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西獐牙菜抑菌活性部位的制备及其谱效关系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制备川西獐牙菜的抑菌活性部位并建立其HPLC谱效关系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三相萃取法制备川西獐牙菜的活性部位,体系1用乙腈-二氯甲烷-石油醚-水(5∶1∶5∶5)、体系2用乙腈-乙酸乙酯-石油醚-水(1∶1∶2∶1)萃取;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各部位的抑菌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HPLC指纹图谱的谱效关系.结果 川西獐牙菜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富集于体系1、2的中相,6个不同部位共有峰20个,其中,7、12、15、16、19、20号峰与抑菌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所用方法可有效富集川西獐牙菜的活性成分,可为川西獐牙菜抑菌活性成分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细胞和斑马鱼胚胎试验的5种新疆香阿魏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5种新疆香阿魏(准噶尔阿魏、多伞阿魏、山地阿魏、全裂叶阿魏、荒地阿魏)在体外试验中的毒性及其毒性部位。方法:用95%乙醇回流法制备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将不同浓度的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分别加入人胚肾上皮细胞(HKC)、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和斑马鱼胚胎培养液中,同时设空白组和正常对照组,计算37.0 ℃培养24 h的HKC和L02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培养24、48和72 h斑马鱼胚胎存活率。从5种香阿魏中选择毒性最强的1种,制备其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提取物进行上述细胞毒性和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以明确其不同部位的毒性。结果:细胞毒性试验显示,5种香阿魏乙醇提取物对HKC和L0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率( IC50)均以准噶尔阿魏为最低(70.92 μg/ml和42.33 μg/ml),以多伞阿魏为最高(107.80 μg/ml和97.92 μg/ml)。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显示,1.0 μg/ml给药组培养48 h时准噶尔阿魏组即出现胚胎死亡,存活率为70%(14/20),其他4组胚胎存活率均为100%(20/20);10.0 μg/ml给药组胚胎培养24 h时多伞阿魏组胚胎存活率为50%(10/20),其他4组胚胎存活率均为0(0/20)。采用准噶尔阿魏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性试验,HKC和L02细胞增殖的 IC50均以石油醚部位组为最低(77.35 μg/ml和67.73 μg/ml),以水部位组为最高(731.52 μg/ml和364.09 μg/ml);斑马鱼胚胎毒性试验中,石油醚部位组的斑马鱼胚胎存活率最低,给药浓度为3.0 μg/ml在72 h时下降到50%,10.0 μg/ml在24 h时为50%,48 h和72 h以及在30.0 μg/ml给药浓度的所有观察时间胚胎存活率均为0。 结论:5种新疆香阿魏中准噶尔阿魏的毒性最大,多伞阿魏毒性最小。准噶尔阿魏毒性成分可能多聚集在石油醚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山柑科山柑属植物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刺山柑果实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刺山柑果实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及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furan-2-yl)-5-(2,3,4-trihydroxybutyl)-1,4-diazine(1)、3,4-dihydroxyquinoline-4-O-β-D-glucopyranoside(2)、二氢菜豆酸(3)、表二氢菜豆酸(4)、吐叶醇(5)、异香草酸(6)、覆盆子酮(7)、(S)-5-[(R)-1-hydroxyhexyl]-4,5-di-hydrofuran-2(3H)-one(8)、chaenomester C(9)、2-甲基苯并恶唑-7-羧酸(10)、反式肉桂酸(11)、对羟基苯甲酸(12)、吲哚乙酸(13)、香草酸(14)、芦丁(15).结论:其中,化合物10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秋葵果实提取物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考察及其化学成分鉴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黄秋葵果实提取物抗阿尔茨海默病活性,并对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对小鼠侧脑室注射适量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水提取物低、高剂量组,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水层低、高剂量组,每组 12 只,采用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实验,ELISA法检测小鼠皮质和海马组织SOD活性和MDA水平.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P<0.01),寻找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层各剂量组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寻找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延长(P<0.05),脑内皮质和海马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MDA水平降低(P<0.05,P<0.01).从中分离得到 6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N-反式阿魏酸酰酪胺(2)、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3)、槲皮素(4)、熊果酸(5)、β-谷甾醇(6).结论 黄秋葵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改善Aβ1-42诱导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小鼠脑内氧化应激水平的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液质联用和模拟炮制的诃子汤制狼毒大戟减毒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液质联用(LC-MS)和模拟炮制初探诃子汤制狼毒大戟的减毒机制.方法 采用LC-MS分析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前后和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诃子汤模拟炮制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狼毒大戟生品乙醇提取物、狼毒大戟水制品乙醇提取物、诃子汤乙醇提取物、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乙醇提取物、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提取物、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二氯甲烷提取物、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诃子汤模拟炮制提取物,以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以及肠道病理损伤情况评价诃子汤制狼毒大戟和诃子汤模拟炮制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的毒性变化.结果 狼毒大戟中共鉴定出 115 种化合物,诃子汤中共鉴定出 53 种化合物.狼毒大戟经诃子汤炮制后有 58 种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12 种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狼毒大戟生品组及其水制品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肠道损伤明显.与狼毒大戟生品组相比,诃子汤组和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肠道损伤得到修复.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经诃子汤模拟炮制后,二萜类化合物和鞣质酚酸类化合物的离子强度变化率分别为-6.75%~8.09%和 66.06%~100.00%.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二氯甲烷部位二萜类化合物的离子强度变化率为-9.92%~54.72%,无鞣质酚酸类化合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和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肠道损伤严重.与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相比,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诃子汤模拟炮制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显著降低(P<0.01),肠道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诃子汤制能缓和狼毒大戟肠道毒性,其减毒机制可能是狼毒大戟在炮制过程中引入的诃子汤中大量的鞣质酚酸类化合物在动物体内起到了药理拮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叶紫珠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大叶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大叶紫珠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出 13 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 5-羟基-3,7,4'-甲氧基黄酮(1)、3,7,3',4'-甲氧基槲皮素(2)、乌发醇(3)、木犀草素(4)、5-羟基-3,7-二甲氧基-4-甲基黄酮(5)、3,7-二甲氧基槲皮素(6)、胡萝卜苷(7)、linoleic acid(8)、异海松酸(9)、2-[(4aR,6aR,6aS,6bR,10S,12aR,14bS)-10-hydroxy-2,2,6a,6b,9,9,12a-heptamethyl-1,3,4,5,6,6a,7,8,8a,10,11,12,13,14b-tetradecahydropicen-4a-yl](10)、豆甾醇(11)、熊果酸(12)、β-谷甾醇(13).结论 化合物1、3、4、5、6、8、9、10、11、12 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元宝草中一个新的间苯三酚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研究元宝草化学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 元宝草二氯甲烷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edex LH-20、MCI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化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元宝草素A(1)、hyperbeanin A(2)、hyperpatulol I(3)、hyperhenone I(4)、hypercohone G(5)、hyperbeanol G(6)、hyperlagarin A(7)、hyperascyrone D(8).化合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IC50值均在1.16-5.15 μmol/L之间.结论 化合物1为间苯三酚类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潜在活性先导化合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狼毒(月腺大戟)毒性部位诃子汤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为探究狼毒(月腺大戟)诃子汤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在整体动物模型水平灌胃给药,以小鼠的粪便含水量,肠道不同部位炎症因子及病理损伤情况为指标,比较月腺大戟生品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二氯部位)、诃子汤制品二氯部位与模拟诃子汤制月腺大戟二氯部位的肠道毒性作用差异,考察诃子汤制对月腺大戟肠道毒性的影响.同时构建月腺大戟和诃子成分结构数据库,采用HPLC-TOF-MS分析这 3 个提取部位的二萜类成分与鞣质酚酸类成分组成变化.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月腺大戟饮片和炮制后锅壁残留物中的 4 种主要二萜类成分ent-11α-hydroxyabicta-8(14)、13(15)-dien-16,12-olide(HAO)、jolkinolide B(JNB)、fischeria A(FA)、jolkinolide E(JNE)的含量,考察诃子汤炮制是否对二萜类成分的含量与结构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月腺大戟生品二氯部位组可显著增加小鼠的粪便含水量和各肠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释放水平,且发现肠道组织受损并伴随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而与生品二氯部位组比较,模拟诃子汤制月腺大戟二氯部位组肠道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肠道毒性显著下降.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月腺大戟二氯部位模拟诃子汤制后二萜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新增了大量来源于诃子的鞣质酚酸类等成分.HPLC结果显示,月腺大戟诃子汤炮制后 4 种萜类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幅度在-0.35%~-19.74%,下降部分主要残留于锅壁,表明诃子汤制并未改变月腺大戟中毒性二萜类成分的结构.诃子汤中鞣质酚酸类成分拮抗作用是月腺大戟诃子汤炮制后肠道毒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民族药诃子汤炮制狼毒具有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祖师麻皮肤刺激性观察和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机制预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祖师麻干浸膏粉及不同萃取部位的皮肤刺激性,并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其刺激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观察连续给药7 d和停药后3 d皮肤状况.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查询祖师麻刺激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等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运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核心靶点与祖师麻刺激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祖师麻干浸膏粉低、中剂量组对破损皮肤有轻微红斑、水肿反应;祖师麻干浸膏粉高剂量组、石油醚部位和二氯甲烷部位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有轻微红斑、水肿反应;乙酸乙酯部位和水层部位均无红斑、水肿反应.2)从祖师麻活性成分中筛选出7种刺激性成分,通路富集的主要通路为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的肉瘤基因(Ras)信号通路、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端粒结合蛋白(Rap1)信号通路和松弛素(Relaxin)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中瑞香毒素、木犀草素以及大黄素甲醚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最稳定.结论:祖师麻干浸膏粉高剂量下有轻微皮肤刺激性,可能是存在于石油醚和二氯甲烷部位中的瑞香毒素、木犀草素以及大黄素甲醚等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作用促进炎症介质的生成,引起皮肤轻微红斑和水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异型南五味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根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NMR、MS、UV、X-ray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 2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血筒内酯G(1)、mallomacrostin C(2)、3,4-seco(24Z)-cychmrt-4(28),24-diene-3,26-dioic acid 3-methyl ester(3)、黑五味子酸(4)、五内酯E甲酯(5)、五味子酸(6)、heteroclic acid(7)、汉黄芩素(8)、(2R,3R)-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9)、15,16-bisnor-13-oxo-8(17),11E-labdadien-19-oic acid(10)、stigmast-4-ene-6β-ol-3-one(11)、补骨脂素(12)、(1R,2R,4R)-trihy-droxy-p-menthane(13)、香草醇(14)、2-(4-hydroxyphenyl)-ethanol(15)、松柏醛(16)、(E)-7-(4-hydroxy-3-methoxyphenyl)-7-methylbut-8-en-9-one(17)、香草乙酮(18)、香草酸(19)、香草醛(20).其中化合物 1 为新的三萜,命名为血筒内酯G,化合物2~3、8~20 均为首次从异型南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