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BKC)是指由睑缘炎引起的角结膜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有结膜充血、结膜乳头及滤泡增生、泡性角结膜炎、边缘角膜炎、角膜点状上皮糜烂、角膜溃疡、角膜瘢痕及角膜新生血管,严重可致角膜穿孔.BKC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复杂,易误诊,贻误治疗.临床中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敷、睑板腺按摩等物理疗法,人工泪液、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眼用制剂进行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接受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本文就BKC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83例儿童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的特征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儿童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BKC患者83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体征、误诊原因,治疗均采用睑板腺按摩、热敷等物理疗法,中重度患儿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记录治疗效果.主要指标 眼睑、睑缘、结膜及角膜的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 83例患者中位数年龄5.8岁(1~11岁).女性46例(55.42%).3~6岁者占42.17%(35例).就诊原因中眼红67例(80.72%)、畏光流泪和眼痛39例(46.99%)、分泌物增多30例(36.14%)和揉眼24例(28.91%).体征中结膜充血83例(100%)、乳头滤泡增生61例(73.49%)、点状上皮浸润61例(73.49%)、新生血管45例(54.22%).被误诊为角膜炎41例(49.4%)、过敏性结膜炎22例(26.5%)、细菌性结膜炎12例(14.46%)、霰粒肿5例(6.02%)和病毒性结膜炎3例(3.61%).随访3~25个月,平均(7.3±3.6)个月.67例(80.72%)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达到临床痊愈.结论 儿童BKC好发于3~6岁女童,临床症状多样,物理治疗结合早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M细胞在激发过敏性结膜炎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结膜活检的淋巴滤泡小结相关上皮及M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6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门诊表现为典型的春季角结膜炎或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23例,其中季节性结膜炎3例,常年性结膜炎8例,特应性角结膜炎1例,春季角结膜炎11例(边缘型7例,混合型4例),另选取同期就诊的需眼部手术的非眼表疾病患者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季节性和常年性结膜炎及春季角结膜炎患者进行结膜滤泡活检.对离体结膜滤泡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组织显微结构,探索滤泡相关上皮细胞和M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将离体结膜滤泡暴露于绿色荧光聚苯乙烯乳胶珠,观察绿色荧光聚苯乙烯乳胶珠的分布情况.结果 滤泡小结相关上皮区中存在M细胞,这类细胞胞质桥较薄,有多形的和不规则的微绒毛,并有一个与底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紧密相连的凹陷性基外侧膜.28个样本中共20个样本的淋巴滤泡小结相关上皮区具有典型的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ALT)特征的结膜滤泡结构,阳性率71.4%;对照组5个样本均未发现该结构.结膜的淋巴滤泡小结相关上皮主要与乳胶珠结合,乳胶珠结合上皮细胞阳性率0.03%.结论 在过敏性结膜炎中结膜M细胞可能是激发免疫反应的门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