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国医名师王沛基于固摄法辨证治疗卵巢癌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文中总结王沛教授基于固摄法治疗卵巢癌之经验.王沛教授认为卵巢癌病因病机为下焦不通-癌毒内生而失固,肝郁肾虚-正气亏虚而耗散,癌毒生长发展而成卵巢癌.肝郁肾虚为卵巢癌之根本病机,外寒、湿热、瘀血、痰饮为卵巢癌形成主要病理因素,癌毒生而失固属卵巢癌发生发展之关键环节.基于"散"与"失固"理论,王沛教授提出了固摄法治疗卵巢癌,以固癌摄瘤防转移,配合攻毒祛邪除癌毒,兼滋肾疏肝固正气为根本原则.并善用虫药,兼顾护脾胃,临床疗效显著.文末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及中药配伍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有效数据,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期核心证型,探索其病机演变规律,并挖掘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8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江苏省中医院经中药口服干预的UC缓解期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强化FPGrowth算法构建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使用Xminer Operation Tool运算工具进行挖掘处理和逻辑分析,运用Medcase Chart对计量性趋势数据进行解构分析与图形表达,探索UC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规律及核心中草药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UC缓解期患者302例;以黏液血便、易腹泻、易疲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阵发性腹部隐痛、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为临床核心证候群;脾气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脾虚毒蕴证为核心证型;病机演化可分为3个环节:脾气亏虚为UC发病之基;湿热蕴结、气血痰瘀凝滞,为UC加剧之源;病程日久,湿热痰瘀分别形成湿毒、热毒、痰毒、瘀毒,导致内生癌毒,为UC恶化之本。药物配伍方面,脾气亏虚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当归、白芍;脾虚湿困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黄连、砂仁、防风;脾虚毒蕴证常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乌梅、槐花、黄连、防风。结论:UC缓解期以脾虚为本,健脾益气为治疗根本,佐以理气、和胃、活血、止血、祛湿、清热、解郁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综述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之核心在于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浊、瘀毒为标,病久则伤及脾肾,由实转虚。中医内治法主要以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或单方验方为主,外治法以中药洗浴、中药灌肠、肛门给药、针灸为主。中医药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应继续完善对中医药作用机制的认识,制订统一的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标准,针对效果显著的名方开展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四诊仪客观观测464例慢性肾脏病3~5期非替代治疗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仪客观观测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替代治疗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运用中医四诊仪收集CKD 3~5期非替代治疗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判定,同时分析中医证候与患者基本病情特点的相关性。结果:464例CKD3~5期非替代治疗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虚证为本,兼有标实之证。本虚证中以脾气虚证最为多见,占24.6%(114/464),后依次为肾阳虚证、心气虚证、肾阴虚证、心血虚证、脾阳虚证、肺阴虚证;标实证按构成比由大到小依次为瘀血、湿热、水气、湿浊、浊毒。不同CKD分期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随年龄增长,虚证比例逐渐增高。不同CKD分期与中医本虚证分布存在差异( χ2=57.48, P<0.001),与本虚标实证分布无差异( χ2=2.59, P=0.957)。 结论:经中医四诊仪测定,CKD3~5期非替代治疗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虚证为本,兼有标实之证。CKD 3期中医证型以脾气虚证、肾气虚证为主,CKD4期以脾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主,CKD 5期以心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胡荫奇运用药对治疗风湿病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胡荫奇教授提出,风湿病病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肾虚为本,肝脾为纲,“虚、毒、瘀”为核心,攻补兼施,临证常活用药对治疗,急性期从湿热毒瘀论治,缓解期以调补肝脾肾为主。胡教授遣方用药基于传统药性理论,并注重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或用土茯苓-土贝母、海桐皮-秦艽、鹿角胶-鹿衔草等协同增效;或以青风藤-穿山龙、白术-莪术合而兼治,急性期通经络、祛痰瘀,缓解期补中寓行、消补并举;或在补益肝肾之常法基础上,施以佛手-郁金行调肝理气之变法,临床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不同中医辨治体系治疗IgA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中医治疗IgA肾病可从三焦、咽肾、络病、少阳论治。从三焦论治多以清利湿热贯穿全程,上焦轻畅气机,中焦清理湿热,下焦收涩固肾凉血;从咽肾理论多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必要时辅以补肾健脾巩固;从络病论治多考虑本病由病邪外侵或素体本虚受邪气影响致脉络受损而发病,治以扶正祛邪结合,重视活血化瘀;而和解少阳多考虑本病由三焦气机不畅、邪犯少阳所致。上述体系治疗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尿蛋白定量,提高生活质量,且治法丰富、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张福利运用清热透解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张福利教授基于对明清温病学理论的系统性总结与发挥,认为坏疽性脓皮病病机在于湿热瘀毒外透,提出卫分-阳络、气分-经脉、营血-阴络系统为邪气透发路径,治疗当顺势而治,顺治和对治相结合,运用清热透解法,一方面以辛味药助邪外透,另一方面清化血分瘀热、分消气分湿热,以挫邪势,顾护气机应贯穿疾病始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UPOINT系统的袁少英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挖掘袁少英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用药规律,探讨CP中医证型与UPOINT系统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袁教授治疗CP疗效肯定的中药内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医证型频次、UPOINT系统各分型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获得UPOINT系统中各分型的中医证型及中药。结果:共纳入处方123首,涉及中医证型9个,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是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以U分型(排尿症状)及I分型(感染症状)为主,肝郁肾虚证患者以P分型(心理症状)及N分型(神经症状)为主,气滞血瘀证患者以O分型(器官特异症状)及T分型(盆底肌疼痛)为主;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为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甘草、野葡萄根、丹参,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寒、平多见,药味以苦、甘、辛多见。U分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蛇莓、甘草;P分型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甘草、白芍;O分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失笑散、延胡索、川牛膝;I分型以清热活血、利湿通淋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失笑散、甘草;N分型以疏肝通络、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三棱、丹参;T分型以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延胡索、失笑散、丹参。结论:袁少英教授治疗CP常以"行气-活血-逐瘀"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行气逐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络为主线的治法。UPOINT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李廷荃运用四妙散治疗肠息肉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介绍李廷荃教授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经验。李教授强调肠息肉生长的大环境是湿热,阻断肠息肉复发的根本是要改变息肉生长的内环境,根据体质可调理论,运用四妙散调节患者湿热内环境,使之趋于平和质。治疗中注重辨证、辨病、辨体质相结合,运用清热燥湿法,且重视活血化瘀、解毒散结、补气健脾药的应用。文中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毒垢"理论的结肠息肉复发危险因素探讨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邱健行教授"毒垢"理论,探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复发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复发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科行结肠息肉切除术的38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 1年以上1年半内再次行肠镜检查,其中254例患者复发,129例患者未再复发;同时,将数据集按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306例及验证集77例,分析结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1)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模型的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高血压(OR=2.91)、体质量指数(BMI)水平(OR=2.12)、饮食不节(OR=5.01)、烟酒史(OR=2.24)、精神类药物使用史(OR=2.44)、湿热(OR=4.83)、痰饮(OR=3.24)、血瘀(OR=5.17)以及息肉数量(OR=1.38)、直径(OR=1.13)、病理性质(OR=2.27)为结直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或P<0.01)o(2)模型的评价: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95%CI:0.834~0.914),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95%CI:0.806~0.961),训练集及验证集校准曲线显示基于上述因素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准确性可靠.(3)模型的临床运用:可通过绘制列线图进行风险预测,通过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及临床影响曲线(CIC)提供决策依据.[结论]年龄、高血压、BMI水平、饮食不节、烟酒史、精神类药物使用史、湿热、痰饮、血瘀以及息肉数量、直径、病理性质为结直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能对患者的结肠息肉复发概率作出预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