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链非编码RNA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多种生物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病毒复制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调控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讨论了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相关的复杂的lncRNA网络,来自人类宿主和HIV自身的lncRNA影响了HIV复制、潜伏期的建立及维持、储存库的清除、病毒的重新激活等过程。由于有效的HIV疫苗或治愈方法的缺乏,以及目前大流行的规模,深入了解lncRNA和HIV之间的复杂调控网络将有助于制订治疗HIV感染的新战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V-1潜伏储存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HIV-1的感染引起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由于HIV-1潜伏储存库的存在使得艾滋病无法治愈。有复制能力HIV-1潜伏在细胞内、逃脱免疫系统监视,从而形成HIV-1潜伏储存库。如何准确检测HIV-1潜伏储存库,可为今后艾滋病治愈提供思路。本文就目前HIV-1潜伏储存库的检测方法和特点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阻断膜金属蛋白酶TRABD2A的HIV储存库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人源化膜金属蛋白酶——含有TRAB结构域的蛋白2A(TRABD2A)单克隆抗体对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者储存库细胞的作用效果,建立基于TRABD2A阻断抗体的全新HIV-1储存库检测方法。方法:2021年5—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研究对象51例。其中健康者2名,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cART组)41例,未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no-cART组)8例。采用噬菌体展示库技术构建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分别处理HIV-1感染者、未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CD4+T淋巴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单分子免疫阵列检测技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含量,同时使用流式细胞术、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处理后细胞的活化和病毒基因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病毒释放量和表面活化标志CD25、CD69、HLA-DR(人类白细胞DR抗原)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接受cART的HIV-1感染者的PBMC经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处理后检测HIV-1产量,未处理组为0(0,440),使用负抗体所释放的病毒量为0(0,39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使用正抗体所释放的病毒量为1 259(0,4 269)和3 142(1 292,5 060),与使用负抗体所释放的病毒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利用健康对照者PBMC对感染者PBMC进行倍比稀释,经正抗体处理后病毒释放量等比例下降[未稀释、稀释5、25、125、625倍对应的HIV-1产量分别为4 670(3 339,7 697)、1 860(1 509,4 615)、1 550(1 150,2 680)、602(255,1 441)、2(0,37)]。且TRABD2A单抗处理后的细胞静息状态与未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处理组与正抗体-1处理组的CD25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89±1.31、4.60±1.74,CD69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0±1.27、2.18±0.51,HLA-DR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7.66±3.78、8.79±3.42; P均>0.05),未处理与正抗体-1的病毒群抗原基因(Gag)表达量分别为1和0.82±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人源化TRABD2A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阻断TRABD2A的蛋白活性,可在不改变细胞静息状态和全基因组转录水平的情况下,显著促进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储存库细胞释放子代病毒,且通过此方式所引起的储存库病毒释放量与储存库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V感染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研究进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HIV在感染人体数日内能够潜伏并形成储存库,是艾滋病治疗的难点.表观遗传学专注于序列变异之外的基因表达调控,近年来各种表观遗传学修饰研究结果促进了深入认识HIV致病机理和艾滋病治疗策略.本文简要介绍了表观遗传学原理,总结目前报道的HIV感染后宿主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以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修饰和非编码RNA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如何参与病毒潜伏、储存库的建立过程,以及对艾滋病功能性治疗策略带来的启示与挑战,旨在有更多研究团队关注HIV感染人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根据表观遗传学原理开发更多艾滋病治疗药物,制定合理可行的功能性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用CRISPR/Cas9系统消除潜伏的HIV前病毒基因组及其感染细胞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艾滋病在全球采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使之成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传染病.但因受各种因素制约,艾滋病仍然是全球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HIV/AIDS 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治疗无法清除人体中存在的 HIV潜伏库,由于这种库的存在,HIV/AIDS患者必须终生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和反弹.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相关核酸酶Cas9(CRISPR/Cas9)系统几年前以一种简单、快速及易操作的基因编辑技术问世,多项研究表明其在 HIV感染的细胞和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具有消除或破坏 HIV储存库或 HIV感染细胞的潜力,可能由此产生治愈 HIV/AIDS的方法.本文分析了CRISPR/CAS9系统应用于消除潜伏 HIV的结果,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和趋势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细胞核糖核酸测序技术在艾滋病免疫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单细胞核糖核酸(RNA)测序是全面研究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高效技术平台,近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就该技术近期在艾滋病免疫学方面的重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和HIV感染后的潜伏细胞及其特征和相关机制的研究;此外,还有对精英控制病人淋巴组织内的CD8+T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与HIV的有效控制密切相关的细胞亚群和转录特征;同时还讨论了下一步研究重点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IV-1储存库激活剂体外激活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储存库激活剂的体外激活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离得到健康供血者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构建HIV-1潜伏感染的原代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0.5、1、2μmol/L)的帕比司他(Panobinostat)、伏立诺他(SAHA)(Vorinostat)、BIX-01294、JQ-1、Bryostatin-1、GS-9620、地西他滨(Decitabine)、戒酒硫(Disulfiram)、Sirolimus分别处理细胞,在不同作用时间(1、3、5 d)后利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每种药物对HIV-1储存库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效率及细胞存活率,并确定每种激活剂的最佳激活浓度和作用时间.结果 通过对由HIV-1启动子驱动的GFP表达效率及细胞存活率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在该细胞模型中这9种HIV-1储存库激活剂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Panobinostat的最佳激活浓度为1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3 d;SAHA的最佳激活浓度为2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1 d;JQ-1、Bryostatin-1和GS-9620在该模型中的最佳激活浓度均为1μmol/L且最佳作用时间均为1 d;BIX-01294、Decitabine、Disulfiram、Sirolimus在该模型中的最佳激活浓度均为0.5μmol/L且最佳作用时间均为1 d.横向对比发现,浓度为1μmol/L,作用时间为3 d的Panobinostat与浓度为0.5μmol/L,作用时间为1 d的Sirolimus在这9种药物中的激活效率最高,且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系统比较确认了9种病毒储存库激活药物在体外细胞模型中的激活效率,及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为后续这些药物的临床实验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与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对AIDS疾病进展及治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死亡率,然而无法改善病毒潜伏后诱导的免疫耗竭.随着负性调节分子在癌症及慢性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学者们发现这些分子在艾滋病免疫调节方面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与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3,Tim-3)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慢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过程中,PD-1和Tim-3及其配体高表达的抗原持续刺激是导致免疫耗竭的主要原因之一,PD-1和Tim-3被认为是免疫耗竭的标记物,可以推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疾病进展,利用免疫检查点分子阻滞剂阻断其信号通路可以缩短潜伏期,打破病毒储存库.本综述概览了PD-1和Tim-3及其配体关于艾滋病方面的最新研究、针对PD-1/Tim-3对AIDS疾病进展的影响以及PD-1/PD-L1阻断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IV储存库形成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可潜伏在某个特定细胞亚群中,因此难以清除.HIV储存库是目前HIV-1清除的主要目标.明确前病毒潜伏机制,了解其存在的形式及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HIV的早期筛查,可准确揭示病毒感染程度、病情进展及患者的临床分期.HIV DNA是HIV储存库窗口期最短的标志物,具有检测简单、标准化、灵敏和可重复的特点.HIV DNA载量可影响感染过程,因此与临床相关.同时,HIV DNA也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进展和死亡的预测因子.彻底清除HIV储存库的策略目前正在研究中,未来需深入探索以永久性地灭活HIV前病毒,从而治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可有效抑制HIV复制,并能长时间将血浆中的病毒载量控制到检测限以下.然而,ART并不能清除潜伏的HIV储存库,大多数患者体内病毒在ART中断后的几周内迅速反弹,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需终身服药.本文从快速抗病毒治疗、新型抗反转录病毒(antiretroviral,ARV)药物和方案、功能性治愈和ART挑战4个方面对AIDS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