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炙红芪对脾气虚大鼠肠黏膜屏障保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炙红芪调节脾气虚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苦寒泻下、劳倦过度及饥饱失常三因素复合造模法构建脾气虚模型大鼠.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炙红芪组和益生菌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炙红芪组以12.6 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炙红芪水煎液,益生菌组以0.625 g·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剂量蒸馏水.4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持续干预15 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因子的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MPK)、闭合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组、模型组、炙红芪组和益生菌组大鼠血清中 DAO 含量分别为(138.93±9.78)、(187.95±12.90)、(147.21±6.92)和(166.47±3.37)pg·mL-1,D-LA 含量分别为(892.23±49.17)、(1 099.84±137.64)、(956.56±86.04)和(989.61±51.75)μg·L-1,结肠组织中 SIgA 含量分别为(14.04±1.42)、(11.47±2.39)、(11.84±1.49)和(12.93±1.65)μg·mL-1,结肠组织中Z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8±0.11、0.42±0.04、0.77±0.05 和0.95±0.07,occludin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1.35±0.31、0.61±0.17、1.19±0.19 和 0.88±0.13,AMPK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1±0.02、0.35±0.09、0.74±0.08和 0.59±0.11.炙红芪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清中DAO、D-LA含量,结肠组织中SIgA含量及ZO-1、occludin、AM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炙红芪可通过调节脾气虚大鼠机体中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肠黏膜上层细胞酶、紧密连接蛋白等的表达,增强对脾气虚大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周继红治疗肺结节术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周继红主任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342例肺结节术后治疗处方,构建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结果:共纳入方剂372首,涉及中药194味,使用频次在150次以上(使用频率≥40%)的药物共有11味,具体为炙甘草、茯苓、麸炒白术、当归、黄芪、桔梗、法半夏、陈皮、麦冬、白芍、生地黄.在高频药物中归脾胃经的药物数量最多,达22味(73.3%);其次为归肺与大肠经的药物,有18味(60.0%);归肾经的药物最少,只有4味(13.3%).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1)得到关联规则71条,炙甘草与茯苓、麸炒白术与黄芪、茯苓与法半夏、炙甘草与当归等组合均为治疗肺结节术后常用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7个组合,第1组以理气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竹茹、麸炒枳实、大枣等;第2组以活血祛瘀类药物为主,包括酒川芎、燀桃仁;第3组仅有1味炙甘草,以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主要功效;第4组仅有1味茯神,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第5组以益气固表类药物为主,包括麸炒白术、黄芪、防风;第6组以健脾养胃、清热散结、健脾利湿类药物为主,包括炒鸡内金、炒麦芽、太子参等;第7组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百合、玄参、浙贝母等.结论: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以滋肾补肺、益气固表、行气化痰、活血补血为基本原则,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是其用药特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盲肠内容物代谢组学的炙红芪干预脾气虚大鼠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以脾气虚大鼠的盲肠内容物为研究对象,筛选炙红芪干预脾气虚大鼠肠道功能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分析其代谢途径.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用三因素复合造模法建立脾气虚模型.实验组灌胃给予12.60 g·kg-1蜜炙红芪水提物;对照组灌胃给予0.63 g·kg-1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剂量蒸馏水.检测动物体质量、肛温,计算免疫脏器指数.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大鼠盲肠内容物代谢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输入"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筛选出潜在差异代谢物及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 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16.87±7.85)、(210.96±9.03)、(159.47±5.18)和(293.51±22.98)g,肛温分别为(36.14±0.48)、(35.40±0.64)、(34.50±0.78)和(36.61±0.34)℃,胸腺指数分别为(1.19±0.20)、(1.24±0.25)、(0.47±0.15)和(1.31±0.21)mg·g-1,脾指数分别为(1.95±0.33)、(2.18±0.28)、(1.61±0.27)和(2.29±0.24)mg·g-1;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均P<0.01).筛选出14种炙红芪干预脾气虚大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通过氨基酸代谢、核黄素代谢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代谢等途径发挥作用.结论 炙红芪可通过改善脾气虚大鼠盲肠内容物代谢水平,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道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健脾补气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王晓峰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用药规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采用 SPSS 25.0和 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王晓峰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 2018年 1月 1日—2018年 12月 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王晓峰教授门诊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门诊病历资料,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结果:共筛选出 54首处方,包含中药 117味,使用频次和频率较高的 10 味中药分别为当归、丹参、郁金、麦芽、茯苓、川芎、黄芪、陈皮、桃仁和赤芍.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有:当归-丹参,当归-麦芽,当归-川芎;当归-郁金-丹参,当归-麦芽-丹参,当归-茯苓-丹参;当归-麦芽-郁金-丹参,当归-黄芪-郁金-丹参,当归-茯苓-麦芽-丹参等.药物聚类分析挖掘出太子参-麦冬、半夏-薤白、黄芪-党参、当归-丹参等常用药对及太子参-麦冬-远志-酸枣仁-郁金、白术-牛膝-泽泻-葶苈子-当归-丹参-麦芽-浙贝母、黄芪-党参-茯苓-红花-全瓜蒌-炙甘草-桃仁、延胡索-厚朴-砂仁-紫苏梗-山楂-鸡内金、半夏-薤白-瓜蒌皮-桔梗-川芎-首乌藤-陈皮-赤芍等 5首新处方.结论:王晓峰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痰瘀同治、益气温通为主要治法,重视心血、心神的相关性,气阴同补、心脾同调、扶正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中医药治疗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不同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21 年 12 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对前 4 高频证型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证型-药物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 146 例患者、369 首处方.经频次统计发现最常见证型是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共涉及 298 味中药,出现药物频次 5 629 次,高频药物有 29 味,排名前 5 位分别是茯苓、当归、黄芪、炙甘草、白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高频证型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虚内热证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四妙丸加减与木防己汤加减、补肺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结论 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多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痹、益气养阴、补肺脾肾为治则,得出的组方规律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炙红芪和炙黄芪对脾气虚大鼠脑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研究炙红芪和炙黄芪对脾气虚大鼠脑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SPF级雄性大鼠50只,其中10只作为空白组,40只采用过度疲劳、限制饮食、苦寒泻下三因素复合造模.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炙红芪组、炙黄芪组和补中益气丸组,炙红芪和炙黄芪组灌胃1.26 g·mL-1水煎液,补中益气丸组灌胃1.89 g·mL-1水煎液,给药量10 mL·kg-1,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蒸馏水,实验中测定大鼠体质量、肛温及游泳时间.给药结束,测定大鼠胸腺及脾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二胺氧化酶(DAO)、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多巴胺(DA)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 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肛温及游泳时间均显著降低,脾及胸腺指数显著降低;炙红芪组和炙黄芪组能够改善脾气虚大鼠的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质量和脾指数.空白组、模型组、炙红芪组、炙黄芪组和补中益气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分别为(63.88±1.75)、(98.82±6.62)、(80.77±7.57)、(80.42±3.93)和(70.23±2.86)pg·mL-1,IFN-γ 含量分别为(1 302.14±115.90)、(400.71±62.21)、(671.43±65.68)、(625.71±96.58)和(960.00±39.05)pg·mL-1,TNF-α 含量 分别为(119.05±4.96)、(287.76±26.78)、(188.10±13.16)、(210.98±16.41)和(140.74±7.21)pg·mL-1,COX-2 含量分别为(17.22±4.77)、(46.08±5.52)、(27.30±4.50)、(27.86±3.56)和(21.40±3.68)pg·mL-1,DAO 含量分别为(89.49±5.81)、(158.06±8.39)、(111.65±6.70)、(120.48±5.43)和(109.97±6.91)pg·mL-1,SIgA 含量分别为(79.01±4.99)、(42.01±4.34)、(68.54±6.33)、(59.54±7.55)和(72.72±8.33)μg·mL-1,DA 含量分别为(78.31±9.85)、(48.09±6.66)、(71.45±11.05)、(64.33±4.38)和(67.59±12.52)pg·mL-1,VIP 含量分别为(59.56±6.67)、(142.64±8.10)、(108.35±6.61)、(106.85±15.78)和(74.29±4.02)pg·mL-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比较,炙红芪组、炙黄芪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炙红芪和炙黄芪可能通过调节免疫、脑和胃肠道功能达到对脾气虚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炙红芪对脾气虚大鼠肠道菌群组成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究炙红芪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及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疲劳、限制饮食、泻下三因素复合造模方法进行脾气虚模型大鼠复制,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SD大鼠作为空白组.实验组灌胃给予12.6 g·kg-1 炙红芪水提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剂量的蒸馏水.用16SrRNA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用GC-MS法检测结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差异菌属筛选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 Ruminococcaceae_UCG-005 相对丰度分别为 36.32±9.31 × 10-3、3.58±1.37×10-3和 32.77±6.67 × 10-3,g_Bifidobacterium 相对丰度分别为4.60±5.46 × 10-3、91.78±4.30 × 10-2和 12.07±9.83 × 10-3,g_Faecalibaculum相对丰度分别为 0.78±0.30×10-3、43.80±5.47 × 10-3和 16.94±1.88 × 10-3,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1.98±1.85)、(10.48±3.17)和(17.26±3.10)mg·g-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实验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差异菌属与短链脂肪酸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炙红芪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短链脂肪酸代谢起到治疗脾气虚大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胶囊和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当归15 g,三七粉(冲服)2 g,桃仁15 g,红花10 g,炙黄芪60~ 150 g,川芎8 g,赤芍15 g,地龙8 g]治疗,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补气祛瘀、通络活血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活血方在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在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24 h,共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活血方300 mL/次,顿服,共用7 d.益气活血方由广东省中医院药房代煎,组方为黄芪20 g、三七20 g、当归20 g、水蛭2条、红花5 g、赤芍10 g、桃仁10 g、川芎10 g、土鳖虫5 g、炙甘草10 g,水煎至300 mL.两组均接受相同补液治疗及早期行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功能锻炼.检测两组术前、术后第1、3、5天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统计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FIB、Hb、CRP比较,P均>0.05,术后两组FIB、CRP均上升,至第3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术后第5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两组Hb呈进行性下降,至术后第3天下降至谷底,然后上升,术后第5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PTT、PT、D-dimer、WBC、PLT、ALB、ESR比较,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比较,P均>0.05.结论 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运用益气活血方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及纠正血液高凝状态,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经方治疗痰饮病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经方治疗痰饮病的辨治规律及处方用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等多方面对经方治疗痰饮病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痰饮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形寒怕冷、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胸闷、咳嗽、水肿、大便稀薄、口干、头晕、呕吐、胃胀、心悸、腹胀、气喘等;舌象中频数较高的有质淡、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苔白腻、质红;脉象频数较高的有细、弦、沉、滑、弱脉;病机依次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水湿内停、肝郁脾虚、气化不利、脾虚失运、痰热互结、痰饮伏肺及脾肾阳虚;常用药物有茯苓、生白术、桂枝、泽泻、白芍、生甘草、生姜、制附片、炙甘草、生半夏、猪苓、川芎、当归、干姜、生麻黄、细辛、法半夏、五味子、生黄芪、大枣、厚朴、全瓜蒌、陈皮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所得结果能初步反映经方治疗痰饮病的辨治规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