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月,运用FMEA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筛选出医院感染高风险事件,从中确定风险事件为手卫生依从性和血源性职业暴露2个院级优先级改进项目,进行风险控制与干预措施后,比较改进前后的效果。结果:除缺乏激励机制、医护团队间沟通不足等原因,FMEA实施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和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优先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FMEA实施后手卫生依从性为74.92%(79 375/105 953),较FMEA实施前的68.40%(58 361/85 328)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96.55, P<0.01)。FMEA实施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85%(80/2 080),低于FMEA实施前的6.16%(123/1 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49, P<0.01)。 结论:FMEA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良好的效果,可前瞻性识别和评估医院感染风险,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青少年预防接种干预措施效果评价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青少年预防接种干预措施的影响效果。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将有关青少年预防接种干预措施对疫苗接种率影响的定量研究纳入本次分析。对文献报道的不同种类疫苗的接种率指标进行合并,求其效应合并值及95% CI。 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有11篇为随机对照试验,5篇为非随机试验。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中,施行健康教育措施的人群HPV疫苗和HBV疫苗的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43倍和1.32倍;施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人群HPV疫苗接种率是对照组的1.44倍;提高服务可及性措施的人群流感疫苗、流脑疫苗、青少年/成人百白破联合疫苗和HPV疫苗的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1.58、1.06、1.12和1.60倍。在非随机试验研究中,施行健康教育措施的人群HPV接种率是对照组的1.84倍;在入学前查验接种记录措施人群的HBV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和青少年/成人百白破联合疫苗的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61、3.13和3.46倍;提高服务可及性措施的人群HPV疫苗接种率是对照组的1.48倍。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非随机试验研究中,多措施合并干预组的HPV疫苗接种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55和1.33倍。结论:通过健康教育、经济激励、改善服务可及性以及开展入学查验接种记录等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疫苗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激励式护理对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在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激励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激励式护理,每组25例。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干预3 d、干预7 d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负面情绪状态,同时将两组治疗依从水平进行对比,另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30 d后,使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两个时间段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负面情绪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6%(24/25)高于对照组的76%(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SF-36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SF-36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激励式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头面部烧伤并气道梗阻患者的负面情绪状态,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投入现状及其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投入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定正向激励机制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便利选取天津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55名工作年限≤3年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就护理人员职业投入、职业价值观、护理工作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与 t检验分析研究对象的职业投入现状并构建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职业价值观以及一般自我效能和职业投入的关系模型。 结果:255名低年资护理人员职业投入总分为(78.47±19.93)分,高于国内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8, 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对低年资护士职业投入总的作用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效能( β=0.599)、职业价值观( β=0.323)以及工作满意度( β=0.275)。 结论:低年资护士职业投入水平较高,建议医院管理者通过加强培训、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等持续提升其自我效能,满足个体职业发展需求以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要注意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共生视角下总额预付制对非紧密型医共体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共生理论探究总额预付制对非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医共体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某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非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医保基金使用等数据。采用共生理论分析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2008年4月实施总额预付制以来,该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的就医流向和基金分配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非紧密型医共体共生系统形成了组织上的连续共生模式和行为上的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从就医流向来看,2017—2019年,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门急诊人次均呈上升趋势,出院人次变化不大;牵头医院下转患者人次从2017年的32人次增至2019年的87人次。间断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额预付制度实施后,牵头医院门急诊人次占比下降( β3=-0.43, P<0.05),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呈上升趋势( β3=0.02, P<0.05)。从基金分配来看,牵头医院医保基金占比从2017年的45.98%增至2019年的46.51%,基层医保基金占比从23.44%降至18.06%;基层人均收入与牵头医院人均收入比值从72.62%降至60.79%。 结论:总额预付制度下,某非紧密型医共体内患者门急诊就医格局得以优化,但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基金分配有待均衡。建议持续发挥按人头总额预付的正向激励效应,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探究医学院校教师组织承诺与自尊在工作投入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关系中的作用路径。方法:2022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以某医学院校239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组织承诺、自尊与工作投入的状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并验证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组织承诺、自尊和工作投入之间的作用路径。 结果: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分为118.0(23.0)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分在有无课程思政激励政策[119.0(20.0)分比113.0(24.5)分]、有无课程思政组织支持[119.0(20.3)分比108.0(19.5)分]、同事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积极性的高低[121.0(17.0)分比110.0(15.0)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是否支持[121.0(20.0)分比111.0(18.0)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教师的组织承诺、自尊、工作投入与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 r=0.34~0.61, P<0.001);组织承诺和自尊在工作投入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之间起平行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3和0.08。 结论: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思政激励政策、完善课程思政组织支持、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积极性和改善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态度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加大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工作投入来提高组织承诺与自尊,进而促进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泡超声空化增强乏血供肿瘤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调控脉冲重复频率(PRF)探讨诊断超声的不同占空比对增强乏血供肿瘤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5只,于大腿内侧皮下建立Walker-256肿瘤模型,根据PRF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A组,PRF=50 Hz;B组,PRF=1.0 kHz;C组,PRF=2.0 kHz。每组荷瘤大鼠经超声联合微泡治疗10 min,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 h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各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和肿瘤血流灌注面积。结果:治疗后即刻,A、B组的PI、AUC值较治疗前增加(均 P<0.05);治疗后4 h,B组PI、AUC值持续增加,优于治疗后即刻(均 P<0.05),而A、C组PI、AUC值相对于治疗后即刻减少(均 P>0.05)。治疗后即刻,A、B组肿瘤血流灌注面积较治疗前增加(均 P<0.05);治疗后4 h,B组的肿瘤血流灌注面积持续增加,优于治疗后即刻( P<0.05),A、C组的肿瘤血流灌注面积相对于治疗后即刻减少(均 P>0.05)。 结论:PRF=1.0 kHz的低强度诊断超声激励微泡空化可产生较明显的肿瘤血流增强效应,且持续4 h以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知信行与期望理论,探究、构建及验证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理论模型与形成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4—5月,对杭州市20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生的首诊认知水平、首诊能力自评、政策制度评价、首诊工作期望、工作满意度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多重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基层医生首诊意愿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结果: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率为76.4%(308/403);首诊工作正面期望( β=0.309)、首诊认知水平( β=0.216)、政策制度评价( β=0.184)、首诊能力自评( β=0.170),均直接影响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5类驱动因素对首诊意愿的影响总效应依次为首诊认知水平(0.536)、政策制度评价(0.494)、首诊能力自评(0.436)、首诊工作正面期望(0.186)、工作满意度(0.146)。 结论:首诊认知、首诊能力、政策制度、正向期望分别是驱动基层医生开展首诊意愿的重要前提、关键动力、有力保障、激发力量。建议政府及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首诊认知水平,系统提升首诊服务能力,协同完善财政投入、医保报销、转诊制度等政策引导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激励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理账户视角下医生下沉基层倾向和经济激励效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在心理账户视角下,深圳市龙华区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现行经济激励政策对医生下沉基层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基层)的激励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的经济激励发放方式对医生下沉基层意愿的激励效应。方法: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设计调查问卷,于2019年11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区医联体所属2家牵头区级医院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现行经济激励政策下医生下沉基层意愿情况和经济激励发放方式的选择倾向。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医生下沉基层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54份,有效回收率为90.7%。其中,189人(74.4%)表示愿意下沉基层,168人(66.1%)选择单独发放下沉基层经济激励,148人(58.3%)希望立即发放下沉基层经济激励,不同的学历、医生自评经济收入水平和下沉基层经济激励发放方式对医生下沉基层意愿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当前龙华区医联体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了医生物质账户对经济性激励的需求,下沉基层的意愿整体较强。在经济激励金额相同的情况下,医生更倾向于单独发放下沉经济激励;此外,学历和自评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医生下沉基层意愿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医院临床护士共情在职业价值观与老年护理能力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医院临床护士共情和职业价值观、老年护理能力间的关系,并探讨共情在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老年护理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务人员版以及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评价量表于2022年6月对北京老年医院401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依次检验法来分析共情在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老年护理能力间的中介效应。结果:临床护士的杰弗逊共情量表-医务人员版得分为(114.25 ± 16.70)分,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得分为(100.83 ± 17.76)分,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量表得分为(2.15 ± 0.76)分,共情与职业价值观、老年护理能力呈正相关( r=0.456、0.386,均 P<0.01),职业价值观与老年护理能力呈正相关( r=0.421, P<0.01)。共情在职业价值观和老年护理能力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8%。 结论:老年医院临床护士的共情和职业价值观、老年护理能力两两显著性正相关,且共情在职业价值观和老年护理能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建议管理者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和完善的激励措施以促进老年护士的共情和正向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进而激发工作热情,提升整体的老年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