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与滤泡癌的超声检查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FTC)和滤泡性腺瘤(FA)的临床特点与超声检查表现.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为 FTC 或 FA 的 157 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 FTC 和 FA 两组,并对其超声检查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在年龄、结节形态、边缘、晕征、回声质地、实性成分的位置、局灶性强回声及血流分级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χ2=88.54,P<0.001,R2=0.60).其中结节边缘模糊、周边不规则低回声厚晕征、血流为中央血管型或混合型与FTC诊断密切相关.结论 FTC与FA在超声检查表现上相似性很高,应充分了解其超声检查特征,结节边缘模糊、周边不规则低回声厚晕征、中央血管型或混合型血流是FTC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2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2(GSTM2)在甲状腺滤泡癌(F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基因芯片GSE82208数据,共52例样本,包括FTC 2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A)25例。提取基因矩阵数据并整理,利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出FTC和FA间差异表达基因。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FTC及FA标本各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FTC和FA标本中GSTM1、GSTM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FT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基于GEO数据库数据,共获得40个FTC和FA间差异表达基因;其中FTC中表达上调9个,分别为GSTM1、GSTM2、COL6A2、CUX2、CLUH、TSC2、OGDHL、ACADVL、SDHA;表达下调31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在手术切除FTC标本中,GSTM1、GSTM2阳性率分别为71.4%(40/56)、80.4%(45/56),在FA中阳性率分别为23.2%(13/56)、14.3%(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6.11、49.03,均 P<0.01)。FTC中GSTM1和GSTM2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 P<0.05),与性别、年龄和肿瘤长径均无关(均 P>0.05)。FTC中GSTM1和GSTM2表达呈正相关( r=0.384, P=0.004)。 结论:FTC中GSTM1和GSTM2表达水平升高,二者可能相互作用,参与FTC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介素-10、趋化因子受体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外科进行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8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同时选择同期进行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患者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将所得石蜡标本分为癌组织组、癌旁组织组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IL-10与CXCR7表达情况,同时将IL-10与CXCR7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组织中IL-10及CX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88.24% & 14.71% & 0.00%,75.00% & 32.35% & 15.63%, P均<0.05)。68例PCT患者中IL-10高表达38例(55.88%),IL-10低表达30例(44.12%);CXCR7高表达32例(47.06%),CXCR7低表达36例(52.94%);IL-10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呈明显正相关( r=0.486、0.509、0.468、0.422、0.629、0.674, P均<0.05);CXCR7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r=0.425、0.563、0.490、0.287、0.481, P均<0.05)。 结论:PTC患者癌组织中IL-10及CXCR7呈高表达状态,其中IL-10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CXCR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有关,两者均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CDKN2A/B和TP53基因变异的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伴CDKN2A/B和TP53基因变异的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患者女,18岁。因腹痛1个月余入院。影像学提示盆腔囊实性肿物,与卵巢关系密切。行一侧卵巢及输卵管切除,术中肿瘤破裂。术后病理诊断JGCT。镜下肿瘤被纤维分隔为巢状,伴坏死;可见滤泡样、管囊状及乳头状结构;细胞异型及多形性显著,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α-抑制素、CD99、CD56、Melan A、SF-1、WT-1、BRG1和INI1阳性;生殖细胞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阴性。基因检测:肿瘤中检出CDKN2A/B、MTAP和TP53基因突变,以及与DNA损伤修复、生殖细胞或性腺发育、激素调节相关的基因变异。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需要注意的是,JGCT临床病理学特征多样,除分期外,CDKN2A/B和TP53基因变异可能提示肿瘤高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超声为基础诊断甲状腺滤泡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滤泡癌(FTC)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超声分类及评分系统对滤泡癌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存在不足,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US-FNA)能够怀疑但不能确诊FTC,粗针穿刺活检(CNB)可减少重复FNA、不必要的手术,提高对滤泡性肿瘤(FN)患者的诊断,但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US-FNA联合基因检测(如RAS基因)能够显著提高FN的诊断准确性。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区分FTC和滤泡性腺瘤(FTA)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特异性,有利于临床规范化处理甲状腺FN。旨在以超声为基础对FTC的诊断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大甲状腺滤泡性腺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肿瘤,其形态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直径在15~50 mm居多,巨大的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少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1例以“颈部肿物25年,增大半年”为主诉症状伴“精神分裂症病史20余年”的患者,在完善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后进行了右侧甲状腺切除术,病理证实为右侧甲状腺巨大滤泡性腺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半年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术前诊断及诊断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是一类缺乏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征的滤泡上皮起源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超声、细胞学检查、分子检测等单一地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检查方法,难以将甲状滤泡状癌与其他滤泡性病变区分出来。包括临床特征在内的多因素风险评估诊断预测模型可能有助于甲状腺滤泡状癌的术前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颌面部木村病超声特征、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颌面部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 2010 年 1 月—2022 年 6 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26 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本研究共入组KD患者 26 例,男 20 例,女 6 例(性别比 3.3∶1).患者年龄中位数为 45 岁 6 月.血常规显示所有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值均增加.超声声像图结果显示 26 例患者均检出病灶,淋巴瘤可能 5 例(19.23%),恶性病灶 6 例(23.08%),多形性腺瘤 4 例(15.38%),性质待诊建议穿刺活检 11 例(42.31%).单纯淋巴结型 8 例(30.77%),单纯累及腮腺+周围软组织型 11 例(42.31%),同时累及腮腺+周围软组织+淋巴结型 7 例(26.92%).对不同类型KD患者病灶的超声特征进行比较,其在边界、形态、混合回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发生浸润,部分生发中心坏死或者形成嗜酸性微脓肿.结论:KD以中青年男性居多,病变多累及头颈部,KD的超声及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超声诊断甲状腺滤泡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是甲状腺癌第二常见的病理类型[1]。2018年版甲状腺诊疗规范将FTC分为微小浸润型、包膜内血管浸润型和广泛浸润型[2]。FTC预后较差,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高,容易发生肺和骨的转移[3]。超声因其具有无创、简单方便、可反复操作等优点成为甲状腺结节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4]。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认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可疑的超声特征包括实性、低回声、不规则分叶状、纵横比>1以及微钙化[5],但这些标准适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尚不能明确是否适用于FTC[6]。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虽然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金标准,但对于FTC的诊断敏感度仍较低,且术中切片也很难将FTC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及其他亚型相区别,故超声诊断FTC仍具有挑战性。为了加深对FTC的认识,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本文就FTC的超声特征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C-TIRADS超声词典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超声词典在鉴别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495例患者,其中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379例,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116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甲状腺结节根据C-T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对FTA和FTC的临床和超声图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三种预测模型,评价相关模型在鉴别诊断FTC中的诊断效能.[结果]FTA与FTC在边缘、回声、内部结构、局灶性强回声、声晕及血流模式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实性、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向甲状腺外侵犯、粗大钙化与内部血流丰富是FTC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一超声特征及单纯C-TIRADS危险分层对FTC的诊断效能较差(AUC为0.577~0.65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三个预测模型对FTC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模型1 AUC=0.734,模型2 AUC=0.756,模型3 AUC=0.782).[结论]C-TIRADS超声词典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诊断价值,联合回声、声晕、局灶性强回声及血流模式等超声特征可有效提高C-TIRADS危险分层对FTC的诊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