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气皆从火化"机制探析与运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六气皆从火化"为刘完素"火热论"的主旨,前人研究多关注"六气化火",机制也多囿于"郁而化热"这一方面,不能体现出刘完素火热病机的独特性.本文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有"六气向火化"(六气化火)与"六气依从火而化之"(火害六气)两层含义.本文从火与气之间密切联系入手:一方面由于火扰气机,所以火热二气易致怫郁;另一方面火害气化,因此火热病证多兼其他四气气化不行之证.因此在治疗火热病时,需用辛药"开郁"以复气机之升降出入,用补益药以复气之生化作用,火气同治,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吴勉华教授从"瘀热"辨治放射性咽喉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吴勉华教授认为放射线属"火毒"之邪,其致病具有灼伤、迟发、损络、伤阴、耗气、缠绵的特性.放射性咽喉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副反应,其基本病机为瘀热互结、咽喉不利、耗气伤阴.治疗上,吴教授以凉血散瘀、益气养阴为大法,提倡未病先防,祛除致病因素;对于已经损伤者则需既病防变,防止放射性纤维化的产生.这些学术思想可为理论探讨和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栀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栀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可称作"黄栀子""山栀""白蟾"等,主要活性成分为栀子苷,具有凉血解毒、清热泻火、护肝利胆等功效,外用能消肿止痛,适用于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热病烦闷、淋证涩痛等.栀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调节机体免疫、抗炎镇痛、抗氧化等,且能对信号通路间的互相干扰进行调控,药理活性广泛.通过分析栀子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利于规范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该综述旨在概述栀子的主要药理作用,进一步明确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对栀子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火热病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探讨火热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为临床治疗火热病提供新思路.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基于气化理论,于天-地-人系统中,使自然-人体-药物相互作用呈整体气化平衡,在治疗火热病上,予药于人,调整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潜降气机,以降火平气.此模式对火热病有了新的认识,拓展了临床治疗火热病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明清及以前舌诊理论中的颜色隐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舌诊理论构建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时期的相关文献可窥见舌诊发展成熟及融入中医学理论的过程.隐喻在新理论的形成及陈述中具有解释、理论建构等作用.因此,本文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分析明清及以前的舌诊相关文献,发现五行学说对于解释舌颜色的临床意义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红赤为心火"及脏腑间的位置和功能关系描述正常舌象的颜色由红赤变为淡红;外感病中,以五行之"水火是寒热"解释舌颜色的寒热病机,通过肺金胃土对应白、黄苔以区分病位的表、里;内伤病中,以五色应五脏、五腑确定舌颜色的脏腑病位及虚实病机;并依据"燔炭色黑"和颜色构成分别解释"舌黑为热"及超出五色范畴的舌诊经验.揭示了中医学理论对舌诊经验的概括、凝练,以及隐喻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从中医学视角理解更多临床经验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刘完素火热病证治及代表方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完素其学术以火热论而闻名于世,在火热病的辨治上,并不囿于以治伤寒之法去治热病的流弊,而是强调寒凉药物的使用,被称为“寒凉派”.现就刘完素火热病证治及代表方探析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故风、寒、湿、燥诸气为病,大多能化热化火或与火热相兼同化.故刘完素有日:“风本生于热,寒大多为冷热相并,湿因于火热怫郁,燥阴盛于风热火也.”王秉衡将其概括为“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悉能化火”.“郁,怫郁也,结滞壅滞而不通畅也.”刘完素认为六气化生火热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怫郁,郁是化生火热的发病机转,指出“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郁内作故也.”故其论述吐酸、吐下霍乱、转筋等病症时,多从“阳气怫郁” “热气怫郁” “怫热郁结”等立论.气机怫郁不仅可导致多种火热病证,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寒、湿、燥的原因之一.刘完素认为:“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又日:“而气机不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六气引起玄府郁闭,郁而生热是化生火热的重要原因,而火热怫郁又可导致玄府郁闭进而引起各种临床病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汗和清下、表里双解”复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中医药有效并可单独应用治疗流感,如何根据流感的病机演变规律进行辨证立法选方是关键性问题.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防治外感热病的临证经验丰富,认为流感发病快,易从火化,传变迅速,治疗的重心应在卫气,在卫气同痛或气分证阶段进行阻截,逆转病情向顺势转变.流感的基本病机为“热毒犯肺,正邪相争”,治疗流感应及时尽早祛邪解热,主张采用复法合方治疗,提出“汗和清下、表里双解”复法的治疗思路.以“汗和清下、表里双解”复法治疗流感的系列研究,关键在于以临床疗效为载体,筛选出经反复临床实践且通过科学研究验证、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有效方剂,再借鉴网络靶标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索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少阳论治后期重症肺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症肺炎后期患者可反复低热、咳嗽咯痰、纳差、精神疲倦等症状,对此目前的现代医学治疗措施效果不尽理想,而中医对此类疾病多从”热病伤阴”论治,采用滋阴清热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亦未能尽全.本文尝试用中医六经理论,分析重症肺炎后期证候的机理,提出本病的病因病机在于脏腑虚损,三焦水火运行失调,认为可从正虚邪陷少阳,随其六经兼证而治,方用小柴胡汤加减,临床收到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元四大家从“火”论消渴病机理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元四大家均把“火”看作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密切影响消渴病传变.基于玄府气液学说,刘完素从“火热怫郁”论消渴,并重视五运六气影响;张从正遵从“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同时指出心火的传变规律;李东垣依据“内伤脾胃-元气亏虚-血虚津亏-血中伏火”层次理论,把阴火致消作为主要病机;朱丹溪从“阳有余、阴不足”出发,认为“相火妄动”是引发消渴的关键.四大学派所论消渴火热病机,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丰富了消渴理论框架体系,启发现代中医对于消渴病机的重新认识、学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丁元庆从三阳论治痤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丁元庆认为痤疮属于阳证而好发于三阳经循行之处,三阳气机郁闭,郁而化热化火,火热内结是痤疮发病的病机关键,热结、瘀阻、滞毒于三阳经脉,外蒸而结于肌肤是痤疮的病理基础.临证从三阳论治,针对郁热、火热、湿热、毒热病机,太阳痤疮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翘荷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化裁;阳明痤疮用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三物白散或小陷胸汤、清胃散合升麻鳖甲汤化裁;少阳痤疮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桂枝汤、桂枝茯苓丸合三物白散化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