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TOF-MS的黄精不同炮制品干预AD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探讨黄精不同炮制品(黑豆黄精、炆黄精)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将 60 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黑豆黄精组、炆黄精组,每组 12 只,各组进行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1 次/d,持续给药 7 周.D-半乳糖注射 3 周后,进行双侧海马Aβ25-35 注射进行造模.第 2 周开始灌胃给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同体积的双蒸水,其余组给予对应的药物(10 mL·kg-1),1 次/d,连续灌胃 35 d.观察各组大鼠记忆行为学以及海马组织病理学.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尿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物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处理数据以筛选差异代谢物、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AD大鼠经过黑豆黄精、炆黄精治疗后新物体识别指数升高,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结果,给药组海马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相对降低,其中黑豆黄精组更为明显,具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筛选处理,得到潜在生物标志物 15 个,代谢物主要涉及2 条代谢通路:双香豆素作用途径、吡罗昔康作用途径.因此,黑豆黄精、炆黄精对AD具有干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香豆素代谢、吡罗昔康代谢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炆黄精炮制工艺优化及其成分与色泽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优化炆黄精炮制工艺,并明确成分变化与外观色泽变化的关联规律.方法 以炆制时间、蒸制时间、黄酒用量为影响因素,多糖、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醇溶性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综合评分,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炮制工艺.测定 17 批样品色度值,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与色度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最佳条件为每 400 g黄精炆制时间 8h,蒸制时间5h,黄酒用量 15%.关联结果显示,L*值与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值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炆黄精炮制工艺优化.炆黄精化学成分与色泽具有显著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多花黄精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多花黄精根茎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经江西建昌帮传统炮制方法一炆法炮制,60℃烘干,粉碎,70%乙醇浸泡1h,加热回流提取2次,滤过,提取液合并浓缩,依次用两倍体积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溶液分别萃取3次,萃取液分别减压浓缩至干,得二氯甲烷萃取部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用大孔吸附树脂,反复硅胶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YMC-HPLC制备柱等技术对多花黄精根茎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多花黄精根茎的正丁醇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S)spirostan-5-en-12-one-3-O-D-glucopyranosyl-(1→2)-O-[β-D-xylopy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1),(25S) spirostan-5-en-12-one-3-O-β-D-gluc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 →4)-β-D-galactopyranosid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hypofuran B(6),(25R)-3-β-hydroxyspirost-5-en-12-one(7),(+)-medioresinol(8),黄精碱A(9),5-羟甲基糠醛(10),5-羟基麦芽酚(11),2-(4-羟苯基)乙醇(12),1H-吲哚-3-甲醛(13),黄精碱B(14).结论:化合物4,5,9,14为首次从多花黄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2,13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多花黄精综合开发及天然植物药理活性研究提供化学依据和物质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精炮制前后寡糖与单糖类成分含量变化与转化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黄精不同炮制品中单糖(D-果糖、D-葡萄糖)和寡糖(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D-木糖)的含量,探讨其在炮制过程中的转化机制.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HILIC-NH2(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流速为1.8 L/min;HPLC法测定生黄精、酒蒸黄精、炆黄精中6种糖类成分的含量.制备黄精酒蒸和炆制质变糖类成分(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模拟酒蒸品与炆制品,通过已知对照品定位,分析模拟炮制品的化学成分,探讨炮制过程中质变化合物转化机制.结果:黄精经酒蒸和炆制后,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D-果糖、D-葡萄糖、D-木糖含量明显增加;在D-蔗糖模拟炮制品中检出D-果糖和D-葡萄糖,在棉子糖模拟炮制品中检出D-果糖、D-葡萄糖、蜜二糖和半乳糖,在蜜二糖模拟炮制品中检出半乳糖和D-葡萄糖.结论:黄精经酒蒸和炆制后单糖和寡糖类成分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寡糖类成分D-蔗糖、棉子糖、蜜二糖在炮制过程中均产生质变,水解为其对应的单糖和(或)双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精与蚊黄精水提液对脾虚小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生黄精与蚊黄精水提液对脾虚小鼠的胃肠动力和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比较其健脾作用的强弱.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黄精组及蚊黄精组,每组12只.通过苦寒泻下结合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灌胃给与生黄精与炆黄精水提液,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体征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摄水量、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MTL、SP含量显著降低(P<0.05),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黄精组与炆黄精组小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摄水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小鼠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P< 0.05或P<0.01),小鼠血清中MTL、SP含量显著升高,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炆黄精组各指标的恢复程度优于生黄精组.结论 生黄精与蚊黄精均可提高脾虚小鼠的胃肠运动功能,改善脾虚小鼠胃肠激素水平,从而起到健脾作用,以炆黄精效果最佳.该研究为炆黄精的炮制原理及临床合理使用黄精饮片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炆黄精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炆黄精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炆黄精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质谱、核磁共振技术和相关文献数据等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炆黄精的乙酸乙酯部位分中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8Z)-2-hydroxy-{(2S,3R,5R,6S)-3,5-dihydroxy-6-[(1E,5Z)-hexadeca-1,5-dienyl]-2-(β-D-glucopyranosyloxy)methyl piperidine-1-yl}tetracos-8-enamid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羟甲基糠醛(3)、(5-formylfuran-2-yl)methyl-2-hydroxypropanoate(4)、cirsiumaldehyde(5)、丁香脂素(6)、环(L-脯氨酸-L-酪氨酸)二肽(7)、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8)、胸腺嘧啶(9)、焦谷氨酸甲酯(10)、5-羟甲基糠醛基-甲基-丁二酸酯(11)、methyl-2-hydroxy-3-(4-hydroxyphenyl)propanote(12)、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13)、(3S,6S)-3-benzyl-6-(hydroxymethyl)piperazine-2,5-dione(14)、2-羟甲基-5-羟基吡啶(15).结论:其中,化合物1、4、5、7、9、11~14为首次从黄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5为首次从多花黄精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糖类成分探究黄精炆制前后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黄精炆制前后糖类成分变化差异探讨黄精炆制后"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的总多糖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黄精炆制前后游离糖含量;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GPC-RI)法分析黄精炊制前后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PDA)法对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黄精炆制后,总多糖含量下降约60%;游离糖中蔗糖含量降低35%,果糖含量升高22倍,葡萄糖含量升高4.4倍;炆制后相对分子质量2个峰均降低1~5倍;黄精炆制前后多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生黄精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10 ∶ 6 ∶ 25 ∶ 7 ∶ 1);炆制后物质的量比为7 ∶ 5 ∶ 1.7 ∶ 14 ∶ 1.结论 炆法炮制对黄精糖类成分影响较大,炆制后多糖发生水解及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黄精麻舌感消失,药效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 分析黄精炆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黄精炆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联用技术对黄精与炆黄精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别,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黄精与炆黄精的液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黄精中鉴定出50个成分,从炆黄精中鉴别出36个成分,包括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及其他类成分;PCA及OPLS-DA表明黄精与炊黄精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出包括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等35个差异性成分.结论:黄精炆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辨识出的35个差异成分为黄精炆制前后功效变化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