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把花根片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高或极高进展风险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高或极高进展风险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江苏省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门诊或病房收治的高或极高进展风险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黄葵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火把花根片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胱抑素C、肾功能及尿蛋白的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ACR和血肌酐下降,eGFR升高(P均<0.05),胱抑素C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UACR、血肌酐和eGFR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胱抑素C上升(P<0.05)。观察组UACR、eGFR、胱抑素C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ΔUACR、ΔeGFR和Δ胱抑素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肾功能疗效评估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8例,稳定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6例,稳定11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45.1%;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疗效评估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缓解14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近期缓解8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治疗蛋白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评价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69% vs 3.92%,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联合黄葵胶囊对高或极高进展风险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在降低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剂量火把花根片降低蛋白的尿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火把花根片降低尿蛋白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使用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3月以上疗效不佳的患者给予口服火把花根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0周尿蛋白下降情况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结果:火把花根片治疗4周、8周、20周后随意尿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火把花根片治疗后4周、8周、20周随意尿蛋白/尿肌酐下降总有效率分别为33.3%、75.6%、81.5%,显效率为0%、15.4%、40.0%;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总有效率为35.9%、75.6%、80.0%,显效率为0%、19.2%、38.5%;大剂量火把花根片组20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较小剂量组高;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20.5%,肝酶升高的发生率15.4%。结论:火把花根片对降低尿蛋白有一定的疗效,火把花根片剂量与降低尿蛋白呈正相关,副作用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尿蛋白、肝肾功能及血脂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22年6月—2023年4月于我院门诊诊治的100例慢性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使用火把花根片治疗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火把花根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总量(urine protein quantitation,UTP)、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值)],并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UTP水平[(1.22± 0.21)g·24 h-1 vs.(2.36±0.31)g·24 h-1]、Scr 水平[(107.98±10.14)pmol·L 1 vs.(123.42±12.31)μmol·L-1]降低,ALB 水平[(46.98±5.64)g·L-1 vs.(43.62±3.41)g·L-1]、CCr水平[(49.98±6.57)mL·min-1 vs.(42.13±4.35)mL·min-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30、6.846、8.125、3.605、7.04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PT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TG[(1.43±0.21)mmol·L-1 vs.(2.00±0.25)mmol·L-1]、TC[(4.72±0.35)mmol·L-1 vs.(5.08±0.40)mmol·L-1]、LDL-C[(3.01±0.14)mmol·L-1 vs.(3.26±0.17)mmol·L-1]低于对照组,HDL-C[(1.69±0.35)mmol·L-1 vs.(1.40±0.22)mmol-L-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40、4.789、8.027、4.960,均P<0.05).观察组CD4+比例[(44.53%±5.16%)vs.(40.21%±4.35%)]、CD4+/CD8+值[(1.78±0.31)vs.(1.36±0.24)]升高,CD8+比例[(24.36%±2.15%)vs.(28.98%±2.21%)]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6、7.575、10.6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vs.82.00%]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05,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把花根片可降低慢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血脂,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且不会引起肝功能损伤,应用有效且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对G3A3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miRNA-2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对G3A3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miRNA-21的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98例G3A3期DKD患者。将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芪葵颗粒和火把花根片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以及血清miRNA-21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98例G3A3期DKD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32例,中药组66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糖化血红蛋白、UACR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胱抑素C和UACR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4.60±2.09比6.75±2.14,(1.70±0.46)mg/L比(2.03±0.58)mg/L,625(426, 1 306) mg/g比781(560, 1 462) mg/g,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o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尿液TGF-β1和LN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39±46) μg/L比(172±51) μg/L,(20.5±9.4)比(28.7±11.5) μg/L,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miRNA-21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RNA-21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76.5%±10.6%比65.2%±8.3%,P<0.05)。结论: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可改善G3A3期DKD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排泄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为通过上调miRNA-21表达和抑制TGF-β1表达,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LN和Ⅳ型胶原而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火把花根片联合益肾消浊方治疗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联合益肾消浊方对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国医堂门诊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片联合益肾消浊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火把花根片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疗效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共纳入患者治疗组56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男32例,女24例,对照组男36例,女22例。治疗组年龄(51.09±14.33)岁,对照组(50.05±12.23)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6%比75.9%,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甘油三酯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联合益肾消浊方可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Wan Fang、CBM、VIP等数据库,搜集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9月。按Cochrane协作网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分析火把花根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共703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火把花根片治疗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4,95%CI:1.04~1.48,P=0.02)、降低24h尿蛋白(MD=-1.51,95%CI:-2.47~-0.55,P=0.002)及血尿素氮(MD=-0.53,95%CI:-0.71~-0.34,P<0.00001)、改善血清白蛋白(MD=3.48,95%CI:2.72~4.25,P<0.00001)、减少尿红细胞(MD=-11.46,95%CI:-18.29~-4.64,P=0.001)等方面均有优势,但在降低血肌酐及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有良好的疗效,但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含雷公藤甲素的3种中成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全球范围内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雷公藤甲素作为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药理活性,多项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等作用.本文检索近 10 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含有雷公藤甲素的雷公藤多苷片、火把花根片和昆仙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发现雷公藤甲素含量最多的昆仙胶囊降尿蛋白效果最强,雷公藤多苷片临床研究最丰富,疗效最确切,雷公藤甲素含量最少的火把花根片安全性最高且可调节脂代谢.3 种中成药临床疗效的差异可能与各自活性成分的组成、含量和作用途径的不同有关,归纳分析它们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利弊及前景,以期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火把花根片是以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的根部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证明其有抗炎、免疫抑制等功效,其在类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具有不良反应小、药效高的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但近年来有文献表明该药亦可应用于肾脏疾病,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慢性肾脏病湿、热、瘀等病因病机论述,结合临床应用及近 20 年的文献报道,对火把花根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郑新运用参芪地黄汤联合火把花根片治疗膜性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郑新教授对治疗膜性肾病(MN)有独特见解,其认为肾失封藏、蛋白精微外泄导致肾之精气亏虚,肾精肾气亏虚亦可致精微物不固,因果循环,最终可演变为“肾衰”.治疗首当认准MN的发病机制,标本兼治,首当辨病,以平补为主,选用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其次审因论治,辨证与辨症相结合;从“瘀”论治,多用破血通络之品;同时需从“风”论治,多加用火把花根片祛风除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抑制溶血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溶血反应可导致贫血而增加红细胞输注,也可引起过度免疫应激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血浆输注.目前西医治疗溶血反应面临以下困境:一方面异体输血加大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消耗血液资源,另一方面免疫抑制类西药种类较少,效果差强人意.研究表明,以中药调控免疫应答,抑制溶血反应,可实现减少异体输血,保护血液资源的目的.中药紫花地丁、禹州漏芦、白茅根可抑制补体激活;火把花根片、茵陈汤可抑制溶血抗体;雷公藤、青风藤及土茯苓可抑制细胞免疫.本文对上述中药的活性成分、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在溶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小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