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扫描CTPA对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增强扫描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对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动脉栓塞且行胸部CT双期增强检查的78例患儿(对照组)及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临床诊断为支原体合并肺动脉栓塞且行CTPA检查的62例患儿(研究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肺动脉栓塞检出率和动脉狭窄检出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图像CT值和噪声分别为(418.69±74.23)Hu、(27.86±3.12)dB,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25±70.42)Hu、(24.95±3.98)dB,对比噪声比为17.69±3.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92±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91.53±15.84)mGy/cm、(2.80±0.49)mGy、(1.37±0.25)m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57±52.31)mGy/cm、(4.41±1.37)mGy、(2.20±0.29)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整体肺栓塞检出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中度动脉狭窄、重度动脉狭窄、闭塞及总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扫描CTPA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能够获得较佳的图像质量,且能够降低辐射剂量,提高肺动脉栓塞和动脉狭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水、能源和粮食纽带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水、能源和粮食(WEF)是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自2008年至今,WEF相关研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论文数量增加近百倍,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但考虑目前只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亟待系统梳理已有研究以期指导未来发展,基于此采用定量及定性结合的方法梳理国内外WEF纽带关系的研究进展,通过解析国内外研究尺度、方法及对象的异同之处,力求研判我国WEF未来领域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2008-2022年WEF纽带研究大致可分为概念探索、初步开发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2)根据定量Citaspace方法发现,研究热点方面国际上侧重基于量化评估方法开展资源间的流动研究,国内则聚焦于影响因素分析以支撑政策制定;研究前沿方面国际研究逐步实现了从宏观管理到微观应用再到更深入的多要素化研究转变,相较而言国内研究较为滞后.(3)根据定性归纳总结发现,研究尺度方面共包括全球、国家、流域、区域、城市、家庭六种尺度,国际聚焦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尺度,而国内聚焦于WEF矛盾突出地区尺度,例如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研究方法方面国际聚焦于量化评估及模拟优化,而国内聚焦于量化评估和指标评价.研究对象方面国内外均聚焦于WEF内部研究.未来我国需在WEF纽带机理认识、研究尺度扩展、集成模型开发、外部要素耦合方面加强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1月于开封市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三家医院行宫颈癌手术的80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发生组(n=120)和未发生组(n=685).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宫颈癌并发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通过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宫颈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91%(120/685),其中尿潴留发生率最高,依次为盆腔淋巴囊肿、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右侧髂外静脉损伤、输尿管损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肥胖、FIGO分期ⅡA期、Q-M手术分型系统C1和C2型、术中后腹膜缝严患者占比明显高于未发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卧床时间长(多)于未发生组,而术前凯格尔运动、术中淋巴结残端结扎患者占比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FIGO分期ⅡA期、Q-M手术分型系统C1和C2型、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后腹膜缝严均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凯格尔运动、术中淋巴结残端结扎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保护因素(P<0.05);基于8个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900,校准度为0.79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曲线面积(AUC)为0.900(95%CI:0.715~0.984),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2.55%.结论 Q-M手术分型系统、术中淋巴结残端结扎、术中后腹膜缝严、FIGO分期、术后卧床时间、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凯格尔运动均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宫颈癌术后并发症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及音频技术监测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采用基于机器学习及音频技术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听诊数据从而实现监测AVF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AVF狭窄且需要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患者共50名,分别在PTA前和PTA后使用无线电子听诊器记录AVF的听诊数据,利用音频技术将音频文件转换为频谱图并提取出声学特征,然后利用MATLAB软件中的30余种分类学习器对提取出的声学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出评估AVF功能的模型,比较这些模型的性能.结果 将从50名患者中获得的100个音频文件纳入研究.在PTA前后AVF的频谱图对比中,PTA前的频谱图显示出更大的高频振幅(Z=-4.721,P<0.001).PTA前最高频与最低频的差值更大(Z=-6.169,P<0.001).在利用30余种分类学习器建立的模型中高效线性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粗略高斯SVM建立的模型性能最好(AUC=0.892、0.882),5折交叉验证后准确度达81.11%;而二次判别、三次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中神经网络、双层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测试准确度最高可达90%.结论 基于频谱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预测AVF的显著性狭窄,因此将其用于AVF功能的监测是可行的.且高效线性SVM、粗略高斯SVM构建的模型,在本次可行性研究中性能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轮匝肌的肌电信号及起始阈电压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健康恒河猴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 muscle,OOM)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肌电信号特征及产生收缩运动的起始阈电压值。方法:于不同时间点应用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采集健康恒河猴OOM安静持续闭口状态时肌电幅值、自然闭口起始阈电压值及持续闭口状态下的起始阈电压值时的肌电信号,分析肌电信号的电压幅值变化情况,确立OOM收缩运动起始肌电信号的幅值区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定性分析结果示:健康猴OOM安静自然持续闭口状态的肌电图呈直线形,较平稳,绝对值波动在15~50 μV之间;自然口唇收缩运动时肌电图的肌电波形迅速升高,其幅值波动较大,最高峰值绝对值可达数百微伏;而诱发持续闭口状态的肌电图其幅值高达数千微伏以上。定量分析结果示:在不同测试时间点下的健康恒河猴OOM安静自然持续闭口状态下的肌电幅值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不同测试时间点下的健康恒河猴双侧OOM自然闭口运动状态时的阈电压值(平均值范围:57.17~57.47 μV)和诱发持续闭口状态下引发OOM收缩的阈电压值(平均值范围:55.38~55.99 μV)比较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安静自然持续闭口状态为(30.67±8.72)μV,自然闭口运动状态为(475.12±54.72)μV,诱发持续闭口状态为(921.22±312.79)μV,3种口唇运动模式下OOM肌电幅值绝对值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48、-9.35、-5.01, P值均<0.001)。 结论:OOM的肌电信号在不同运动模式下各具特点,可作为计算机判断识别此肌运动模式的依据,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电阈电压值上限为55~60 μV之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新发乳腺癌患者296例,IMLN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转移组(236例)和未转移组(60例),应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IMLN转移的声像图特点及与转移相关的因素,ROC曲线分析IMLN长径、厚径、皮质增厚阈值及其诊断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①IMLN超声表现分为四型:正常结构型,皮质增厚型,淋巴结门结构不清型和结节状软组织增厚型。②两组中,IMLN长径、厚径、个数及淋巴门结构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IMLN长径/厚径比值、IMLN血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诊断转移的IMLN长径阈值为10.5 mm,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8.5%、93.3%;厚径阈值为4.5 mm,AUC为0.79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9%、75.0%;长径联合结构类型、厚径联合结构类型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6.3%、93.3%及64.8%、81.7%;皮质厚度阈值为1.9 mm,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1.9%、86.7%。④IMLN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与体积、腋窝转移淋巴结长径、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是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转移的IMLN多表现为无淋巴门结构或者皮质增厚(≥1.9 mm),且IMLN多发有助于诊断转移。超声能较好地评估乳腺癌IMLN转移,IMLN长径联合结构类型的诊断效能更高。IM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乳腺肿物长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视网膜血管直径与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直径与糖尿病肾脏病(D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至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30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根据UACR和eGFR将T2DM患者分为非DKD组(212例)和DKD组(97例)。所有患者进行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采用全自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视网膜血管参数(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鼻侧上动脉直径),计算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CRVE)等指标。进一步按照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水平的五分位数分为 Q1组(<136.13 μm,68例), Q2组(136.13~148.42 μm,56例), Q3组(148.43~160.72 μm,62例), Q4组(160.73~177.12 μm,64例)和 Q5组(>177.12 μm,59例)。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视网血管直径与DKD的关系。 结果:DKD组视网膜颞侧上静脉直径[分别为(161.87±22.47)和(152.93±21.98)μm]、CRVE[分别为(191.75±20.18)和(187.09±17.52)μm]均显著高于非DKD组,鼻侧上动脉直径[分别为(84.62±15.09)和(88.15±13.94)μm]显著低于非DKD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CRVE升高是DK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87,95%CI 1.068~1.320, P=0.001;OR=1.018,95%CI 1.002~1.034, 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 Q1组为参照, Q2、 Q4、 Q5组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是DKD发生的影响因素(OR=5.194,95%CI 2.025~13.326;OR=3.477,95%CI 1.360~8.891;OR=4.895,95%CI 1.912~12.530;趋势 P值=0.007)。 结论:视网膜颞侧上静脉扩张、CRVE升高是T2DM合并DKD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联合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预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与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分型的诊断价值潜能。 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男72例、女44例,年龄31~85岁。高分化37例,中分化53例,低分化26例,做EGFR基因检测者共50例(突变型30例,野生型20例)。所有患者在做EGFR基因检测前均行全身PET/CT及肺部MR-IVIM成像检查。采用Student-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EGFR阴阳性间PET/CT, IVIM半定量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基因EGFR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从而计算出诊断正确率。将 18F-FDG PET/CT联合IVIM,计算其诊断正确率。 结果:EGFR突变组的定量参数标准摄取值(SUV)、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 *)、灌注分数(f)分别为8.7±3.5,(1.59±0.26)×10 -3 mm 2/s,(1.04±0.12)×10 -3 mm 2/s,(3.9±3.0)×10 -2 mm 2/s,0.43±0.16。EGFR野生组的上述参数分别是14.3±3.3,(1.34±0.26)×10 -3 mm 2/s,(0.89±0.12)×10 -3 mm 2/s,(3.5±2.5)×10 -2 mm 2/s,0.40±0.11。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之间的定量参数SUV( t=4.196, P=0.0001)、ADC( t=2.502, P=0.0018)、D( t=3.158, 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参数D *( t=0.361, P=0.721)、f( t=0.627, P=0.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图,得到SUV、ADC、D、D *、f诊断EGFR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755、0.820、0.575、0.550。上述参数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0%、76.7%、73.3%、66.7%、53.3%。将SUV与ADC、D值分别联合应用后,准确率分别为83.3%,80.0%。 结论:PET/CT与磁共振IVIM对肺癌基因EGFR分型均具有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影像辅助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透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2018年4月至2021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一科接受一站式手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3组,包括单纯透视(极简式组)、应用透视结合TEE(TEE组)和应用透视结合ICE(ICE组)。分别比较3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曝光量、左心耳封堵器压缩比、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死亡、脑卒中、心包积液、出血)、术后3个月封堵器残余分流、封堵器相关血栓、1年内房颤复发,脑梗死发生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极简式组49例,男31例,年龄(63.53±8.06)岁;TEE组58例,男33例,年龄(64.33±9.45)岁;ICE组45例,男25例,年龄(63.60±7.21)岁。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脑梗死)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EE组、ICE组相比,极简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143.60±26.96)min对(174.62±24.70)min对(158.84±26.07)min, P<0.001],但手术X线曝光量高[(328.25±131.63)mGy对(245.04±114.27) mGy对(205.44±83.90) mGy, P<0.001],造影剂用量高(150.26±66.94)ml对(155.71±36.15) ml对(101.21±25.59) ml, P<0.001]。从封堵器压缩比来看,极简式组的封堵器压缩比低于TEE组及ICE组(18.72%±3.20%对21.18%±2.84%对20.21%±3.39%, P<0.001)。3组之间术中植入失败、封堵器尺寸更换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随访(12.4±2.3)个月,极简式组9例患者1年内复发(18.37%,9/49),TEE组12例(20.69%,12/58),ICE组8例(17.78%,8/45)。1年内共有5例患者出现脑梗死,其中极简式组2例,ICE组2例,TEE组1例。2例患者出现术后封堵器相关血栓,均发生在TEE组。3组间3个月封堵器残余分流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85),3组均没有发现>5 mm的残余分流。 结论:单纯透视下的极简式手术方案在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手术当中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没有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chubert-Bornschein型不完全型先天性静止性夜盲一家系 CACNA1F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确定1个Schubert-Bornschein型不完全型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基因检查确诊的一个汉族Schubert-Bornschein型不完全型CSNB家系中1例患者及其父母、兄长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家族史并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色觉、眼底彩色照相、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受检者基因组DNA进行文库构建、聚合全外显子探针进行捕获。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先证者(Ⅱ2)双眼BCVA均为0.4;色觉检查不能辨认红色。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轻度变薄。全视野ERG检查,双眼暗适应3.0刺激下ERG b波振幅明显降低,呈负波形。先证者母亲(Ⅰ2)双眼BCVA、色觉、眼底彩色照相、频域OCT检查均正常。全视野ERG检查,双眼各反应振幅轻度降低,暗适应震荡电位振幅明显降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Ⅱ2)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1F亚基基因( CACNA1F基因)第14号外显子存在c.1761dupC半合子突变。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CACNA1F基因c.1761dupC (pY588fs)其后发生移码突变,在第10位变成终止密码子在蛋白质保守区出现翻译终止。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标准和指南,该突变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先证者母亲(Ⅰ2)为该位点突变携带者。先证者父亲、兄长临床及基因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结论:CACNA1F基因c.1761dupC是该Schubert-Bornschein型不完全型CSNB家系致病的突变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