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甲磺酸贝舒地尔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2021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甲磺酸贝舒地尔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系统性治疗失败后的cGVHD成年患者和≥12岁的儿童患者。2023年8月,甲磺酸贝舒地尔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充分的≥12岁cGVHD患者。鉴于上市之初临床医生用药经验尚不丰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cGVHD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进展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对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与治疗抵抗的进展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9及CXCL10水平,寻找影响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性的临床因素。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建立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进展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队列,前瞻性收集队列中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样本,给予入组患者标准治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肌内注射每月1次。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皮损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白癜风面积及严重程度(VASI)评分和白癜风欧洲工作组评估工具(VETFa)评估疗效。VASI评分变化≥ 0且VETFa进展期评分≤ 0分为激素敏感组(即病情稳定或好转),而VASI评分变化< 0且VETFa进展期评分为1分则为激素抵抗组。分析皮损部位、特殊临床标记(三色征、碎屑样改变、同形反应)、既往用药史、白癜风家族史等与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答的关联。基线及治疗3个月后,采集患者外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CXCL9及CXCL10含量。统计分析采用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共入组142例,127例完成3个月的治疗随访,其中男77例,女50例,就诊年龄18 ~ 65(36.6 ± 11.4)岁,病程2个月至58(13.5 ± 10.7)年;有白癜风家族史25例(19.7%);治疗前皮损面积(BSA)1% ~ 70%(11.5% ± 12.7%),VASI评分1% ~ 70%(10.8% ± 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特殊临床标记[比值比( OR)= 6.900,95%可信区间( CI):1.228,38.757, P = 0.028]、单一特殊临床标记( OR = 2.579,95% CI:1.012,6.574, P = 0.047)、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史( OR = 2.643,95% CI:1.019,6.850, P = 0.041)、无白癜风家族史( OR = 5.090,95% CI:1.070,24.215, P = 0.030)、发病部位为四肢近端( OR = 3.767,95% CI:1.315,10.793, P = 0.037)是白癜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危险因素。治疗3个月后,激素敏感组CXCL10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W = 571.00, P < 0.001),而激素抵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 = 48.00, P = 0.524)。两组间治疗前后CXCL9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或单一特殊临床标记、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史、无白癜风家族史、发病部位为四肢近端可能是进展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对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危险因素。治疗后CXCL10水平改变可能作为判断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是否发生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重要评估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策略医师认知邮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医师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策略的认知现状。方法:编制问卷,于2017年4至6月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368名儿童重症医师完成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邮件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68份(应答率45.1 %),单位应答率87.2%(68/78)。59.2%和77.7%受访者选择清创手术和体液引流等清除病灶;90.8%受访者选择休克1 h内使用抗生素;98.4%选择生理盐水,72.3%使用白蛋白,53.8%选择血浆进行液体复苏;休克复苏静脉通路开通困难时,57.1%首选开通骨髓内通路;79.3%和83.2%受访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等辅助治疗;96.7%受访者可提供氧气和机械通气支持,85.3%提供持续肾替代治疗,22.0%提供体外膜肺氧合等脏器支持。322名(88.7%)、188名(51.1%)和85名(23.1%)受访者符合液体复苏、正性肌力药物和缩血管药物的临床模拟病例的"最佳建议";缩血管和正性肌力药物模拟病例中,分别有69.3%和24.2%受访者选择液体复苏治疗;液体复苏病例中,49.7%(183/368)受访者进行液体容量和反应性评估,评估仪器包括重症床旁超声[39.4%(145/368)],生物阻抗监测器[10.3%(38/368)]和经肺热稀释装置[6.3%(23/368)];接受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 P=0.006)和重症专科培训中心培训( P=0.002)的儿科医生做出"最佳建议"选项的比例高于未参加培训者。 结论:我国儿童脓毒性休克治疗现状是积极的病灶清除、抗生素使用及脏器支持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意识增加,但可能存在过度液体输注,不合理使用血浆、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不同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可能促进合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生素D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在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参与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在感染性疾病中,维生素D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来发挥对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作用,也可通过介导抗菌肽的表达来发挥杀菌作用。本文简要介绍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EG-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对生长速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治疗后生长速率(GV),分析GV影响因素.方法 ISS患儿均先后接受PEG-rhGH治疗,每周0.16~0.17 mg·kg-1,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为脐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持续治疗1年,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生长参数差异,记录治疗后患儿GV水平,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患儿治疗后1年GV水平影响因素.结果 IS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身高(Ht)分别为(109.51±12.59)和(123.16±13.07)cm,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水平分别为-2.24±0.25和-1.71±0.21,GV 水平分别为(3.81±0.52)和(9.88±1.04)cm·year-1,25 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7.19±3.14)和(33.05±3.46)ng·mL-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水平分别为(490.29±54.30)和(598.45±57.18)μg·L-1,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1)水平分别为(114.86±19.14)和(213.73±20.03)ng·mL-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分别为(6 817.27±716.30)和(7 230.39±721.45)ng·mL-1,治疗前上述指标与治疗组后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SS患儿治疗前实际年龄(CA)为(8.05±1.09)岁,治疗前骨龄(BA)为(7.14±1.01)岁,治疗前骨龄差(BAD)为(-0.98±0.18)岁,治疗前骨龄指数(BAI)为0.86±0.12,遗传身高(MPH)为(167.31±5.73)cm.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SS患儿治疗后GV水平与治疗前CA、治疗前BA、治疗前BAI呈负相关,与治疗前BAD、MPH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高CA、BA、BAI水平为患儿PEG-rhGH治疗后低GV水平的危险因素,治疗前高BAD及MPH水平为保护因素.结论 ISS患儿PEG-rhGH治疗开始时年龄小、骨龄小者可获得较佳的GV应答,且遗传靶身高可影响患儿治疗后GV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黏膜免疫是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不仅可抵抗致病菌的入侵,还有助于成功受精及妊娠,从而维持女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道固有免疫系统包括黏膜上皮的机械屏障、共生菌的微生物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及其受体的免疫屏障,适应性免疫包括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不仅参与局部炎症,还可能具有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作用。此外,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受性激素的调节,从而有利于维持局部微环境的稳态。本文就近年有关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美泊利珠单抗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美泊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实验,采用目的抽样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美泊利珠单抗治疗的20例EGPA患者资料,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VAS)、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估值百分比(FEV 1%pred)、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维持用量等指标的差异,评估美泊利珠单抗治疗EGPA的疗效,并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安全性。 结果:20例EGPA患者女性17例85.0%(17/20),年龄42.0(30.8,52.5)岁。治疗4个月后总应答率为85.0%,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0.7(0.5,1.5)×10 9/L下降至0.1(0,0.1)×10 9/L( Z=3.88, P<0.001),FEV 1%pred由70.4%(49.7%,85.2%)上升至79.9%(72.0%,101.5%)( Z=2.24, P=0.025),FeNO由80.0(35.0,111.5)ppb下降至51.6(28.3,65.4)ppb,( Z=2.54, P=0.011),OCS由25.0(16.3,30.0) mg/d减量为5.9(5.0,7.5)mg/d( Z=3.83, P<0.001)。5例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上述临床指标较治疗前仍有明显改善。进一步比较5例美泊利单抗标准剂量治疗组(300 mg组)和15例非标准剂量组(100 mg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治疗4个月后,2组在降低BVAS评分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肺功能指标(FEV 1%pred)、减少OCS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0例患者共接受125次注射治疗,仅有1例次在注射美泊利珠单抗后出现皮疹,可耐受。 结论:美泊利珠单抗对于治疗EGPA疗效较好,可减少OCS维持治疗剂量,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标准剂量组与非标准剂量组都可以改善EGPA的症状并减少OCS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制剂治疗Behçet病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Beh?et病葡萄膜炎(BU)是Beh?et综合征常见表现之一,其预后差,致盲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来诱导和缓解炎症,既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法存在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远期预后差等不足,而生物制剂因其高效性、低毒性、远期预后好的优势逐渐成为治疗难治型BU的研究热点,为BU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目前用于治疗BU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干扰素制剂、白细胞介素阻断剂和淋巴细胞靶向制剂。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生物制剂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BU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物制剂治疗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移植后并发症和非复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胃肠道急性GVHD预示着患者的不良结局。急性GVHD患者一线治疗推荐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但仍有大部分患者对激素无应答。鉴于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其作为难治性急性GVHD的二线治疗也备受关注。本文就生物制剂在胃肠道急性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哮喘的初步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治疗中重度哮喘的疗效、安全性及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至少4个月的中重度哮喘患者79例,男30例,女49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50岁。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及不良反应等。两两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非参数配对Wilcoxon分析,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独立样本Mann-Whitney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分析。 结果: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后,哮喘患者哮喘控制评分(ACT)从17.0(13.0,19.0)分升至20.0(18.0,24.0)分( P<0.001);急性发作次数从1.0(0,1.0)次/4个月减至0(0,1.0)次/4个月( P<0.001);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从16.5(13.8,27.3)%降低至10.4(6.0,16.2)%( P<0.001);PEF占预计值%从71.7(51.4,91.6)%升高至87.5(65.2,105.5)%( P<0.001);FEV 1占预计值%从73.6(53.9,90.8)%升高至80.6(68.7,91.8)%( P=0.007);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维持剂量从12.0(10.0,20.0)mg/d减至5.0(0,17.5)mg/d( P=0.001)。治疗总体应答率达74.7%,其中过敏性哮喘治疗应答率(77.3%)较非过敏性哮喘(25.0%)高( P=0.019)。5例完成1年期治疗资料显示,治疗1年后ACT评分、急性发作次数、PEF占预计值%、PEF变异率及OCS维持剂量较治疗前仍有改善。共有3例(3.8%)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次(0.6%)。分层分析显示,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后,达到推荐治疗剂量(足剂量)组ACT评分改善程度及PEF变异率下降程度[3.0(1.0,8.0)分,6.5(3.5,15.8)%]均较未达到推荐治疗剂量(不足剂量)组[1.0(-0.3,3.0)分,2.9(1.5,5.0)%]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80.0%)较不足剂量组(50.0%)高( P=0.019)。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70.3%),其次是患者认为症状已改善不需继续用药(21.9%)及疗效不及预期(7.8%)。 结论: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初步观察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足剂量组治疗应答率更高。经济因素是奥马珠单抗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不足1年停药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