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在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矫正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共收治27例手部烧、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共累及36个关节部位,男12例,女15例,年龄10个月至12.5岁,平均2.8岁。首先根据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挛缩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以此制定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畸形,设计连续Z形皮瓣松解挛缩畸形,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关闭创面;对重度畸形,在连续Z形皮瓣彻底松解、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残余创面行游离植皮。术后对患儿手部功能和外观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7例患儿手部36个关节部位中,轻度畸形12个,中度15个,重度9个,轻、中度畸形均未予游离植皮,重度畸形选择性地减少了植皮量,所有挛缩关节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术后随访0.8~2.0年,均未再出现挛缩畸形,轻、中度患儿手部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颜色、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皮肤;重度患儿仅植皮部位有少量色素沉着。1例12.5岁的患儿因存活皮片弹性差、紧张感明显,在2年后再次行手术松解治疗,术后手指紧张感消失,效果满意。结论: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瘢痕表面的皮肤,减少植量皮,为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后远期效果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面部急性外伤临床分析及整形美容技术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整形美容技术用于修复儿童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面部急性外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整形美容治疗,并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采用瘢痕美容评估及评级量表(SCAR)评价瘢痕情况,调查患儿家长对瘢痕的满意度。分析患儿的面部急性外伤的临床特点。采用GraphPad Prism 8.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患儿家长对瘢痕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面部外伤患儿338例(364处),男223例,女115例,年龄1~14岁,平均4.5岁。其中磕伤307例,锐器割伤14例,车祸伤13例,狗咬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累及多个解剖区域,其中额部(174例)最多,所有创面均采用整形美容技术成功修复。术后3、6、12个月瘢痕SCAR评分分别为(2.9±1.0)分、(1.9±0.7)分、(1.8±0.8)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3个月分别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12个月家长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4±0.7)分、(7.9±0.7)分、(8.2±0.8)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12个月分别与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创口受累区域是否多发及预后瘢痕的宽度是影响患儿家长对瘢痕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结论:儿童面部急性外伤多由钝物磕伤引起,额部好发。根据创面特点采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儿童面部急性外伤,可以实现伤口最佳愈合,改善瘢痕预后,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对患儿瘢痕硬化的长期监测与远期结果预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瘢痕增生会严重影响烧伤患儿的功能和外观,早期预测瘢痕的远期结果是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随访的前提条件,然而现有的测量瘢痕的吸附装置Cutometer在评估增生性瘢痕时存在局限性。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械与工艺工程系机械系统研究所的Bettina Müller 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Longitudinal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long?term outcome of scar stiffness on pediatric patients》。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吸附测量装置Nimble,比较了Nimble与现有瘢痕测量方法的性能,同时量化瘢痕成熟过程中皮肤生物力学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该研究团队在1年的时间内使用Cutometer和Nimble这2种吸附装置对11例患儿的瘢痕硬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同时应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瘢痕进行评分。结果表明,3种工具均显示瘢痕硬度在伤后3~12个月内呈时间依懒性减轻。其中Nimble[组内相关系数(ICC)=0.99]和Cutometer(ICC=0.97)表现出优异的区分不同人群的能力。伤后12个月,瘢痕POSA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Cutometer测量方法的AUC为0.46,Nimble测量方法的AUC为0.79,提示Nimble似乎能够根据早期的测量结果预测伤后12个月瘢痕的柔韧性。总之,该研究团队认为3种工具均能够量化瘢痕硬度的变化趋势,初步证据表明Nimble最适合于预测与远期瘢痕成熟相关的硬度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烧伤患儿创面换药时中深度镇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深度镇静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烧伤患儿创面换药时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改善患儿焦虑、躁动甚至谵妄,降低患儿的代谢速率,使其处于安静、舒适、配合的状态,有助于换药操作的顺利完成。该文从烧伤患儿中深度镇静的相关概述、实施要点及作用三大方面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不同给药途径的中深度镇静用药方案及评估与监测内容,并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中深度镇静实施流程管理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开展烧伤患儿创面换药的中深度镇静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康复治疗对烧伤儿童手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因其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等均较差,日常生活中极易受到烧伤等各种意外伤害;但因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烧伤后不仅瘢痕出现早而且增生快,特别是关节部位挛缩严重,所致畸形和功能障碍也更加显著多变。烧伤后的瘢痕和功能障碍又对患儿以后生活、上学、工作造成困扰,使得患儿在生活中易受其他儿童歧视,从而心理受创并产生自闭倾向,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压力。该研究纳入52例手烧伤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伤后1个月及以内开始干预)和晚期干预组(伤后1个月以后开始干预),均进行皮肤护理、瘢痕按摩、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压力治疗、佩戴支具、游戏与音乐治疗。结果显示,与康复治疗前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康复治疗后手部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晚期干预组患儿康复治疗后手部活动度改善情况不明显(P=0.142)。在早期干预组中,38.5%的患儿出现手部活动度明显改善;而在晚期组干预中,69.2%的患儿手部活动度无明显改善。伤后至介入康复时的时长和住院时长与手功能改善均呈负相关(P 值分别为<0.001、0.003),康复时长与手功能改善呈正相关(P=0.005)。儿童手烧伤后应尽早进行系统的手部康复功能训练,积极预防手部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手部功能,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早期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对手烧伤患儿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和后期畸形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阻训练对烧伤患儿康复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受烧伤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大大降低。因此烧伤后的康复运动对烧伤患儿的救治至关重要。抗阻训练是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抗阻训练对烧伤患儿伤后康复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思路,以期提高烧伤患儿的总体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集束化保温措施预防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措施预防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手术患儿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保温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集束化保温措施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方法: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保温措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手术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肢高电压电烧伤重建:1家儿童烧伤医院的13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罕见但极具破坏性的烧伤类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压电烧伤通常会造成复杂的上肢损伤,其修复重建对于烧伤和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这种密集且多阶段的重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尤其困难。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功能是首要任务,该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该回顾性研究旨在总结1家儿童烧伤专科医院在13年间对37例严重高压电烧伤患儿进行上肢重建的经验教训。结果显示,遵循以下原则有助于促进患儿上肢的功能恢复:(1)在早期急救护理过程中频繁动态评估是否需要切开减张或截肢;(2)进行连续手术清创,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3)当深部肌肉与骨外露时,采用皮片或皮瓣(特别是腹股沟或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4)早期多学科干预,以预防和处理挛缩;(5)重建后的康复,着重于用最简单的技术,如激光治疗、局部组织转移和植皮修复慢性皮肤缺损;(6)需针对更深层次的组织挛缩或肌腱和周围神经缺陷进行复杂的重建;(7)当保肢可能性小须截肢时,要保留骺板、移植软组织覆盖残端,并进行长期假肢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后颅牵张成骨术结合人字缝固定治疗婴儿颅缝早闭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后颅牵张成骨术结合人字缝固定治疗婴儿颅缝早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共收治7例综合征型颅缝早闭患儿,男4例,女3例,年龄3~11个月,平均6个月,4例为Apert综合征,2例为Crouzon综合征,1例为Pfeiffer综合征。用超声骨刀在后颅采用枕骨结节上截骨方法进行截骨,在双侧颅骨颞枕部安装2个2 cm的延长器,其中4例患儿行双侧人字缝钛板固定(人字缝固定组),3例未进行人字缝固定(未固定组)。均于术后5 d开始牵张进行延长,每日每侧1次,每侧0.4~0.8 mm/d,10~15 d延长期,6个月固定期后行二次手术拆除延长器,人字缝固定组患儿同时拆除钛板。均于术前及6个月固定期后拆除延长器前,测量2组患儿额枕周长与头颅指数变化情况,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1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头颅畸形都有明显改善,人字缝固定组患儿后颅充分延长,而未固定组患儿枕部低平,后颅形态扁平。2组患儿均无死亡、颅骨坏死、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人字缝固定组和未固定组手术后头颅指数均较手术前降低,固定组术后头颅指数降低20.5%±5.8%,高于未固定组的17.5%±5.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人字缝固定组和未固定组手术后额枕周长均较手术前增加,固定组手术后额枕周长增加(2.7±0.4) cm,显著高于未固定组的(1.7±0.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 P=0.013)。 结论:后颅牵张成骨术治疗颅缝早闭症患儿时,用钛板固定人字缝可使后颅成为一整块颅板进行后颅牵张成骨,枕部扁平畸形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后颅饱满,效果优于未固定人字缝患儿,尤其适用于严重综合征型的低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浅谈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深Ⅱ度烧伤是小儿烧伤最为常见的类型,愈合后常有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功能和外观。深Ⅱ度烧伤的创面处理方式、手术选择常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儿家属的问题。现代功能性创面敷料的发展、小儿烧伤全程康复理念的建立以及增生性瘢痕的综合康复手段的实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