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国珮"燥湿为纲"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湿邪气为根本,重在中焦气机.治疗时强调燥以育阴,湿以益气,常用甘寒、甘咸滋润益阴,配合清肝、柔肝、养肺等诸法.无论因燥、因湿所致诸证,余国珮常加体滑而润、畅通气机诸药,力求达到畅达气机之效.对于津液不足者,余国珮好施鲜药,对于阴液亏虚者,余国珮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久病患者,以及感受外燥或素体脾虚者,余国珮注意配合养阴滋润法,顾护阴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从河图洛书探讨中医肿瘤的病机与治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河图洛书入手,探讨中医肿瘤的病机,即土不克水、相火离位.用六经辨证从脾胃进行论治,认为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脾湿肝郁程度相关.治疗中,首先治心,然后按照阴阳相济理论,用药须燥湿相混、寒热错杂.这样以河洛为核心,以《伤寒论》为指南,将复杂的肿瘤问题简单化,既便于操作和提高疗效,又为建立和完善中医肿瘤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万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万里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万里教授治疗脾胃病擅用药对,以恢复脾胃升降相应、燥湿相济、阴阳相合的生理状态为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药物搭配,如半夏配竹茹降逆化痰,枳壳配桔梗行气解郁,丹参配檀香调气活血,黄连配麦冬清热养润,黄芩配仙鹤草燥湿护膜,白术配白芍健脾柔肝等,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脾胃论治崩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临床辨证施治多以脾虚、肾虚、血热、血瘀为出发点.脾与胃同居中焦,二者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其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息息相关.现探讨脾胃与胞宫、崩漏的生理、病理联系,探究古代及当代医家关于脾胃论治崩漏的认识及临床用药思路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俊宏从脾论治孤独症谱系障碍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王俊宏教授概括孤独症谱系障碍基本病机要素为痰、瘀、虚、郁,尤以痰为要.临床基于脏腑辨证理论,突出从脾辨治,采用“三期分治”.初期重在运脾兼顾化痰开窍,使呆滞之脾胃得以运化,培后天生化之源,使气血得充.脾为生痰之源.脾运则痰湿不滞,湿邪从中焦而化,从下焦可出.同时考虑本病患儿常有神经、行为异常,配以开窍之品,豁痰以开窍;中期重在理脾行气兼顾化瘀.若患儿病值中期,经化痰治疗后,尚有痰邪未尽,当调畅气机,以理脾化痰;后期重在调脾补肾,益气养阴,强壮后天脾胃.调脾意在使脾胃更好地行使气机的功能,同时使脾胃纳运水谷协调,阴阳燥湿相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和法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脾胃病以慢性疾病多见,由于脾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纳运相助的生理特性,易形成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升降失和、润燥不调的病证,和法的应用尤为适合,临床具体应用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平调寒热、和调虚实、升降并枢、分消走泄等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明阴阳,重脾胃,法从三步辨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简要总结笔者行医50余年来的一些临证体会,为后学者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反复复习经典、整理既往的门诊资料、同行交流等方式,对笔者的临床诊疗进行系统的回顾与反思,总结凝练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并成文.[结果]笔者的中医学术观点可简要概括为五部分,即:阴阳为本、气血为纲;土灌四旁,五脏共调;脾胃分治,燥湿相济;治诸阴邪,化气为先;抓住主症、三步辨证.临床辨治以阴阳为纲,重视气血的重要作用.在治疗脾胃病时,从脾胃与五脏的关系入手,由脾胃而治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强调脾胃分治,治脾重在升清燥湿,治胃重在降浊清润.痰湿水饮诸阴邪皆由气化不利而生,治当以化气为先.提出了抓住主症、综合兼症,提炼病机、确定证型,制定治则、选方用药为主线的辨证三步法.[结论]笔者的基本中医学术观点为,明阴阳,重脾胃,法从三步辨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治中焦如衡"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中焦如衡"理论植根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恢复中焦稳态为基本原则,契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胃失和降导致的中焦平衡失调的基本病机.据此,主张着眼于整体,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调理情志、和调寒热、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调整虚实五个方面来恢复中焦稳态,疗效显著.笔者将用药及调摄经验进行整理,举验案一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邦才教授对“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的发微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王邦才教授对叶天士重要理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发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采集与分析王邦才教授采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治疗的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名医相关论述,进一步分析王教授对该理论的阐述和补充,以及运用该理论治疗病机复杂的疑难杂症的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王邦才教授应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娴熟,结合中焦病理生理特性,兼顾上焦下焦整体的关系,治中焦而得全局,使脾胃运化正常、气机调达.确立治则和方药时注意纳运合宜,着力升降润燥;三因制宜,兼顾环境影响,用药注重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补泄兼施、身心同治.对中风重症脾胃失健,气血两虚上下交病者,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和营,方用归芍异功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积聚脾肾两虚、湿热蕴结病机疑难者,予固护脾胃、扶正祛邪,方用附子米仁败酱汤合香砂六君汤加减,总以脾胃为枢、中洲为要,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王邦才教授对“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的发微,强调了“治中焦”的意义,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治中焦如衡"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治中焦如衡"的学术思想对脾胃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临床实践,围绕"治中焦如衡"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过斡旋气机升降、燥湿相济、虚实兼顾、寒温并用等方法,终使中焦恢复平和之态,以期达到延缓病情甚至逆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