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子孝从湿热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魏子孝教授根据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特点及传变规律,认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湿滞为本病关键病因病机,急性期热毒夹湿,盘踞少阳;中后期湿遏热伏,脾胃受邪;恢复期湿热交蒸,弥漫三焦。临证可按感邪轻重、湿热偏盛、脏腑病位,治以清热解毒、和解少阳、调达气机、利湿化瘿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中医证型、证素的临床探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通过临床调查与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86例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创伤科、重症医学科、内科住院患者中符合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的病例107例,符合纳入标准共计86例,应用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病位、病性证素进行统计分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总体归属于血瘀气滞证、脾肾阳虚水停证、瘀结水留证、热毒炽盛证、脾肾气虚血瘀证、肝肾气血两虚证及痰湿中阻证;病位证素10个,尤以肾、脾、胃、肝、膀胱比较多见;病性证素12个,尤以血瘀、毒、阳虚、水停、气虚、血虚、气滞、湿、闭等比较常见.结论 86例严重创伤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相符合,辨证素更明确地揭示了疾病发生的病位、病性及病理因素,更能形成统一的辨证分型及论治用药.故而当临床中可采用证素辨证来避免医者主观判断所造成的偏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现代文献的糖尿病足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通过对现代文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足(DF)的中医证候、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及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3年12月收录的糖尿病足中医临床相关文献,提取符合纳排标准文献中的中医证候、证候要素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Excel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6篇文献,整理后规范证名得到57种中医证候,证候总频次为10 035次,最常见的DF中医证候类型为瘀血阻络、气阴两虚、湿热毒盛、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血瘀等;涉及8种病位证素,其中脉络、筋(肉)、肾、脾、肝为最常见的病位证素;涉及11种病性证素,其中实性证素共7个:瘀>热>湿>毒>寒>气滞>痰,总计占比为60.90%;虚性证素共4个: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总计占比为39.10%;证素组合形式以两证素组合出现的频次最高,占总数的61.83%.结论:DF中医证候复杂,病位主要在脉络,与肾、脾、肝三脏有密切关联,病性为本虚标实,以气虚、阴虚为本,瘀热湿毒为标,证素组合形式复杂,多种证候要素常相兼致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免疫炎症探析心血管疾病中医证候特点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免疫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本质是由于机体炎症免疫相关细胞受内外刺激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异常系统反应,包括免疫紊乱与过度炎症反应.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包括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免疫功能与正气密切相关,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正气虚弱,不可抵御邪气,致使气虚、气滞,进而阳虚、火郁.免疫紊乱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火热之邪渐盛,蓄积成毒,毒损心脉,造成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类似变质性炎症;气阳亏虚,形成水湿痰饮之邪,积久化浊,阻碍津液代谢,水液不循常道,大量外渗,类似渗出性炎症;正虚日久成瘀,痰瘀互结,结久成积,阴盛成形,心肌纤维化进展加快,类似增生性炎症.因此,益气扶正、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等中医治法可以有效调节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反应.本文从中医角度集中探索免疫炎症与心血管疾病证候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毒瘀虚"分期论治皮肌炎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疹、肌无力、肌痛为主.本病初期外邪入里,化热为毒,邪毒蕴阻肌肤,发为皮疹;而后热毒与湿、瘀相互胶结,可见皮疹加剧,关节肌肉灼痛;久病气血阴阳亏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痿弱无力.汤小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急性期以热毒为主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如热毒内陷心营,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缓解期以瘀热偏重者,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以湿热偏重者,治以清热利湿,宣通经络.慢性期以气血两虚为主者,治以益气温经,养血和络;以阴虚为主者,治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以阳虚为主者,治以温阳通络,健脾益肾.临证之时汤小虎教授辨清病理因素,精准用药,本文以急性期热毒炽盛,内陷心营为例,选方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以隐结构模型为依据,探讨名老中医医案中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建立近30年来名老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并利用Lantern 5.0软件构建隐结构模型,以人工方式对挖掘结果进行模型诠释和深入探讨.结果:纳入373篇文献;通过建立包含症状、舌象、脉象等119个显变量的隐结构模型,最终获得了 21个隐变量、44个隐类和6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证候要素与病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位是脾、胃、肾、大肠、肝;病性有实、热、虚;病理因素有阳虚、血瘀、热毒、气虚、湿盛、气滞、湿热;主要证型有脾肾阳虚、瘀阻肠络、热毒炽盛、脾虚湿蕴、肝郁脾虚、大肠湿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利湿方.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以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身目俱黄、高热烦渴、舌红苔黄、小便色黄、倦怠乏力等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IL-10、CD4+、CD4+/CD8+均升高,ALT、AST、TBil、TNF-α、IL-6、CD8+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解毒利湿方联合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效果较好,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其肝功能与免疫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预后,较为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彭培初分期辨治前列腺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18
总结彭培初教授分三期四阶段辨治前列腺癌的临证经验.认为前列腺癌属本虚标实证,以正气亏虚为本、癌毒蕴积为标.临证根据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邪正盛衰状态及阴阳虚实变化分三期四阶段进行辨治.癌毒初结期(阳实阶段)以湿热瘀血蕴积、癌毒内生为关键病机,治宜解毒抗癌祛阳实;正虚毒蕴期(阴虚阶段)以肺肾阴虚、湿热瘀毒蕴积为关键病机,治宜金水相生滋肾阴为主,兼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常用自拟南北方;阳虚寒滞期(阳虚、阴实阶段)以脾肾阳虚、寒湿凝滞、瘀热毒蕴为关键病机,治宜温补脾肾散寒结,阴阳两虚、实邪阻滞者用阳和汤加减,阳虚、寒凝血瘀者用自拟温肾散结方,寒湿胶结癌毒、寒热错杂者用自拟泉安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张嗣兰辨治脱疽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脱疽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较长,致残率高.张嗣兰教授提出了"解毒破瘀并重,调气扶正并行"的重要理论,认为气机阻滞、血脉瘀阻、肢节失养是其基本病机,将其分为寒湿凝滞证、湿热毒盛证、气血亏虚证、血脉瘀阻证4种中医证型.临证时根据不同分型及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以化瘀通络贯穿始终,辅以温阳、益气、补血、清热解毒之法,同时重视局部外治法.形成了内外同治、整体辨证与局部外治相结合的临床思辨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医辨证施治胆管癌用药规律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胆管癌是由胆汁淤积、胆管结石、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炎等前置病变恶化发展而来的重大疾病.通过对临床诊疗中常见的5种胆管癌中医证型进行总结,分析各证型胆管癌的临床常用方药.通过频次与用药规律分析,筛选出关键中药,并根据其功效归纳为疏肝健脾、清热祛湿与其他功效中药,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梳理胆管癌辨证论治的用药规律,为胆管癌临床诊疗和抗胆管癌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