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病理性妊娠下血的学术思想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病理性妊娠下血是指妇女妊娠期出现阴道出血的症状,可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状.需及时治疗,否则血尽子死,胎堕难留.本文挖掘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妊娠下血的相关记载,结合现代医家思想,探析医家临证观点,追溯理论来源,对各家学术思想及治法方药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半产夹瘀论、风伤血论、胎前火热论、血气虚损论、肾虚论等病因病机,分别确立活血化瘀、疏风升肝、清热养血、益气摄血、补肾安胎等治法,并产生胶艾汤、助气补漏汤、寿胎丸等方剂和荆芥、防风、生地、黄芩、白术等用药,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现代临床治疗病理性妊娠下血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六气皆从火化"机制探析与运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六气皆从火化"为刘完素"火热论"的主旨,前人研究多关注"六气化火",机制也多囿于"郁而化热"这一方面,不能体现出刘完素火热病机的独特性.本文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有"六气向火化"(六气化火)与"六气依从火而化之"(火害六气)两层含义.本文从火与气之间密切联系入手:一方面由于火扰气机,所以火热二气易致怫郁;另一方面火害气化,因此火热病证多兼其他四气气化不行之证.因此在治疗火热病时,需用辛药"开郁"以复气机之升降出入,用补益药以复气之生化作用,火气同治,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流湿润燥"理论论治淋巴瘤
编辑人员丨2024/8/10
"流湿润燥"理论最早见于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根源于其"火热论""玄府气液""亢承制害"理论,意为使停滞在体内不流动的水液重新流动起来,运行至燥邪病所.淋巴瘤的病机变化分为津液聚而癌毒起、癌毒久而正气虚、正气虚而邪气盛三个阶段.临证时,可根据"流湿润燥"理论,分别从"宣肺利水,水精四布""健脾益气,生化有源""温肾化气,抑火升水""分利湿热,流湿润燥"四种治法论治淋巴瘤的不同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火热论"及"火郁发之"理论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证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是目前临床亟须解决的难题.根据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文章以刘完素的"火热论"为基点并结合"火郁发之"理论,认为外感邪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内生火热是发病的根本原因,总结出郁热之火、瘀热之火、阴虚内火、热毒之火、湿热之火均为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发病的重要病机,基于此化生出调、清、利、化、导五法以发郁热、泻实火、利湿热、化瘀热、导虚热等大法,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从"灰中有火"理论防治老年慢性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灰中有火"出自叶天士《温热论》,强调温病后期,患者体内往往尚有余火,治疗用药时应慎用温热之品,防止故病未已,新病复起.老年慢性肺系疾病患者,素有痰热,适逢辛甘厚味、环境燥邪、六淫火气、痰热内生等诱因,容易使邪热内伏,一旦误投,"正气转郁,反致热极",轻则病重,重则病死,该情况与"灰中有火"理论相一致.故在临床诊治时,提示该类患者应饮食有节、防妄补,治疗既不可一味猛攻,也不能一味进补,应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常用清补、慎用温补,主次兼施,结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原则,避免闭门留寇,炉灰复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临床从热论治痤疮的常用古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为探索古代医家内治法治疗痤疮用药规律,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古籍记载的内治法从热论治痤疮的方剂,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其遣方用药、配伍规律以及临床效果.从热论治痤疮,古代医家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包括感邪阳郁、肺经血热、脾胃湿热、年少阳盛和体虚生火,治疗上采用清肺枇杷饮、枇杷叶丸和黄芩清肺饮以清宣肺热,防风通圣散、冬葵散以清利湿热,六味地黄丸、五参丸以补虚泻火,毡根煎、加味甘桔汤以清热散结.文章分析了痤疮中医内治法从热论治的疗效,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刘完素火热病证治及代表方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完素其学术以火热论而闻名于世,在火热病的辨治上,并不囿于以治伤寒之法去治热病的流弊,而是强调寒凉药物的使用,被称为“寒凉派”.现就刘完素火热病证治及代表方探析如下.1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故风、寒、湿、燥诸气为病,大多能化热化火或与火热相兼同化.故刘完素有日:“风本生于热,寒大多为冷热相并,湿因于火热怫郁,燥阴盛于风热火也.”王秉衡将其概括为“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悉能化火”.“郁,怫郁也,结滞壅滞而不通畅也.”刘完素认为六气化生火热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怫郁,郁是化生火热的发病机转,指出“由寒主闭藏,而阳气不能散越,则怫郁内作故也.”故其论述吐酸、吐下霍乱、转筋等病症时,多从“阳气怫郁” “热气怫郁” “怫热郁结”等立论.气机怫郁不仅可导致多种火热病证,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寒、湿、燥的原因之一.刘完素认为:“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又日:“而气机不畅,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六气引起玄府郁闭,郁而生热是化生火热的重要原因,而火热怫郁又可导致玄府郁闭进而引起各种临床病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析刘完素思想对中风病论治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风病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可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状.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始于《黄帝内经》,多作风邪之说.金元时期学术争鸣,各家纷起,河间学派刘完素首创中风病"内风"论治的先河,倡导"热极生风""五志化火"等学术观点.通过整理刘完素学术思想,结合近年来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刘完素对临床论治中风病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探析刘氏学术思想对后世论治中风病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牟重临临床应用“病机十九条”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大都基于《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临床开展使用的许多治疗大法,大都离不开《内经》的宗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的“病机十九条”,区区176字,言简而意赅,历代医家不断阐释发展,对临床起到了指导作用.如金元之刘河间对此探微阐发,著就《素问玄机原病式》,即以病机十九条为纲,将病证分“五运本病”与“六气为病”,进一步论述了每种病证的机制及其治疗原则,并从其中发现病机属于“火热”者几过大半,结合临床感悟,创立了历史上有名的河间“火热论”学派,推动了金元四大家的形成,为后世医家之楷模.牟重临主任中医师现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临诊50余年,对《内经》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笔者有幸随诊多年,现将牟师运用“病机十九条”的相关医案整理,举隅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相火学说”在肝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相火学说”是元代医家朱丹溪在《内经》“少火、壮火”学说的基础上,继承刘河间“火热论”、李东垣“阴火论”,吸收了陈无择、张子和的若干观点而形成,首先在其专著《格致余论》中提出.这一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内生火热理论,使祖国医学对火热症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都有了长足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