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探源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研究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深刻关联,阐明其独具儒医特色的思想脉络渊源,拓展丹溪学说的研究思路.[方法]结合朱丹溪所处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通过文献研读与文化思想的综合分析,梳理朱丹溪情志学说与儒学思想的内在联系,阐发儒学对朱丹溪医学理论的深刻影响,探究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过程,从儒学本体论、体用论、修养论三个层次阐述朱丹溪情志学说的儒医思想脉络.[结果]儒学作为重要的时代文化背景,影响了朱丹溪儒医思想的发展构建.朱丹溪继承并发挥儒学本体与大用、格致与修养、人心与情志的思想深意,倡立相火为情志本源,阐发六郁析情志病端,笃行修养指导情志调摄,构建了独具儒医特色的情志学说.[结论]朱丹溪情志学说体现出清晰的儒医思想脉络与源流特征,其援儒入医、创立新说的儒医风范,推动了后世儒医的发展,有益于情志病的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基于气与离位之相火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相火”作为“火气”的一部分,既秉“一气”周流之性,亦具“火”速快行之能,寄于脏腑经络之间。若相火不安其位,外溢逆冲为害,气机升降失司,则清浊俱下,发为泄泻。可见,泄泻乃脾胃伤损所致气机失调,兼夹相火外溢环节。中医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从“气”论病、调“气”而治,立足于相火离位施治,在培土泄湿、调畅气机同时,施降泻、潜镇、固阳之法,以复相火位,寒热并调,阴阳合和,气行条达,而使泄利自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乌梅丸治疗久泻之方证鉴别、应用要点及验案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乌梅丸与半夏泻心汤均可治疗寒热错杂型泄泻,鉴别要点在于:乌梅丸主治久泻病机为厥阴风木乘虚内扰脏腑,阴阳气血不相顺接,逆犯于上见热象,内迫于下见寒象,日久而成;半夏泻心汤主治泄泻病机在于少阳证误下后,伤及中阳,阴阳不交,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乌梅丸证心中不适为“心中疼热”,半夏泻心汤证心下不适为“满而不痛”,部位及病机均不同。厥阴风木夹相火上犯于胃,可见自觉有饥饿感但不欲饮食;邪扰少阳、热郁胃腑则见默默不欲饮食。乌梅丸治疗泄泻应用指征为久泻不止、急迫下注等厥阴风木之象,兼有脾肾虚寒之象及相火冲逆之象,临床需辨清轻重缓急及寒热虚实之多少灵活加减化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2小时前
-
丁书文从相火论治心房颤动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丁书文在治疗心房颤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认为心脏自身阴阳气血盛衰失调是心房纤颤的基础病因,当今内外环境下易发生相火妄动,是房颤的主要诱因.在李东垣"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理论指导下,丁书文对房颤治疗提出了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清解少阳的治疗法则.对丁书文从相火论治心房颤动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相火"理论探讨其对人体脏腑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相火作为人体内周流循行的阳性能量物质,其致病原因不外乎相火不及、太过或其循行道路不通三大类.从相火的生理机制对人体生理活动影响的重要性出发,从临床的角度证实了相火妄动对人体脏腑组织活动的病理性影响,在临床治疗时当以温运为要,即温阳而健运中焦,再佐以清热、化瘀、利水、化湿等法畅通道路以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同在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归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畴.本文首先从"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的理论渊源入手,梳理理论源流的同时阐述其内涵.其次结合学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从命门之火、相火、肾阳不足是其发生的病机基础,三焦气化不利乃其发作的核心病机环节来探讨"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治疗应重视温补命门之火,主张阴中求阳;同时宣通三焦气机,注重健脾化痰;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注重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经期重视行气活血.最后,附验案举隅阐述中医思辨,以期为"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黄元御中气观浅谈乌梅丸
编辑人员丨3周前
黄元御认为,人与天地相参而化生元气,元气内蕴阴阳,阴阳之间便是中气,中气作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当枢纽运转."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脾胃之气由此产生.脾以升为枢机,以阳气为用,以温运脾气,温升肾水,温畅肝阳,化生和风,温养君火为用;胃以降为枢机,以阴气为用,以清降水气,潜敛相火,生化肾水为用.中焦运化精微生血濡养周身;肝为血海,受纳余血,并运化血中之至精纯者化生胆汁;胆汁为水质,内裹相火,潜藏于下焦,蒸化肾水化生肝木温升而形成循环.中虚湿盛,致肝阳虚郁与肝血胆汁内生乏源,相火浮散,湿火际会,阴阳摩荡生风,可调治以乌梅丸.乌梅丸酸甘辛苦合用,调和中焦气机升降,温化湿邪,温畅肝阳,恢复肝血胆汁化生,用大剂酸性药物泻相火,敛阳熄风,具有温中燥化、养血暖肝、通畅郁结、潜相熄风之功.其酸苦辛甘并用的组方思路,基于中虚湿化病机之下肝阳、肝血、相火、肝风胶着为病的特殊病理机转,涵盖了后世关于厥阴风木为病的基本治疗思路.同时,风为百病之长,致病极多而常隐匿难觉,在清散外风之外,乌梅丸开拓了以酸甘柔养、崇土安相、酸苦泄相、酸敛肝风为代表的内风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范瑞强从肝肾论治红斑狼疮经验撷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漫长,西医治疗本病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多等问题.范瑞强教授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及自身多年临证经验,认为红斑狼疮病位在经络血脉,病久可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肝肾阴虚、阴阳失调是发病基础,肝阳偏亢、相火妄动是疾病进展要素,肝郁血滞、瘀血阻络是重要病理变化.临证治疗主张滋肝补肾以治本,疏肝清肝、活血化瘀以治标,标本兼顾,临证强调中西并重,以人为本,获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相火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证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相火源自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唐宋时期医家将其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相关联,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金元医家朱丹溪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对相火理论进行深入阐释,使其系统化,后世各相火学说大多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基于相火理论,从相火的生理、病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应以恢复相火恒动之势为主的方法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医大师杨震基于"相火理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指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引起脂肪过度堆积的代谢性疾病.杨震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病因多为饮食失当、劳逸失和、忧思恼怒、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所致;主要为郁、热、湿、瘀、痰等因素损伤肝脾,使湿、热、瘀、痰结于肝络而发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肾等脏腑.杨震基于"相火理论",应用郁热相火、湿热相火、瘀热相火理论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附医案一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