主动脉三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使用流体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 健康志愿者主动脉内血流近似层流.夹层真腔的血流近似层流,位于破口附近的真腔和被假腔压迫的真腔会在局部形成湍流.真腔的壁面压力高于假腔.心脏收缩期,假腔的壁面压力峰值位于夹层第一个破口处,被假腔压迫的真腔和假腔破口处出现较高的壁面剪切力且破口处出现了应力集中.相比于单一破口的夹层,有 2 个破口的夹层其破口周围的壁面剪切力更低.结论 个体化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可以为主动脉夹层的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飞行人员单人漂浮装置漂浮姿态及其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研究某型飞行人员单人漂浮装置在强风浪海况下的漂浮姿态及漂浮稳定性,指导结构优化.方法 构建基于重叠网格的多自由度运动仿真计算方法,在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基础之上引入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对漂浮装置进行结构简化建模,模拟并分析5级海况上限条件下波浪周期内漂浮装置的运动姿态.结果 在自由漂浮状态下,装置主要受到横浪的影响而发生侧向倾覆;通过船底下沉式设计、在两侧浮筒下方中心位置增加平衡水袋以及在浮筒外侧增加辅助气囊可以有效提高装置在横浪冲击下抗侧倾的能力,且装置绕垂直轴发生的偏摆角度随水袋数量增加而减小,辅助气囊尺寸的增加也可进一步抑制装置侧向倾覆的角度.结论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数值仿真模拟法研究漂浮装置漂浮姿态及稳定性具有可行性,提升装置载人后重心与浮心空间位置的一致性、增加装置绕垂直轴的转动惯量、增大装置产生侧倾趋势后的恢复力矩以及增加其抗倾覆力矩,可有效提升漂浮装置整体漂浮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